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七集)

幸福人生讲座,传统文化

幸福人生讲座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七集)  2005/3/19  澳洲雪梨大学  档名:52-121-07

  诸位朋友,我们接著刚刚的课程。这个孩子在日记里面写下《弟子规》是拿来做的,而不是拿来背而已。所以态度决定成功,而不是成功以后再来改变态度,孩子学习的态度一定要从力行,才能够入学问之门。另外有一个小女孩,她那天上完一节课,隔天早上就在她父母的门口等父母出来,结果爸爸妈妈出来以后,她就对著他们鞠一个躬:爸爸、妈妈早上好,昨天睡得好吗?她爸妈觉得很惊讶,怎么今天会这样问好?马上打电话到幼儿园去,说昨天发生什么事了?这样的父母非常正确,有敏感度,知道孩子有变化一定是老师在学校有教导,懂得了解以后亲师合作。父母要了解老师教什么,跟老师做好配合,孩子的学习就很快能达到效果,所以亲师的合作一定要密切配合。孩子不是不能教,孩子很好教,因为他很单纯,只要你道理跟他讲清楚,他会很愿意去改过;反而大人不好教,为什么?习性比较久了,那个惯性比较重,比较难推。所以凡圣的差别就在於力行的功夫。

  大舜是圣人,但是当大舜还没有接受到圣贤教诲以前,他居住在深山之中,跟一般的野人看起来也没什么差别;可是大舜当他第一次「闻一善言,见一善行」,看到别人好的行为,听到别人好的教诲,他一听心生欢喜,马上要去做,那个力行的态度就好像江河决堤一样,谁都挡不了。那种好善好德的决心很强烈,进而去实践,才成就了他的道德、学问。所以诸位朋友,我们闻一善言,见一善行,也要像大舜一样的态度去做。那容不容易?闻一善言,闻到别人规劝我们的话语也是善言,能不能马上心生欢喜去改?

  《弟子规》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这句话意味深远。「闻誉恐」,为什么听到别人的称赞、赞扬要觉得惶恐?一般的人接受别人赞扬会怎么样?得意忘形,人家拍马屁马上就觉得自己很不简单。闻誉恐是一个非常正确的态度,因为当名誉来到我们面前,事实上绝非我们一个人的功劳,没有父母养育,没有老师教导,没有这么多人同样的付出,怎么会成就这件事。假如我们听到功劳自己都包起来了,其实这个态度已经在折福了,所以要让功於众。今天纵使我们是主管,把一件事情办好了,是不是自己办的?也是很多这些底下的员工一起付出的,所以闻誉要恐,要让功於众,这才是正确的。愈谦卑,愈受教有地;愈谦卑,我们才不会停止学习,停止成长。

  「闻过欣」,当别人指出我们的缺点,我们心生欢喜就可以改过。诸位朋友,当你的脸上这边刚好被木炭用黑了,你看得到吗?看不看得到?那被人家看笑话!那朋友告诉你赶快擦掉,你要感谢他还是要对他生气?当然是感谢得不得了。脸弄脏了会丢脸,德行污染也会丢脸,所以当朋友指出我们德行的缺点,我们高兴都来不及,怎么可以生气?所以要闻过欣。

  现在我们成人修学最大的障碍,就是无法做到闻过欣,无法做到,因为面子太贵了,卖不掉。不知道我们雪梨的面子一斤卖多少?我想来这里大肆采购,下完课以后大家可以卖给我,面子卖掉学问才能成就。有一位太太来听了一段时间的课,有一天就对她先生说:对不起,这件事我做错了。她先生一听了这句话,眼睛瞪得很大,他说「对不起」三个字是从我老婆的嘴巴里面讲出来的吗?他不相信!「对不起」有没有那么困难?「我错了」有没有那么困难?当我们父母跟老师对孩子认错,有没有矮一截?刚好相反。我们感觉好像对孩子认错、对学生认错,我们低了一截,反而是我们真正做错事,勇於认错,孩子对你会更尊敬,因为父母做到「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这个也是我实验出来,因为我们不可能每件事都做对。有一次我决策不好,我就对同学道歉,结果我道完歉,看他们都很严肃,然后都露出那种对老师满尊敬的态度出来,所以认错反而会让家庭气氛更好,更懂得互相体谅、互相包容。一个孩子从小就要确立这种「闻誉恐,闻过欣」的态度,不然长大就不好调教。我们很多读经的孩子,只要别人指出他的缺点,他会对那个人鞠一个躬:谢谢你指出我的缺点。这个可以在学校里面做,能不能够在家庭里面做?可以形成家风。哪一天你的孩子指出你的缺点,你走过去:谢谢你指出爸爸的缺点。你的女儿会对你肃然起敬。所以我们要看出我们与圣贤人的差距,慢慢把它拉近,这样就能「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所以大舜我们要学习的地方「闻善必行」,听到善言、善行,他一定起而效法。

  现在人的心里是看到别人的善还会嫉妒,还会不想做,这样的态度对我们来讲,就是一种很大的障碍;我们要随喜功德,成人之美,相当重要。而当我们成人之美,随喜功德,虽然你没有跟他一起做这件善事,其实你的心境,你的成长,跟他没什么两样,因为你随喜他的功德,你就是欢喜他做那件事,你的心境已经跟他契合了。而修养自己,最重要的就是修养这一颗心,所以你时时能看到别人好,随喜别人好,道德、学问就从中在提升,心量也在扩宽。《弟子规》说「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你常常说别人的好,让大家起而来效法,那你是带动社会良善风气。所以人这一个嘴巴影响很大,祸可以从口出,口也可以舌粲莲花,让社会、家庭和乐,所以都在一念之间。《弟子规》这些经句,诸位不可小看,每一句都是做人重要的态度所在,你愈深入愈觉得它博大精深。

  所以诸位朋友,我从前年到现在只讲一部经,叫《弟子规》,已经讲了一年四个月了。诸位朋友,我虽然在讲《弟子规》,请问我有没有讲《孝经》?有没有讲「大学」?有没有讲《论语》?对,所有的道理都不离《弟子规》做人做事的纲领。所以学习很重要「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学习的次序要抓对,读书前后顺序要抓对。《三字经》里面的内容,它含摄了中国文化教诲的纲领,前面点出来求学问的大根大本,「人之初,性本善」。所以信心重要,相信自己才能成就自己,相信别人才能成就他人。我们都不相信他「人之初,性本善」,你在帮助他的时候,其实你都想他会变好吗?,我们有这一念心的时候,事情不可能做得好。所以求学问者,首先要肯定「人之初,性本善」,而你这样的认知,这样的真诚,才能够唤起他人的善良。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