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无量寿经大意[1992年](第三集)(5)

善护意业。清净无染。】 『意』是意念,心地清净。三业当中以「意业」为主,意清净了,身语自然清净,这一定的道理。意善心善,言没有不善的,行没有不善的。所以修行是以意为主,身语是附带的,修身、修语业能够帮

  善护意业。清净无染。】

  『意』是意念,心地清净。三业当中以「意业」为主,意清净了,身语自然清净,这一定的道理。意善心善,言没有不善的,行没有不善的。所以修行是以意为主,身语是附带的,修身、修语业能够帮助修心。心地真正到清净平等,身业、语业自自然然就像佛菩萨一样的清净自在。再看下面是成就众生的德行。

  所有国城。聚落。眷属。珍宝。都无所著。】

  像法藏比丘他是国王,他有国家,他有『国』有『城』,他能够舍弃。「弃国捐王,行作沙门」。他出家修行,他能舍,他放得下。早期到我们中国来弘法的安世高,安世高是王子,安息国的王子,安息就是现在的伊朗。他父亲是个国王,父亲死了以后,他继承王位,他做了半年的国王就不做了,他年纪轻轻的,他把王位让给他的叔父,他出家修道去了,以后到中国来弘法。王位能舍,这是能舍国。「城」,城是一个县市,福报小一点,他做了县市长,他也能把它舍掉。『聚落』就是乡镇,范围就更小了,一个乡,一个里,这些都是现在所说的行政首长。国是君王,像总统、帝王,国家的行政首长,城是城市的行政首长,聚落是乡镇的行政首长。他们能够舍弃,舍弃他的地位,舍弃他的权力,舍弃他的荣耀,名闻利养统统能够舍弃,不执著。『眷属,珍宝,都无所著』,都不执著。知道这些是缘聚缘散,所以聚没有欢喜心,散他也不会烦恼,永远保持他心地的平静。

  恒以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度之行。教化安立众生。】

  『恒』是永恒是这样的,他在这社会上干什么?下面所说的是他在社会里头从事的事业,他的工作,布施、持戒到智慧,菩萨所修的六大纲领叫六波罗蜜,就是六度之行。这六条我们每一个人天天都在做,只是做的范围太小了,所以你不是菩萨。为什么范围这么小?因为你没有看破,你的六种都是为自己做的,为你一家人做的。譬如说你每天要上班去工作赚钱,赚钱来养家,你的钱财布施给一家了;你在家庭、在公家或者是公司你守法,守法就是持戒;家庭生活、社会工作都必须有相当的耐心,这个耐心就是忍辱;还希望不断的来改进自己的生活,希望自己日子能过得更好一点,工作更勤劳一点,这是精进;心心念念,念著这个家,念著这个事业,这就是定;你的心定在这个家庭里头,定在这个事业里面,你於眼前一切事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智慧。所以这是应用在一家,这个六度范围不大,很小!

  所以六度哪一个没有修?天天都在修。纵然是家庭主妇外面没有工作,天天烧饭、洗衣,照顾一家人也是布施,布施我的劳力;我天天头脑想应当这个事情要怎么做,那个事情怎么样做好,叫大家能够过得很舒服,那是布施智慧。由此可知,六度人人都在做,不但人在做,饿鬼、畜牲也在做,就是范围很窄小。菩萨这六种行广大无边,他的对象是一切众生,所以菩萨行与凡夫行差别就在此地。

  教化安立众生。住於无上真正之道。】

  所以菩萨的生活行为,处事待人接物,总是离不开这六个纲领,真正的目的就是诱导一切众生念佛求生净土。念佛求生净土是无上真正之道,这才是彻底究竟圆满的布施。把佛法布施给众生,这个福报大,这是修因。真正肯修因,下面果报就不可思议了。有因必有果,佛法讲缘起,决定离不开因果。

  我们人生在这个世间,人有命运,连一些稍稍高明一点看相算命的往往都能算得很准,为什么很准?就是因为凡夫他有个定数,你不能逃过这个数,你逃不过这个数就会被人家算得很准。《了凡四训》里头讲得很清楚,他有个数,就是讲气数,一切众生都有气数,你没有办法超越这个数量,只要你有烦恼,你会起心动念,你就逃不出这个数量。真正修行人心清净他没妄念,他什么都不分别、不执著,那算命、看相的对他无可奈何,对他没有办法。像《金刚经》里面讲,你有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你有四见,「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那你就有气数,你就会被人算得很准。如果你哪一天真正做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他对你一筹莫展,一点办法也没有。为什么?你超越数量,你不在这个数上,你的心解脱掉了,放开了。这个时候,数对你毫无拘束,这就看自己功夫。

  命里面有的总是有,命里头没有的强求不到。但是命里面有的财,譬如讲有财,有少年时候发财的,有中年时候发财的,有晚年时候发财的,你看命相书里头讲,晚年发财的是真的财。为什么?不容易失掉。少年时候发财的不是真正的财,往往到中年就丢掉了。中年发财的还不见得是真的,若保不住,晚年苦。晚年有财是真正的财富,真富贵!所以我们看到一些年轻人飞黄腾达,他自己还很得意,年岁大的人看到笑笑,就是你晚年能不能保得住,这真的一点不假。诸位看看历史,古今中外你去看看,有多少人少壮时发达,晚年时候潦倒苦不堪言!所以儒、佛都教给我们,财富来的时候怎么样?不要享受,我不要。不要保存在哪里?怎么个不要法?来了我散掉,我让大家去享受,我不享受,我的财还在。

  所以从前在大陆上供财神,现在没有了,现在大陆上不相信这些了。从前我们中国大陆上做生意的人供财神,财神是谁?陶朱公。不是我们台湾,台湾供关公,关公做财神这实在没有道理,这一点道理都没有。关公一生讲义气,如果说江湖帮派里头供关公有道理,为什么?讲义气!所以做生意人供他实在是没有道理。陶朱公就是做生意人的榜样,这个人是谁?范蠡。你们读历史的晓得,范蠡是非常聪明的一个人,越王句践失败的时候,惨败的时候,他帮他的忙,他那个真正叫复兴,真正叫复兴。以后恢复国家,把吴国灭掉了。但是他晓得越王句践这个人只可以共患难不能共富贵,他在苦难的时候需要你帮忙,他要你;到他不需要你,他嫉妒你,他不能留你。那时两个帮助句践的人,还有一个文种,大夫文种。所以他就劝离文种,劝他赶快离开句践辞职去隐居去。文种不相信,认为我有这么大的功劳,这个国王怎么会对待我不好。哪里晓得没多久果然不错,文种就被赐死,自杀了。他聪明他逃掉了,逃掉之后改姓名,改成陶朱公,做生意去了。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