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讲的是真,不讲妄,讲一念自性。一念自性体是湛寂。湛寂是形容,「湛」是什么?水没有污染、没有波浪,极其清净平静的时候,这是湛;「寂」是寂然不动,是真心。所以一切动是依不动而生起的,不动是真心,动了就是妄心。我们现在从早到晚连睡觉都会作梦,梦是什么?就是心动。要晓得动依什么起来的?动是依不动起来的,动是妄心,不动是真心。所以我们要认识真心是什么样子,是什么性质?佛法的修行无论大乘小乘、显教密教,任何宗派修的是什么?禅定。为什么修禅定?因为「体元湛寂」,只有修定才能够见到一念,也是见到自性,你不修禅定是决定见不到自性。见到自性的人,我们称为圣人,在华严会上称为法身大士,所谓「破一品无明,见一分真性」。 真性也称作法身。法身是什么意思?法是万法,尽虚空、遍法界所有一切法原来是自己,是自己真性变现出来的。真性变现出来的就是自己,这个话很难懂,古人用作梦来比喻,梦中现了很多境界,梦中境界从哪里来?都是自性变现的。如果忽然觉得我作梦,梦里面自己身体是我,梦里头所有一切人物还不都是自己变现的吗?除了自己之外找不到第二个。「全妄即真」,「全真即妄」,「真妄和合」,我们在梦境里面可以领悟。梦境如是,我们眼前境界也没有例外,何尝不是如此!然后才体会到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是自己自性变现出来的现象,於是我们才懂得,佛菩萨为什么有「同体大悲,无缘大慈」。慈悲简单的讲,就是爱护、照顾、帮助。他为什么这样做?原来是自己,是一体,不是别人,照顾众生就是照顾自己,爱护众生就是爱护自己。我们讲「自重自爱」,谁懂得?佛菩萨才懂得。什么叫自重自爱?你能爱护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才是真正懂得自重自爱。为什么?了解事实真相,所谓是「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全是自性变现出来的。 我们要明心见性不修定怎么行?修定的方法太多太多,佛家讲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径,统统是修定,修定不是一个方法。宗门里面参禅是修定,观心是修定,看话头是修定;教下里面读诵是修定,念佛是修定,持咒是修定,持戒也是修定,样样都是修定。我们今天功夫为什么不得力?不知道这些方法都是修定,所以变成修福了。佛不是教我们修福,是教我们修定,唯有修定才能开智慧。所以八万四千法门是方法,依照这个方法修就能得定,定就能开慧,慧就能见性,就能见到一念;一念是根本、是源头、是原始,你才真正得到。定在哪里修?定在日常生活当中修,在动中修不动。我们生活是动态的,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他一生当中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居无定处,游化在世间,那是动态。身是动的,行是动的,但心不动。心怎么不动?没有妄念,永远能保持一念不生,佛确实是如此。 凡是见性的人,在形相上来看跟我们凡夫没有两样,心理上不一样。凡夫有杂念、有妄想,诸佛菩萨、法身大士没有妄想、没有念头,他永远住在一念里面。我们净宗讲「一心不乱」,古德给我们讲解「一心」,有事一心、理一心,事一心是禅定的境界,理一心就见到一念。所以事一心是十法界的境界,而理一心是明心见性,是法身大士的境界,也就是一真法界的境界。十法界里我们讲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佛是天台家讲藏教的佛、通教的佛),是这个境界,超越六道,这是事一心。功夫成片虽有定功,但没有超越六道,这个定还不够。这是以净土宗来讲,一心不乱功夫浅深不相同,大致上可以分为这三个阶段:「功夫成片」,你的功夫没有能超越六道;「事一心不乱」,你的功夫不能超越十法界;「理一心不乱」就超越了十法界,证得一真法界,《华严经》称为法身大士。 所以一定要懂得佛为什么教我们修定,我们要怎么修法?在日常生活当中和光同尘,跟大家一样,只要不著相就是修定。《金刚经》上教给我们的原则,就是「不取於相,如如不动」,这就是修定,但在净宗讲这是修一心不乱。什么叫不取於相?不著相,也就是我们常讲的「随缘而不攀缘」,攀缘就著相了。随缘用现在的话来讲大家更好懂,随顺自然生态,那就不著相了,我们能一切随顺大自然的生活,这是最好的,不要违背大自然的生活。可是一切凡夫总喜欢违背自然生态,感到自己很特殊,这是错误的。破坏自然生态,破坏你的湛寂,这个损失太大太大,这在修行上会破坏你一心,破坏你见性,这才是真正的严重问题。所以在原理原则上懂得了,我们就知道怎么修。 《金刚经》好,文约义丰,全经文字不过五千字,义理非常丰富。教人只是几句话,你一生受用不尽,不但是一生受用不尽,生生世世都受用不尽。它给我们的原则是,「外不著相,内不动心」,这就是修定。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吃饭,不要著吃饭的相,有些人吃饭很考究,要讲求色香味美,著相了;这个好吃、那个不好吃,动心了。你在吃饭里面看到饭菜,你能够外不著相、内不动心,吃得很舒服,所以吃饭是修一心不乱,吃饭是修定;再者穿衣也是修定,接客也是修定。菩萨道、菩萨行在哪里?完全没有离开日常生活当中,这样过日子就成就无上道。因此你才晓得佛法之可贵,佛法要学。 第一个启发我学佛的人是方东美先生,他说:「佛法是人生最高的享受」,这个话没错!你要懂得怎样去享受,湛寂是享受,是最高的享受,心地清净。从哪里下手?一定要放弃自私自利,这个念头要放弃;要放弃控制别人的念头,所有一切众生都有控制别人、控制环境、控制万物这个意念,这个念头不好,这个念头就是妄想、分别、执著。你要想成就,要想见到一心,见到自性,这些障碍要懂得去掉,恢复到自然。自然里头绝对没有一念控制别的东西,你的心才真正恢复到清净、平等、觉,你才能够看出宇宙人生的真相,你才懂得怎样成就自己帮助别人。所以这个道理懂得了,你才很欢喜去修定修慧,你才欢喜要远离业障。你不懂这个原理,你修学就有困难;我为什么要这样修法,好像枯燥无味,他在这里头没有法乐、没有法喜,透彻明白了,修学就产生法喜。 由此可知,佛法重心枢纽还是在解门,一部《华严经》这么大的经典,清凉大师把它分做「信、解、行、证」四分,解分几乎占三分之二,信、行、证在全经里面只占三分之一。所以你不能透彻理解,你就没有办法修行,今天多少人修行功夫不得力,你要追究他的原因在哪里,就是他没有理解,他解得不够透彻、不够深入,所以他修行功夫不得力。然后才知道法师之可贵,为什么释迦牟尼佛在世一生当中,没有领导大家到念佛堂去念一天佛,没有带领大众到禅堂去参一天禅,天天讲经说法,你想想为什么?解难。明白之后做很容易,不必老师带自己就会。佛法确实是「知难行易」。我最初接触章嘉大师,就跟他老人家谈这个问题,佛法是知难行易,那个「行」,说实在话,凡夫成佛是一念之间,你那一念转过来凡夫就成佛了。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