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五眼

净空法师,五眼

净空法师:肉眼、天眼、法眼、慧眼、佛眼

 

恭录自《净土大经解演义》
    下面五眼分开来介绍,第一个是「肉眼」,「即人间肉身之眼,能见现前色像,故曰简择」。简择是分别、是选择,这个是肉眼。肉眼有能力选择,有能力分别,只看到眼前的色像。如果是单单只有肉眼,不再加上其它的,很可能我们的选择错误了。在现前这个社会,这样的人太多,大有人在,看错了、选错了。那肉眼还加什么?要加智慧,有真智慧你就不会选错,没有智慧往往选错。亲近善知识,对我们修学有很大的帮助。
  
  第二「天眼,为天趣之眼」,这个天趣就是天道,六道里面的天道,他们的眼。天有二十八层,也是随着他们修行的功夫,智慧、福德不一样,所以他六根能力有大小的差别。「《大智度论》曰,天眼所见,自地及下地」。自地是自己所住的这个界,底下譬如说「如色界天以色界为自地」。色界天有十八层,每一层,譬如四禅初禅天,初禅天就有三层,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以大梵天为例子,大梵天这一层是他的自分,是他的自地,以及下面的他都知道,往上去他不知道。上面比他高,他知道自己这一层,往下他都知道。底下讲,「及下地(低于色界自地之界,例如欲界)六道中众生诸物,若近若远、若粗若细诸色,莫不能照」。他完全照见。《大智度论》上所说的不是假的,我们如果真正相信、真正明了,我们的顶上是四王天,四王天再上去,忉利天,中国人称玉皇大帝,玉皇大帝是在忉利天;再上去夜摩天,再上去兜率天,弥勒菩萨修行的道场;再上去化乐天,再上去是欲界到顶了,他化自在天;再上去就是初禅,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佛告诉我们这个,真正用意何在?告诉我们畏天敬圣。这些神圣,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他全都照见,我们能瞒谁?做事情再秘密,心里起个念头,没有人知道,天地鬼神全知道了,怎么能说没有人知道!佛菩萨告诉我们事实真相。人一定要知道自爱,现在人最可怜的不知道自爱。自爱,爱自己什么?爱自己的性德。我们老祖宗所说的,「人之初,性本善」,我要爱我的本善。伦理、道德都是性德,都是自己本有的,本有的不爱,你爱谁?五伦五常、四维八德,本有的。我们能自爱,诸天天神没有不尊敬你的,没有不保佑你的,他决定不会伤害你。为什么?你是好人,你是懂得自爱的人,懂得自爱的人就是好人。
  
  我们再往下面看,「又《净影疏》曰,一切禅定,名为天住。依天得眼,故名天眼。能见众生死此生彼」,死此生彼就是讲的六道轮回,他们看得很清楚。《净影疏》里面讲是修禅定的,这个天眼是修来的。底下有解释,诸天,生到天上那个天眼是报得的,你生到天上自然就有。修禅,真正得禅定,实在讲,欲界上面的四层天不是单单修福。上品十善这生天,只有上品十善,没有禅定功夫,最高的只能生到忉利天,就是四王天、忉利天,再上上不了。再上去都是修禅定的,禅定没有修成功。譬如禅定初禅修到一百分,你就到初禅天去了;如果你只有九十分怎么办?初禅天去不了,在欲界的第六天,他化自在天;八十分呢?八十分就在第五层,第五天他化天;只有七十分,七十分就在兜率天,逐级往下降。这个叫什么?未到定,修定没修成功,有一点禅定,没有达到这个标准,是这么回事情。从夜摩往上去都有一点定功,没有定功他去不了。所以依天得眼,这叫天眼。
  
