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弥日志(46)
回答居士的问题,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事情。 但是,我觉得更有学问的问题是如何提问题,这个比如何回答问题更重要。因为对于出家人来说,用全部的时间精力去学习佛法,体会佛法,所掌握的理论及身心的感受肯定足以传递给居士的。 居士能听进去多少,能获益多少,能对身心产生多大的改变,最先取决于他所提的问题,以及提这个问题背后的心态。 如果问题提的好,提的有足够的能量接通出家人内心的电流,那就事半功倍。 福慧营把学员组织起来,分成圈,每个圈两个出家人,大家分别向这两个出家人提问题。我和中国佛学院的心舜法师一组,回答居士的问题。
居士中,有的刚刚接触佛教,有点信心,有的只是作为旁观者、观察者,有的了解一些佛门的名言、典故,有的在近年兴起的儒家文化热中获得一些熏陶,有的是老修行,有的将信将疑,但是迫切地想解决自己生活遇到的一些问题。 在那样一个场合下,出家人总是希望用这一点点缘分最大限度地利益眼前的人,也能够在居士身上学到东西。 此时,发现,在出家人和在家人之间,有一道不太容易突破的隔膜,在家人在这种场合总是把自己保护起来,迫切地想证明自己对佛法是有一些认识的,是有基础的,迫切地想通过种种语言不让别人低看自己。 所以,提出的问题大多与自己的生活无关。 当然,这不是在家人的错,也不是出家人的对,因为这时我才意识到,我们出家人,刚出家,干苦活累活脏活、挨骂、受委屈,包括出家多年始终保持谦恭低下的心态直到生命终结,似乎就为了一个目的,认识到自己的无知和浅陋,通过彻底接受和承认自己的无知,然后就能用一种清净、自然、不粉饰的状态接受佛法的教诲。 不知道这么表达,讲清楚了没有。 过去禅门有个公案,师父得了病,很疼,哎哟哎哟地惨叫,叫的声音非常大,周围的弟子们都听到了,侍者觉得很不好意思,就悄悄跟师父讲,师父啊,您能不能小点声叫啊,您是一个大和尚,善知识,我们的师父,病就病吧,还疼成这样,还这么大声叫,实在不合适,让别人听见了,影响太不好了。 师父一听,说,好啊,你把大家叫来,我给你们讲法。 弟子们被召集来了,师父说,我就要往生了,现在最后再给你们讲一次大法,弟子们一听,急了,赶紧竖起耳朵听。 师父环顾四周,片刻,觉得时机差不多了,哎呦哎呦地叫了两声,然后腿一盘就咽气往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