净空法师:地藏经玄义(第八集)(2)

心在哪里?「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不就答出来了吗?确实是包太虚,所以能现万法,无时无处而不在,你怎么能离开心?心是能现,识是能变,识也是心,真妄和合的心叫做识。不论妄的一边,单论真的一边,我们称为性

  心在哪里?「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不就答出来了吗?确实是包太虚,所以能现万法,无时无处而不在,你怎么能离开心?心是能现,识是能变,识也是心,真妄和合的心叫做识。不论妄的一边,单论真的一边,我们称为性,这个地方性识意思就在此地。说识是真妄和合的心,说性不说妄的那一边,单说真的这一边,但是它决定是真妄和合的。我们凡夫不能辨别迷在其中,忘掉这是一切法的根源,这叫迷失了,但诸佛菩萨觉悟了,觉悟是明白这个事实真相。

  第二段讲的是「迷悟根源」。要晓得,真心跟妄心永远和合在一起,真心是我们的本性,此地讲的性识是我们的本性。如果用儒家的话来讲,也有这个意思,儒家讲性,孟子讲性善,荀子讲性恶,他讲的性就是识性,我们把性识这个字颠倒过来,那是识性,用儒家的意思来讲叫习性,不是本性。孔老夫子讲的性是本性,夫子说:「性相近,习相远。」跟孟子、荀子讲得不一样。所以我们讲性善、性恶,讲心善、心恶也行,这个心跟性是一个意思。但有时候意思不同,有时候意思是相同,某人心很善,某人性不好,这个心性都是习性。所以习惯成自然是属於习性不是本性,本性里面没有善恶,习性里面有善恶。无始劫以来烦恼习气种子这是习性,诸位要晓得,本性里面没有烦恼、没有习气,也没有种子。

  我们凡夫分不清,被烦恼习气种子所困惑,在六道受苦受难。诸佛菩萨觉悟明白了,虽然有烦恼习气种子,但是无碍。这个东西有没有?有,但不妨碍。他为什么不妨碍?这一点我们要学习,他不沾,用我们现在的话说,他不会被烦恼习气种子诱惑。我们凡夫会被它诱惑,圣者不会,内离烦恼习气种子,我们讲断烦恼,外不受外境的诱惑,佛菩萨的本事在此地。我们凡夫要学佛就要从这个地方学,如何能够把自己的烦恼控制住而不受诱惑,我们就入菩萨道。这桩事情的确不容易,为什么?习气太久了,无量劫来薰习而成的,现在一下想把它舍弃、把它放下,谈何容易!怎么办?彻底明了它的事实真相,从这个地方解决。所以转烦恼为菩提,我们知道烦恼就是菩提,生死就是涅盘;换句话说,你断生死,涅盘就没有了,你断烦恼,菩提也就断了。所以生死、烦恼要不要断?不要断,转变就行了。这个法大乘叫断,实际上不是真断,是转,转过来之后烦恼没有了,这叫烦恼断了,并不是真的断,真的断了,菩提也没有了。怎么个转法?观念上的转法,都在一念。你不了解事实真相,你就没法子转,了解事实真相方法就有了。我们念佛人的方法是一句佛号就转了,一句「阿弥陀佛」心开意解,就把它转变过来了。底下举例,真谛法师,唐朝时候人,他翻译成:

  无没识】

  这是翻译经典的三藏法师。他把阿赖耶识翻译作『无没识』。「无没」意思很明显,它永远不会失掉,只有转变而没有丧失。所以佛才讲「一切法从心想生」,心想就是转变,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心想生的。我们能想佛你就作佛,想菩萨你就作菩萨,想贪瞋痴你就搞三恶道,想什么就现什么,想什么就变什么。所以,任何人一生,生生世世的际遇与别人不相干,说真话是自作自受,就看你怎么想法。一切善恶、是非、真假没有标准,佛在经上给我们定的标准,是依凡夫暂时而订的,不是真的标准,不是永恒不变的标准,是因人、因时、因地暂时给你订个标准。这个东西不就跟世间法律一样,有很多法律两、三年就要修订,还有些法律订下来,两、三个月就要修订,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没有一定的标准。为什么没有一定的标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哪有一定标准?所以这些基本的原理,我们要明了。下面说:

  奘师就义,翻为藏识,能含藏诸法种故。盖此识体。具能藏、所藏、执藏三法,故名为藏。】

  真谛法师是用名翻作「无没识」,玄奘大师就意思翻为『藏识』。取它什么?取它『含藏诸法种故』。这里面有三种意思,这是玄奘大师所翻译的,「能藏」、「所藏」、「执藏」,阿赖耶有这三个意思,把它翻作藏识。「藏识」就是我们一般人讲的心,一般人概念上有心,心在哪里不晓得,心是什么也不晓得。外国的哲学家说「我思故我在」,他以什么为自己?我能够想像这个东西,这个东西是我,这是相当高明了,知道身体不是我。我能思惟,我能想像,这个东西大概是我,比一般人聪明。可是能想像的那个东西在哪里?如果他要去找,那就跟阿难尊者一样,找不到。它到底是什么东西?也没搞清楚。所以这些大哲学家、科学家到今天没有结论,许多的学说没有结论,结论在佛法当中。

  宗镜云】

  《宗镜录》里面讲,这是永明延寿大师编著。永明大师了不起,以后我们知道他是阿弥陀佛再来的,他编这本书,在我们佛家号称《小藏经》,因为《大藏经》的分量太大了,很不容易读诵。他撷取《大藏经》的精华,等於说把《大藏经》浓缩,将它分门别类,这些经论里的句子抄集在一起,变成《大藏经》的纲要、《大藏经》的精华,叫《宗镜录》。这里面关於法相这一部分,他抄集的分量相当可观,这里面说:

  第八本识,广大无边。显心原而无外,包性藏以诙通。擅持种之名,作总报之主。建有情之体,立涅盘之因。】

  引用到这个地方,这是《宗镜录》里面的文,这几句话非常重要。无论我们讲真心、讲妄心,讲真性、讲妄识,诸位一定要晓得,它是包虚空法界,所以佛法常说,诸位都听得耳熟,「法外无心,心外无法」。为什么?所有一切法是心性变现出来的,心性是能变,诸法是所变,哪有所变的法而没有能变的心?那个法从哪里来的?所以尽虚空遍法界是什么?就是一个心、一个性、一个识。唯识学家不承认有万法,只承认是识,尽虚空遍法界就是一个识,所以叫「唯识」。他说得不是没有道理,很有道理!虚空法界森罗万象从哪里来的?识变的。我们从比喻上来说大家好懂,譬如,我们到卖金饰的店里,新加坡我们也常常看到华人开的金铺,听说印尼人、马来人也都有开金铺。我们到金铺店里面去看,黄金的制品几百种、几千种,这是比喻森罗万象,仔细观察是什么?只有黄金一样东西。唯识家那个意思就在此地,森罗万象说的原来只有一个识;金铺看得再多,千种、百种只有一个金,除了金之外什么都没有,所以唯识家说:「尽虚空遍法界除了识之外,什么都没有。」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