  「天眼实具以上两义。又天眼有二种,一者从报得,一者从修得」。这两种意思都说出来了。《大智度论》里面所说的是报得的,生到天上就有,《净影疏》里面讲的这个,净影是小慧远,隋朝的慧远法师,《无量寿经》的批注叫《净影疏》,他讲的是修得。「《净影》所云,是指修得者。生于色界诸天自然生得之净眼,是为报得。谓从果报而得,不赖修成也」。譬如我们到人道来,投胎到人道,你得的这个人眼是报得的,不是修得的。「又通达者,如《智度论》曰,肉眼见近不见远」,太远看不见,近距离的看得清楚;「见前不见后」,我们眼睛看到前面,看不到后面;「见外不见内」,外面看得清楚,眼睛不能看自己;「见昼不见夜」,它还需要光做缘,没有光看不到,黑暗的看不到;「见上不见下」,这都是有障碍。「以此碍故求天眼」,肉眼有障碍,那怎么样?你求天眼,求天眼可以修。如果你得到天眼,远近没有障碍,前后没有障碍,内外也没有障碍,乃至于上下统统没有障碍,「故云通达」。这是说天眼通达。
  「又秽土天眼所见,不出三千大千」,这是讲我们六道,我们六道是秽土,六道里面的二十八层天,他们的天眼最大的,能力最大的,见到三千大千世界,就是娑婆世界,其它诸佛世界就看不见,它有局限。「彼土菩萨天眼」,彼土是讲极乐世界极乐世界菩萨的天眼,「十方恒沙世界」他都能看见,「及其中众生生死」。十方诸佛剎土大多数都有六道轮回,也有没有的,《华严经》「华藏世界品」、「世界成就品」里面说得很详细。这两品经文,用现在科学家的话,那是太空物理,说明太虚空的真相,佛眼所见。
  
  第三种,「法眼」。「望西曰,缘俗谛智,能照法故,名为法眼。憬兴曰:法眼即以有智为体,能见众生欲性心及诸佛法,故名法眼」。《笺注》是丁福保居士的,他说「分明观达缘生差别之法,谓之法眼」。「《魏译》曰:法眼观察,究竟诸道」。这是祖师大德跟经典里面所说的。「今经云,法眼清净,其义应如《三藏法数》所云,法眼者,菩萨为度众生,以清净法眼,遍观一切诸法,能知能行。谓因行是法,得证是道,亦知一切众生种种方便门,令修令证也。由上可见,菩萨于一切法,能知,能行,能知种种所行之法与所证之道,复知种种方便门,以普度众生者,名为清净法眼」。老居士引用了这么一大堆,把法眼讲清楚、讲明白了。
  
  缘俗谛智,俗谛是对真谛说的,前面讲照真达俗。俗谛是对于六道众生、对于十法界的众生,他都能够通达明了。这是智能,不是知识,知识做不到,一定要智慧。智慧为什么称之为谛?我们要晓得,大乘教里面,不但六道是俗,四圣法界也是俗。明白这桩事实真相,这个问题就解决,就晓得俗谛智从哪来的?从不分别、不执着来的。你看阿罗汉,我们在前面八正道里面正见、正思惟,你就知道了。正见、正思惟,世俗人没有,谁有?须陀洹得正见,阿罗汉得正思惟。阿罗汉没有出十法界,只出六道,没出十法界。须陀洹,乃至于阿那含(三果),还没出六道轮回。三果圣人住四禅五不还天,他的智慧是俗谛智,他没有真谛智,真谛智现前他就超越十法界,他到实报土去了。所以这个俗谛真的有智,智慧,我们讲小智慧,不是大智慧,烦恼放下一部分,没有完全放下。见思烦恼放下了是阿罗汉,见思烦恼的习气断掉是辟支佛,尘沙烦恼断掉是菩萨。也没有出十法界,都是俗谛智。乃至于十法界里面的佛,见思、尘沙不但都断掉,连习气都断了,只有无明没破,就是起心动念没放下,他还是俗谛智。如果把起心动念放下,他就证得真谛,真俗圆融,他成佛了,法身大士,他是圣人,他不是凡夫。大乘凡圣从这个地方分的,他不住在十法界了,他住在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一般修学大乘的,不是修净土的,不求往生的,多半生到华藏世界,华藏世界毘卢遮那的实报庄严土;如果是念佛人,他一定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弥陀的实报庄严土。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