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书:北京龙泉寺沙弥日志(75):做事

贤书:北京龙泉寺沙弥日志,贤书
沙弥日志(75)

    下山去一家店铺买些东西,店主见是龙泉寺的出家人,就问了很多问题,诸如,为什么半年前一件很小的事情自己就是想不开,现在还提起来还难过;为什么自己会失眠;为什么自己总是不知足;为什么整天都觉得无所事事,一片茫然、无聊;为什么自己每天都会胡思乱想……

  幸亏没跟她讲什么,因为接下来,她就自己开讲,讲了很多话,都是如何对治自己的这些烦恼的,比如小事要想开一点啊,人生要知足啊。

  她还说,她觉得身体不舒服,去医院看,大夫说,你没病,就是想得太多。

  她也知道想的太多。但是,就是不知道怎么办?

  其实,岂止是她不知道怎么办?我们也是道理懂了一大堆,但落到事项上,道理总是敌不过烦恼。

  我们每天都有课,课上都是在帮我们分析烦恼、认识烦恼、对治烦恼。所有的这些功夫只要拎出来一个,用上功,就够可以的了。

  但,真的不是那么容易的,仅仅是把对事物的观察习惯由外向内地转一下,就要耗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

  最近在学习师父的早斋开示,字都认识,句子也读的懂,道理似乎也明白,但是,自觉离真正的意趣和境界依然十万八千里。

  就等于没听懂。不过,没听懂,我也要知道哪里没听懂,比如有一篇,卡在了缘起法和缘生法这两个词上,最后是“现观”这个词上。

  有同修也查过佛学辞典,有标准的注释。但,那个注释还是文字。

  我也问过前面的法师,回答的也是比较含糊,后来,干脆就不问了,因为,即便是有人有体会,可讲出来依然是人家的体会,我只是听着热闹一下。

  真正需要的是自己的体会,自己的体会。

  我发现,经论、教理的意义和价值不仅仅在于指导学修,很多的时候是用来印证的,行持一段时间之后,有了一些体会,然后再读经论,再听善知识的言教,发现,哦,原来是这么回事。

  这样,就有点通了。

  还是需要行持,行持,行持。

  师父最近对我的教授就是做事,遇到师父,他跟我讲了一些做事的意义和价值,特别提到盖楼。当下,我就把自己所有的那些名词概念的困惑都放下了,因为这个概念不懂,是因为没有体会,师父再换个词跟我解释一遍,我依然还是不懂。

  还是要找到确凿无误的行门,能够行持起来。

  行门中,读书是一个方法,诵经,研读经论,乃至未来的阅藏也是方法,打坐也是,念佛也是。读书、诵经、研读经论这些可以想象的到,多少也做过一点点。但是,做事就想象不出来。

  这个是要建立在对师父的信心上。否则,很难行起来,或者行一段时间就行不下去了。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