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普贤行愿品的启示(第五集)(2)

善知识很难求,谁是善知识?愈是真正有修行的人,有道德的人,他愈谦虚,你去问他,他说「我什么都不懂,你别来找我,我什么都不会,我很愚痴,我很笨」,那你听了这个话就走了,那可惜了,这真是位大善知识,遇不

  善知识很难求,谁是善知识?愈是真正有修行的人,有道德的人,他愈谦虚,你去问他,他说「我什么都不懂,你别来找我,我什么都不会,我很愚痴,我很笨」,那你听了这个话就走了,那可惜了,这真是位大善知识,遇不到。不像现在人要打知名度,还要想方法宣传自己,在从前绝对没有这桩事情。即使你去亲近他,拜他作老师了,他自己也不敢自称为老师,他把你当作朋友看待,把你当作兄弟看待,决定不敢自以为师,那还得了!那太贡高我慢了。所以学生一定要以他为老师,老师看学生是朋友,你看这个老师多谦虚!对於初学的人也非常恭敬,也有礼貌,老师对学生也不失礼,虽然教导他,但是并不失礼,很尊敬他。

  在古时候我们求一位善知识还有一个方法可以求得到,什么方法?看看哪一位法师、居士大德闭关了。闭关是善知识,或者是他住山、住茅蓬,在茅蓬里进修,不下山来,这个人是善知识,咱们去找他,有什么疑难问题向他请教,他要不能帮你解决,你就把他的关门打开,「出来,我们一同去参学」,为什么?你还不够资格闭关。古时候闭关住山就表示我求学已经达到圆满了,我不要再学了,我已经毕业了,这才有资格住山闭关。圆满为什么不出来弘法利生,要跑去住山、住茅蓬?缘不成熟。佛法是师道,师道是非常尊贵的,「只闻来学,未闻往教」,没有人来请,不能说「我的佛法很通,我学得已经很好了,我可以讲经给你们听」,这个话说不出口。现在人说得出口,从前人说不出口,说出来多难为情,「你这个人怎么这么傲慢自大!」所以说不出口。那也没有人启请,也没有人认识他,没有人晓得他,怎么办?闭关住茅蓬努力再修,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所以从前闭关住山是有标准的,你没有这个标准,你没有资格闭关,没有资格住山。所以住山闭关的那是真正的善知识,我们可以请他出来弘法利生。因为他没有人请,我们知道了,我们请他下山给我们讲经说法,或者他在关房里面,我们请他出关来大转法轮,请他到我们这个地方来教化众生。从前有标准可以请得到,现在这个标准没有了,你看有很多出家的年轻人,头一剃,才一受戒,马上就要闭关,他闭关干什么?他说「我闭关看藏经,我闭关念佛,闭关参禅」,这个糟不糟糕!这些事情闭关都不能成就。你没有老师,也没有同学,你一个人关在里面盲修瞎练,那会成功吗?不会成功的。你说看藏经研究经典,你有怀疑没有地方问,修行有了障碍没人替你解决,这是很大的错误。你看古人,「赵州八十犹行脚」,这是中国历史上很有名的。赵州和尚八十岁了,还要到处去参访,到处向人请教,他为什么不闭关?他为什么不住山享清福?没开悟,用功不得力。我没有开悟,用功不得力,我要去求学,要到处向人请教。这就说明自己没有真正开悟,没有证果,纵然功夫得力,都没有资格闭关。出家怎么可以逃避现实去享清福,这是不可以的。

  住山、闭关,除这种人之外,还有一种人也有资格可以住山闭关,什么人?知名度太高了,名气太大了,一天到晚来看他的人、拜访他的人络绎不绝,他连念佛的工夫都没有,这个可以闭关,闭关是拒绝外缘,使自己的心定下来,能真正好好的用功。我们要问问这个年轻人,他是不是开悟、是不是证果了,他是不是已经名满天下了,如果这些条件都没有,那应该乖乖的、好好的去读书,去参学,寻师访道,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是我们一个好榜样。以前找善知识就是这个找法。

  找不到善知识找古人,这个我在以前也跟大家介绍了,像孟子找孔老夫子,做古圣先贤的学生,这是个办法,实在讲在末法时期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我们是肉眼凡夫,不知道哪个是真善知识,哪个是假善知识,没有能力辨别,那么我们找古人。在中国,孟夫子开例之后,后来我们所看到在历史上著名的汉朝司马迁,这是汉朝的大文学家,中国第一部历史是他写的:《史记》,《史记》是司马迁写的。司马迁跟谁学的?他跟左丘明学的。左丘明是什么时候人?跟孔老夫子同时代。他们相去好几百年了,他怎么找他作老师?左丘明有一本书:《左传》,春秋三传之一,《左传》是左丘明写的。他就专门学《左传》,读《左传》,他学得很成功,成为一代文豪,学得很像。唐朝时候,唐宋八大家,第一位是韩愈,这是念中国书的人都知道。韩愈学谁?韩愈学司马迁,学《史记》,念《史记》,他学成功了,成为唐宋两代第一人。在佛门里面最足称道的是明朝末年的蕅益大师,蕅益大师学谁?学莲池大师。那个时候莲池大师已经往生了,莲池大师的《全集》在。《全集》一直到现在都很流通,在台湾都可以能够请得到,现在是这么厚的精装本四册。蕅益专门以莲池为老师,听莲池大师的教诲,依照老师的教训去修行,他成功了。莲池大师是一代祖师,蕅益也是一代祖师,学成功了。所以过去有这么多的例子、榜样摆在我们面前,我们要认识清楚,要知道选择。

  我在台中求学,老师李炳南老居士非常的谦虚,我拜他作老师的时候,他当著大众告诉我,他说「我的能力只能教你五年」,这是老师谦虚,其实我们怎能比得上他!他这样谦虚,「我的能力只能教你五年」,不敢自以为老师,他叫我以印光大师为老师,学印光法师。因为我跟他的时候,我还没有出家,还是做居士的时候,拜他作老师,那个时候他警告我,他说「我们在家学佛,古人不学苏东坡,今人不学梁启超」,苏东坡跟梁启超是大佛学家,没有往生,还搞六道轮回,这个不能学,所以他劝我学印光法师。印光法师早已经往生了,那怎么学法?印光法师的《文钞》在台湾流通得很广,就是叫我去读《文钞》,去研究《文钞》,依印光大师的教训来修行。印光大师是他的老师,你看看李老师是怎么样用心,自己不敢以为「我是你的老师」,我把我的老师请出来,你跟他学。李老师也是印光大师的学生,他叫我也学印光法师,等於说他是学长,我是学弟,你们看看,一个真正有学问、有修持、有道德的人,他处事待人不一样,没有一丝毫傲慢的习气,没有一点轻视初学之心,对於一个初学的人都是真诚恭敬,使我们在言谈接触到他的风范,我们身心舒畅,都有明显的感应。这是上一代善知识他们表现的风度,我们在这一代就很难看到了,很不容易了。真正看到了,我们要生欢喜心,要生希有心,不容易见到。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