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书:北京龙泉寺沙弥日志(32):出家获得了什么?

贤书:北京龙泉寺沙弥日志,贤书
沙弥日志(32)

    出家的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有时候也有迷茫的时候,尽管也知道改变和进步是潜移默化的,但还是想找到一个参照物来判断自己的所得。

  出家,究竟获得了什么。

  出家前比较注重盘腿能盘多长时间啊,一天能诵多少经啊,能听多少讲座啊,能磕多少个头啊,能参与多少佛事活动啊,能坐多久一动不动啊等等。

  出家后,这些事情还在做,但是,都已经不是参照物了,这样下去,盘腿打坐迟早会坐很久,诵经能诵很多,寺院里有图书馆,也有很多有声读物,磕头是功课,佛事活动总是有。

  但是,全都做到很好,又能如何?

  寺里有随众的表格记录,有专人负责记录各项功课的出勤状况,到时候公布出来,能反映一个出家人的用功状况,可以由外而内地策励自己,但这毕竟是有形的,对内心肯定有作用,但我想找到一个直接质问并作用到内心的参照物。

  后来,我终于找到了一个。

  每次和别人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以后,比如,争执啊,抬杠啊,只要是彼此不高兴了,如果自己能提起观照力的话,就一定赶在别人和自己沟通乃至道歉之前,向别人道歉和沟通。

  这一点,由低到高,从一开始,根本不想跟别人沟通,到过了两三天以后有了道歉和沟通的心理素质,一直到现在,当时发生,当时沟通和道歉。

  大致能做到七十分。

  有的师兄做的比我好得多,我还没想起来需要道歉的时候,人家就已经道歉了。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很平常的言语当中,人家觉得自己的某句话用意有问题,说完了,觉得不妥,赶紧来道歉。

  声音比较大、比较高分贝的争执已经很少见了。

  境界少,就求一个,一求就来了。被别人批,批的话不好听,不好受,这个时候正好可以观心,被批的时候,一个字一个字地听,然后观察自己的内心在起什么样的变化,观察这个烦恼、不愉快、不舒服是怎么起伏的。

  很奇怪,只要一观它,它就不那么难受了,接着就是平静。任那些以前很不中听的话在耳边回荡,但对自己内心的影响已经不大了。然后内心会升起一种喜悦感,夹杂着一种可能是傲慢的东西,觉得自己已经不在乎这样的境界,有点得意。

  但是,几分钟过后,内心会有反弹,会思维刚才那些话的是非来,然后,再去观它,它又消失。过一会儿,再起来。

  从几个小时之内的影响来看,被批后自己的情绪还是有波动的,能引发一系列奇怪的念头频繁起伏。但是,能做到第一时间去找对方沟通,先道歉,忏悔,然后主动跟对方搭讪,说话,缓和僵硬的气氛。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