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圣严法师著:法鼓家风(1)(11)

你们诸位也一样,我是院长,你们要我常常关怀你们、常常跟你们在一起,那是不可能的。而且,应该是你们要来关怀师父、关心老和尚吧!更何况我是关怀你们的,只要有机会,我经常会问副院长、问学务、教务和其他的法

  你们诸位也一样,我是院长,你们要我常常关怀你们、常常跟你们在一起,那是不可能的。而且,应该是你们要来关怀师父、关心老和尚吧!更何况我是关怀你们的,只要有机会,我经常会问副院长、问学务、教务和其他的法师:“同学们的状况怎么样?”虽然我无法一个一个去问你们:“学业怎么样?”“身体怎么样?”但我是关怀你们的。
  今天有一个佛研所的新生,早上起来散步爬山,正好我也去爬山,他一看到我就说:“师父,我十年前就皈依您,您根本就不知道我是谁,对不对?”我是不知道。他说:“十年了,我考试进了佛研所,师父都还不认识我,今天真有福气,在路上遇到您了,好高兴呀!”这位学生很高兴地和我爬了一个小时的山,他说:“我终究是跟师父在一起了!”好像之前我跟他距离好远的样子。
  我常常这么说:“我出家学佛那么久,我是随佛出家的,释迦牟尼佛也从没有来关心过我呀!”虽然释迦牟尼佛从来没有关心我,但是我天天都在用佛的遗教、佛的智慧来帮助自己、帮助别人。释迦牟尼佛不需要用他的身体来关怀我,因为从他的法、他的智慧,我们已经受到很多的恩德和关怀。感恩佛,所以要使佛的法常住在世间,这就是报佛恩。所以,我们要关怀人,要以慈悲心关怀所有的人,用像佛那样的慈悲来关怀所有的人。如果你用慈悲心关怀人的话,你一定会觉得非常充实、非常有福气。
  如果你老是等待人家的关怀,你一定觉得非常无奈、也非常可怜,到最后不是批评这个、就是批评那个,认为大家都不慈悲:“没有人知道我的困难!”“我有了问题,没有人替我解决!”“这地方大家都不慈悲!”“法师不慈悲!同学不慈悲!”“师父根本就不知道我们,我们是死、是活,他根本不知道!”这样的话,你的烦恼就会很重,你就会准备回去了,因为你觉得在这个地方得不到关怀。
  自己不用慈悲心关怀人,而希望别人用慈悲心来关怀你,到头来你一定会很失望。如果自己用慈悲心关怀人,你会觉得很幸运、很充实。慈悲心不是婆婆妈妈、牵牵挂挂、成群结党,也不是施小惠、拉关系,慈悲心是看到需要我协助的人,就去协助他。但并不是说,他有困难我帮助他,等到我有困难,他就非要来帮助我。最后你帮助我、我帮助你,两人的感情变得很好,再也分不开了,成为生死同参,如果变成这样,那就糟糕了。这种状况在家人常常发生,叫做“结盟”,但是我们出家人不能如此,出家人是以慈悲心帮助人,不能有期望他人回报的念头。
  其实懂得关怀他人的人,一定是健康的。譬如有的人身体好、有的人身体差,有的人头脑好、有的人头脑差,可是即使身体差一点,但是能够关怀人,你的心理一定是健康的,心情是快乐的;即使你的头脑不是那么聪明,但能够关怀人,你就不会觉得自己很窝囊。
  以智慧处理事
  第二,“以智慧处理事”,智慧不是知识、不是经验,也不是学问,而是基于慈悲心,应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应该怎么做就怎么做,不要把“自我”放进去考虑。譬如现在你们在这里当学生,你们如果先考虑到成绩好不好,先考虑到老师或者师父对你的印象好不好,先考虑到自己将来出路会怎样,如果只考虑到这些,把“自我”摆在前面,用这种心态处理事情,结果一定不好,因为这不是“以智慧处理事”,而是以自私心来处理事,是以自己的主观立场来处理事。
  以和乐同生活
  第三,“以和乐同生活”,我们出家人的生活讲“六和敬”——身和同住、语和无诤、意和同事、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要成为“六和合僧”。通常我们都是要求别人来跟自己“和”,这是不对的,应该是自己要跟别人“和”。可是如果有人把你当成仇人、当成怪人、当成嫉妒的对象,或者是看不起你:“像这样的人,怎么够资格跟我做朋友!”“奇怪了,像这样的人,也能进僧大。”“像这样的人坐我隔壁,真是丢脸!”遇到这种人,你还是要跟他和,他跟你和不和,不管他,至少你这一边没有这种苦。
  如果两个人发生口舌,因意见不相同,发生了一些误会,那就赶快念一句“以和乐同生活”,因为彼此之间不和,就会产生不快乐。如果他那一边无论如何就是不快乐,那你这一边最好是要快乐;但如果他已经很不喜欢你了,你还表现得很快乐的样子,有时会使得他更难过,因为他会想:“这家伙真无耻,我已经气他气得要死,他还那么快乐!”如果真是这样,你不要把他当做仇人,也不要老是故意去找他,你不故意去找他就没有事了。还有,要尊敬他,这就是接下来要讲的,“以尊敬相对待”。
  以尊敬相对待
  第四,“以尊敬相对待”,虽然有的人智能、体能较差,或者习惯、习性很奇怪,我们还是要尊敬他,尊敬他是现在的菩萨、未来的佛。因为他现身说法,表现得那么差劲,成为一面镜子,让我们反省;如果他是一位非常有道心的人,我们更要尊敬,因为他能够激励我们修行。
  所以,如果有同学威仪不整、口不择言、常常迟到早退,或者常常溜出去吃一碗面,或是其他花样的话,你们不要学他,也不要恨他,而是要劝勉他,关怀、尊敬他是一位菩萨。你们彼此之间要尊敬关怀、互相照顾,能够尊敬相待,就能够和乐相处。
  “以慈悲关怀人、以智慧处理事、以和乐同生活、以尊敬相对待”,你们彼此要用这四句话来互相勉励,并且要朗朗上口,以便随时随地运用。例如看到同学发生了不愉快,就说:“以和乐同生活”;看到某甲在批评某乙时,就说:“以尊敬相对待”;看到有人发生问题没有人照顾,就要“以慈悲关怀人”;看到某人真糟糕、真不像话,这时就要“以智慧处理事”。
  生活即修行
  生活就是修行,可分成两个层面,一个是照顾我们自己环境里的事务,一个是大家共同发心处理大众的事务。不要认为来僧大就是来读书的,读书读到柴米油盐都不晓得,常住的事务不关心,那就成为一个懒比丘、懒比丘尼了!正应了过去人的看法:“出家人是懒人!”过去的人看不起出家人,认为出家人就是一个“懒”字,只有懒人才出家。但是,出家人应该是为人服务的,要养成为大众服务的习惯,这才叫做有道心。道心,是成就他人,在成就他人的时候,自己一定会得到更多的成长、更多的利益。
  我记得有一届佛研所,也就是惠敏法师那一届,因为班上有一个会照顾人的惠敏法师,他同班的同学都受到他的照顾。结果今天的惠敏法师,是我们僧大的副院长、台北艺术大学的教务长兼共同科主任,佛研所的副所长,因为他愿意关怀人、照顾人、成就人,所以他的成就也最大。有道心、有慈悲心的人,自己一定是成就最快的。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