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蒙法师训励,誓期不负婆心。无奈,昏散交攻,依旧昔时行履,因日阅十余纸净典,以发胜进之心。至“宝王随息法门”,试用此法,遂觉妄念不似以前之潮涌澜翻。想:久而久之,当必有雾散云消、彻见天日之时。又查《文类》、《圣贤录》,皆录此一段,因悟慈云十念谓“藉气束心”当本乎此。而《莲宗宝鉴》亦载此法,足见古人悬知末世机宜非此莫入而预设其法。……只此一法,具摄五停心观;若能随息念佛,即摄数息、念佛二观。而摄心念佛,染心渐可断绝,瞋恚必不炽盛。昏散一去,智慧现前,而愚痴可破矣。又,即势至都摄六根法门,愚谓:今之悠悠念佛者,似不宜令依此法,恐彼因不记数便成懈怠;有肯心者,若不依此法,决定难成三昧。〔22〕
此外,印光大师也非常赞同一位云水僧《念佛摄心偈》〔23〕所说的方法。如果我们把这也视为印光大师的念佛方法,或许更能加深我们对印光大师的认识。偈中写道:
若问念佛法,摄心自有方; 每念一声佛,口作莲花香。 因我清净心,所以有此香; 花从口中出,朵朵向西方。 一佛花一朵,有色复有光: 念到一声佛,青色放青光; 念到二声佛,黄色放黄光; 念到三声佛,赤色放赤光; 念到四声佛,白色放白光。 如是轮转想,念念不可忘, 不必记其数,但想色香光。 果能心不乱,决见大愿王。
综上所述,既然“一切法门,专仗自力;净土法门,专仗佛力。一切法门,惑业净尽,方了生死;净土法门,带业往生,即预圣流”〔24〕,既然“净土法门,其大无外:全事即理,全修即性;行极平常,益极殊胜。良由以果地觉为因地心,故得因该果海、果彻因源”〔25〕,那么,印光大师的“无一法不从此法建立,无一人不受此法钧陶”〔26〕的论断就决不是无稽之谈,其中的深刻哲理也是显而易见的。而这,或许也正是他以毕生之精力不厌其烦地向人们宣扬净土法门的原因所在吧。
注释:
〔1〕《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四》第1143页弘一法师《复王心湛居士书》(莆田广化寺版) 〔2〕《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卷下》第201~203页(苏州灵岩山寺版) 〔3〕《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二·论》第19~22页(苏州灵岩山寺版) 〔4〕《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卷下》第253~257页《福州佛学图书馆缘起》(苏州灵岩山寺版) 〔5〕〔6〕《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三·序》第64~66页《佛遗教经解刊布流通序》(苏州灵岩山寺版) 〔7〕〔8〕〔9〕《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二·论》第8~9页(苏州灵岩山寺版) 〔10〕〔11〕《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卷下》第107~109页《无量寿经颂序》(苏州灵岩山寺版) 〔12〕《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三·序》第19~20页(苏州灵岩山寺版) 〔13〕《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三·序》第1页(苏州灵岩山寺版) 〔14〕《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二·论》第8~9页(苏州灵岩山寺版) 〔15〕〔16〕《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卷下·杂著》第196~201页(苏州灵岩山寺版) 〔17〕《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卷下》第275~276页《念佛镊心偈》(苏州灵岩山寺版) 〔18〕〔19〕〔20〕〔21〕《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二·论》第8~9页《净土法门普被三根论》(苏州灵岩山寺版) 〔22〕《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一·书》第55页《与谛闲法师书》(苏州灵岩山寺版) 〔23〕《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卷下》第275~276页(苏州灵岩山寺版) 〔24〕《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二·论》第1~8页《净土决疑论》(苏州灵岩山寺版) 〔25〕《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卷下》第107~109页《无量寿经颂序》(苏州灵岩山寺版) 〔26〕《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四》第1044~1046页《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发刊序》(莆田广化寺版)
作者简介:恒毓博士,《世界弘明哲学季刊》(法国)编委会主席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