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书:北京龙泉寺沙弥日志(56):伊斯兰教.宗教.包容

贤书:北京龙泉寺沙弥日志,贤书
沙弥日志(56)

    想不到出家后,还有机会到清真寺跟阿訇交流。

  跟以前想象的完全不一样,阿訇们很和善,很健谈,口才很好,观察力也很了不起,很愿意交流。

  由此,我觉得,还是宗教之间的交流太少,沟通太少。导致了很多的误解,彼此的隔膜太厚。

  在北京三环的马甸桥下,有个清真寺,被称为马甸清真寺,在政府有关部门的安排下,我随侍几位法师去那里参访,寺里的阿訇告诉我们,宗教跟社会政治是紧密联系的,不可能脱离社会,伊斯兰教的鼎盛时期在明朝,追随朱元璋四处征战的几员大将都是回民,包括常遇春等。

  朱元璋登基后,从宗教信仰上也给予了这些大将们巨大的回报,于是造就了伊斯兰教在中国的兴盛,当时的清真寺有皇家勅建的,也有民间集资兴建的。

  我们参访的马甸清真寺从建筑外形上已完全汉化,完全是一个汉传佛寺的建筑风格,四合院两进院落,正中间是大殿,用于穆斯林礼拜。

  一个年轻的穆斯林刚刚从伊斯兰经学院毕业,在清真寺里工作,伊斯兰经学院的所在地就在北京菜市口附近的牛街,与中国佛学院的所在地著名的佛教寺院法源寺毗邻。

  非常有意思的巧合。

  年轻的穆斯林见到我们也很新奇,他说,对佛教的了解极少,主要都是从影视作品中获得的对佛教的认识,一般都是,江湖上有人打架,打得很厉害,忽然出现了一个僧人,这个人一出手,就把所有人都给震了。

  这是他告诉我们的对佛教的了解。因为时间的关系,能看出他很想把伊斯兰世界的信仰、文化介绍给我们,他见我们在清真寺的会议室里看那些伊斯兰风格的奖牌,于是就从绘画开始讲,他说伊斯兰的绘画艺术很了不起。这一点,我非常相信,以前也接触过,很赞叹,很仰慕。

  年长的阿訇最近刚去了台湾,在台湾看到了电视台里播放的佛教节目,法师在那里讲佛法,主要是讲日常的生活,教导人们如何在生活中处理矛盾,解决内心的痛苦,解决生活中那些尴尬的问题。

  阿訇说,这样的佛教他比较能接受,认为,如果宗教都能这样发展的话,对社会对宗教本身都有好处,而且,也反复强调伊斯兰教是入世的宗教。

  其实,我们对伊斯兰教的了解也是非常之少,如果盘点一下的话,基本上是一些零散的信息,出埃及记、圣经、古兰经、十字军东征、流血的耶路撒冷、中东战争、在那片流淌着牛奶和蜜的土地上被反复撕裂的人类的伤口、圣城麦加、富饶的石油、空中花园、巴比伦河、同治回乱乃至张承志的《心灵史》和书中为读者讲述的哲合忍耶,采访了这个世界最强悍的人的西方女强人卡拉奇和她笔下的穆斯林,还有本拉登,等等。

  出家前,因为有过一段报社工作的经历,因为工作的敏感,对宗教问题能回避则回避,也耳闻目睹了一些同事为此而招惹的麻烦。这一切串起了一个东方青年僧人的对伊斯兰的印象。

  其实这些印象是不完整的,因为,我从来还没有和一位真正的阿訇推心置腹地谈谈彼此对世界的认识和了解。这次见面,我认为是完全可能的,因为我所见到的阿訇,以及听到他们宣讲伊斯兰教义的时候都是很温和、很坦诚。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