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则僧肇在写〈无知论〉见便见到了〈法性论〉。 由上推论,远公发表的〈法性论〉约当于本文“早期法性论” 的部份,亦即未受罗什及僧肇〈答疏〉削代之前。其年代应稍 早于 405年。 (注2) 《维摩诘不思议经集注》卷 3,《佛教大藏经》 (台北:佛教 (注3) 同(注2),页140。 (注4) 《鸠摩罗什法师大义》,《大正藏》卷45,页122-143。 (注5) 梁僧祐,《高僧传.释慧远》,《大正藏》卷50,页359。 (注6) “初问答真法身”后有“远领解曰”一段,当是远得什答书后 (注7) 出处同(注6)。
(注8) 《大正藏》卷45,页136。 (注9) 梁《高僧传.释慧远》:“去月法识道人至,闻君欲还本国, (注10)《大正藏》卷45,页136。 (注11)唐道宣,《广弘明集》(台北:新文丰出版社,1976),卷30, (注12)梁僧祐,《出三藏记集》卷9,《大正藏》卷55,页65。 (注13)《出三藏记集》卷10,《大正藏》卷55,页72。 (注14)《大正藏》卷28,页810中、下。 (注15)《大正藏》卷28,页810中。 (注16)《大正藏》卷28,页811下。 (注17)僧睿,〈大品经序〉,《出三藏记集》卷 8,《大正藏》卷55 (注18)生公南返,携去肇公闻《大品经》(译于 404A.D.)后所作的〈 (注19)刘遗民问僧肇〈疏〉云:“去年夏末始见生上人”,故生南返 (注20)僧肇答刘遗民〈疏〉云:“得去年十二月疏并问”,显见〈答 (注21)《肇论》,《大正义》卷45,页155-157。 (注22)《大品》卷一〈习应品〉,《大正藏》卷8,页223上。 (注23)《大正藏》卷8,页847下。 (注24)〈大智论抄序〉言“无当”、“无照”、“二谛同轨”、“法 (注25)〈大智论记〉:“(弘始)七年十二月二十七日乃讫。”《出三 (注26)慧远,〈大智论抄序〉,《出三藏记集》卷10,《大正藏》卷 (注27)拙著,〈关河古义〉,《肇论研究论文集》 (台北:西莲净苑 (注28)《出三藏记集》卷11,《大正藏》卷55,页77。 (注29)《出三藏记集》卷10,《大正藏》卷55,页68。 (注30)《大正藏》卷55,页49。 (注31)《出三藏记集》卷8,《大正藏》卷55,页59。 (注32)同(注29)。 (注33)《鸠摩罗什法师大义》卷上,《大正藏》卷45,页123上。 (注34)《广弘明集》(台北:新文丰,1976),卷15,页206-208。 (注35)《广弘明集》(台北:新文丰,1976),卷 3,页92-493。
(注36)《高僧传.竺道生》:“年至具戒,器鉴日深,性度机警,神 (注37)远公,〈沙门不敬王者论〉有“冥神”、“冥传”、“冥缘” (注38)梁宝亮集,《大涅槃经集解》,《佛教大藏经》 (台北:佛教 (注39)《荆州隐士刘□传〉,《广弘明集》(台北:新文丰,1976), (注40)僧睿于〈毗摩罗诘堤经义疏序〉中谓以罗什所传般若来冲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