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告诉大家,出家人在五夏之内,要学的就是律仪。律是规范,仪是仪表、仪态、仪式,这就是威仪。出家人一定要把威仪学好,至少做到“和样”。这样人家不会骂我们佛教,三宝也不会因为我们而蒙羞。 真正的威仪建立在心仪 清朝有一位颇具文采的文人叫郑板桥,他曾讲过一句满中肯、也满重的话。他说:“秀才是孔夫子的罪人,和尚是释迦牟尼佛的罪人。”为什么和尚是释迦牟尼佛的罪人呢?因为佛教会遭人批评,主要就是因为出家人没有威仪、水平低,没有道心,也没有道行。没有学问倒是其次,古代有很多高僧并没有多大的学问,但是却有很大的感化力,之所以如此,一者是因为行为举止的威仪,一者是因为他们的心仪比一般人好。 有人说:“人要衣装,佛要金装。”好像一定要穿质料好、款式好的漂亮衣服才有威仪,才能让人看得起,是不是这样子?其实不然,佛的光是因为他的慈悲、智慧,他的威德自在,人家一看就觉得好像有光,因此我们常常把佛像装金。所以,我们要注意威仪,并不是要穿的料子好、款式好,才有威仪。 印度有一位近代大人物,叫做圣雄甘地,无论到哪个地方都是披一块布、赤著脚。有一次,他到英国见英国女王,本来进皇宫一定要穿大礼服,但甘地说:“我的大礼服就是这样,如果女王要我进去我就进去,不要我进去我就不进去。”有人就说:“您这样很不礼貌,只披一块布,又赤著脚,好像赤身露体一样。我们给您一双鞋子、一套西装,就请您换上吧!”他说:“我不要,这个就是我甘地。”虽然如此,女王后来还是接见了他。所以,我们注意仪表,并不是在于自己的服装,而是在于我们的仪态、态度。 还有,诸位男众们,希望你们的胡子不要留得太长;女众们的头发也是不要留得太长,头发要整齐、简单,洗头、整理时就很方便。另外,衣服不要弄得脏脏、皱皱、臭臭的,如果出坡流汗弄脏了,就要更换;穿破了也要赶快补,不要邋邋遢遢的。如果衣服不够穿了,可以申请,衣服太多则要交出来,否则也是麻烦。你们房间里的私人物品要尽量减少,你们是来出家的,不是带著嫁妆出嫁的,每天需要用的够用就好,多出来的东西全部把它布施掉。 还有,请你们不要贪心地收集书籍,不要看到喜欢的书籍就想要,我们图书馆有相当丰富的书籍,所以请你们私人不要买书、藏书,否则两年下来,寮房恐怕要变成藏书馆了。而我们规定半年要换一次寮房,目的就是要让你们不会产生占有心,房间是公有的。总之,东西一定是要简单、要少,东西愈多愈不好。 今天利用这机会和大家分享这些生活里的小枝小节,虽是小枝小节,却是相当重要。诸位做不成和尚,至少也要做个和样,千万不要做“和闯”,至少“和样”的威仪是好的,还能装点三宝的门面,没有做什么易受人讥嫌的事。而“和闯”是闯荡江湖、招摇闯骗、装模作怪,骗人家来供养你、布施你,这是佛教的败类,是释迦牟尼佛的罪人。 另外,我也要强调一下,因为我们同住一个山上,有时男众跟男众、女众跟女众,或者是男众跟女众之间,是需要互动的。但不管是男众或女众,住同一间寮房或同一个班,或者经常在一起,请你们不要营私结党。僧团之中,每一位菩萨都是我们的同学伴侣,都要平等地看待照顾,当有人需要照顾时,我们就照顾他;有人需要帮忙时,我们就帮忙他。 还有,山上因为法师人数少,同学们必须自己照顾自己,也因此我们有班长、副班长等干部。干部是帮助法师来为大家服务的人,他们不是做官的,阶级没有比你们大,也没有得到比你们更多的什么优待好处,我们法师们看待诸位也完全是平等的。班级里的干部是为你们服务的菩萨,他们反而要牺牲私人的时间,花许多心力照顾大家的生活。譬如在平常生活中,法师们就常常找班长来交代一些事,然后再由班长转达给你们。因此,请大家要体谅担任干部的同学。 出了家,我们应该要懂得感恩干部对我们的照顾与服务。身为干部的人,也要感恩有机会让自己来服务大众。干部看诸位是菩萨、菩萨看干部也是菩萨,这样大家就会很和乐。你们除了自己要服务自己之外,还要练习著如何照顾常住、如何照顾僧团。 (讲于二00三年三月四日出家体验班“出家心行”) 将佛法融入生命与生活 诸位既然来参加僧伽大学佛学院的新生讲习,在心态上就要知道自己是来出家的,目的是练习做一个标准的出家人。虽然目前你们不知该如何成为一个出家人,但进入佛学院之后,你们渐渐就能够了解出家人应该要有怎么样的心态,以及怎么样的生活方式、生活型态。 出家人的心态及形态,你们要清楚。心态,包含观念和态度雨方面;形态,则包括语言及肢体动作的表达,也就是身、口、意三仪都要像个出家人的样子。出家人的身、口、意三仪和在家人不一样,同样是人,但是在家人想的大都是颠倒见,因为知见上的颠倒,所以常常会起烦恼,造生死业。 知见的颠倒主要是出于没有智慧、没有慈悲心,所以让自己烦恼、也让别人烦恼。出家人不应该如此,我们所想的应该是正见,就是菩提心、出离心,因此是解脱业。而且,在解脱业之上要进一步发菩提心、学成佛之道,也就是要行菩萨道。 你们初进学院的时候,首先在穿著上,设计得和出家人有一点点相像,至少颜色是相同的,这是为了让大家取得身份上的认同;而在生活方式上,则是让大家过出家人的生活,以了解出家的生活型态;之后,就是要让大家养成出家人的心态,真正做一个出家人。 《新生讲习手册》的第一页,有悲、智、和、敬四个字,那是僧大的校训。在生活中,不管你是一个人,还是与其他人相处,或是参与团体的运作,都不能够离开这四个字。这四个字可以用四句话来解释,就是:“以慈悲关怀人”、“以智慧处理事”、“以和乐同生活”、“以尊敬相对待”。 以慈悲关怀人 首先,“以慈悲关怀人”,也就是关怀他人的意思,句中所说的“人”是指自己以外的所有人。我们不要老是要求别人的关怀,而要主动关怀别人。 曾经有一个学生在我们中华佛学研究所读了三年的书,因为我叫不出他的名字,因此很失望地对我说:“师父,我做了您三年的学生,您还不记得我的名字,表示您一点也没有关心我。”面孔我是认识,但就是叫不出名字,这不代表我不关心他,我是平等地关心,而不是个别的、一个一个地关心。 过去我因为常常和学生在一起,所以学生很容易感受到我的关怀。但是,现在佛研所的同学在三年之间能够见到我的机会很少,每个学期一次“创办人时间”,第一年、第二年他们满乖的还会来,到了第三年就不一定来了。因为见面的机会少,所以叫不出名字来。可是当初佛研所是我想办法募款找老师、找种种资源才成立的,说我没有关心好像也不是。但是,他们感觉我没有关怀他们。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