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再把这一分天性的亲爱,延伸到对兄弟姐妹、对自己的家族,再对邻里乡党、对社会大众,以至於对不同种族、宗教的人民。大家注意,中华民族很可贵,不同的宗教到了我们这一片神州大地,都很融合,甚至於还给它们发扬光大。我们看,佛教是印度发源的,结果到了我们这一片土地还更加的璀璨、更加的发扬。包含回教到了我们这片土地,经过传统文化融合,特别温和。而且又透过郑和传到东南亚来,所以爪哇岛那是郑和传过去的回教,很好!苏门答腊是中东传过去的,就比较凶,他们那个源头不一样。所以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很可贵、很包容,兼容并蓄,然后成就每一个种族、每一个宗教。现在中国大陆是五十六个民族融在一起。所以我们这个文化真的是博大精深,很可贵的。 为什么汤恩比教授强调要靠我们中华文化去弘扬,他了解我们这个民族文化的特质,还有几千年来带领著这么多人口的国家都能长治久安的学问,他懂得。所以这个时代为什么一直在强调要弘扬郑和的精神,他有中华文化的修养,走到哪里不只不侵害别人,还利益当地。我们看现在印尼,有一个城市叫三宝隆,经过了六百年,都还记得郑和那个时候的恩德,可见得感人至深。我们看,列强强盛起来,有了武力,郑和那个时候的军队是二万多人的军队,那个船比哥伦布的还要大很多,都没有去伤害人,都是去成就他们,把技术给他们。假如这个精神再弘扬开来,那就是世界的福气了。所以,全世界的华人十几亿人,想对了一件事,做对了一件事,世界就有救了。这十几亿人想错了事,这个世界会怎么样?可能就要遭殃了。所以诸位学长,我们做为华夏儿女,很难得,你做得好,十几亿人都沾光。人家看你做好事,「Chinese」,这叫光荣自己的民族。可是你假如做错事,在机场大吼大叫,那你一个人就侮辱了十几亿人。人家说,你看,这么没修养,「Chinese」。我们就是「德有伤,贻亲羞」,把所有中华民族的人统统都拉下水,这叫造孽深重。所以大家一举一动要注意,积功累德容易,造孽也很容易。 我们了解到我们的文化是把这个天性、孝心终身保持,然后再把它延伸到对一切的人,这个时候我们就找到了「孝」是做人的根。「悌忠信」,对长辈,对兄弟,对整个家族。一个人还没出家庭以前,他就在扎他的处事待人接物的根本,所谓「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礼义廉耻」。我给大家尽量写繁体字,因为大家以后要深入《四库全书》,那都是繁体字,大家先做好准备。很重要!我们这一代能深入,下一代才能接下去。这一代都看不懂,下一代就完了。所以我们在马来西亚的土地上,很多下一代都很有福气,读古圣先贤的经典很多读了快十年,这是很好的基础。这个基本上是这几百年来,好像,有没有小朋友读经读十年的,有没有?好像有,有,这三十年,这一、二代断掉了,像我们沈慕羽沈老他们都有读。所以这一代快断了,要赶快把它接起来。刚好有基础,大家以前辛勤的耕耘,这些孩子都很有基础了,我们好好把文言文学好,大家回去跟这些孩子都可以上文言文的课,他们就有能力去深入经藏。 礼义廉耻是人生的枝干,仁爱和平是花果,而且扎这个根他是顺著人性,因为人一出生跟父母最亲爱,所以「事亲」,侍奉父母。在家庭里面,尊敬长辈、兄弟姐妹,「敬长」,悌忠信。出社会,他懂得事奉领导,事奉国家、事奉单位的忠心,「事君」,礼义廉耻。最后,他懂得爱护众人。所以整个人格的建立、发挥,也是顺著他整个一个人人生从家到社会的自然轨迹。而「礼运大同篇」里面举的『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他针对的是,因为亲爱自己父母,这是仁之始也,仁爱心的源点。推广开来,不只对自己的父母好,「事诸父,如事父」,这就是发扬光大,仁之广也。而「子其子」,照顾自己的孩子,也是很自然天性的发挥出来。这是孩子来了,我们有一分道义,要把孩子教育好、养育好,这是人道义心很自然的开始。而能够推及到视所有的孩子都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照顾,这算是义在不断的继续广大,义之大也。但是,他都是建立在这个仁义的源头,就是孝养自己的父母、照顾好自己的孩子。所以基础还在亲其亲,子其子,然后延伸开来,「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我们从这里来看,一个人在家庭当中所形成的这些德行,是一个人做人的根基所在。我们看,今天他对父母,当然,有夫妇而后有父子,而后有兄弟。而我们看,这个父子关系,他到了团体去,以前在古代,皇帝叫君父,他也是把孝心自然的转变成一个忠心。「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於君」,所以以前叫君父。不只对父亲这种孝道,他到学校去读书,老师叫什么?师父。同学叫什么?师兄、师弟,那种孝悌再延伸出去就是忠,就是对人的友爱。为什么林则徐先生说,「父母不孝,奉神无益;兄弟不和,交友无益」,孝顺父母、友爱兄弟,这是做人的大根大本,孝悌扎好了,自然对人就有忠心跟爱心。我们从这里看,其实家庭教育是根。所以他兄弟延伸出来,对同学、对朋友都懂得友爱了。 我们来看一下,孝是根,根是能生,「百善孝为先」,孝心开,百善皆开。我们看其他的这些德行,其实也是从孝流露出来的。大家想,悌,友爱兄弟姐妹,《弟子规》说:「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忠心,一个人对父母都不忠诚,他怎么对别人忠诚?所以「入则孝」说,「亲所好,力为具」,一个人那种忠诚就从这里出来。大家有没有想起哪一个故事?「子路负米」,你看走了百里,这么重的米,他有没有觉得累?你们没扛过,体会体会他的心境。他都没想累,他就不累,他就想著父母吃到这个米那种高兴,他就想著这些。所以诸位学长们,累从哪里来?大家注意去感受感受。我们父母那一代当妈妈比较辛苦还是我们现在这一代?这一代,讲话要凭良心。上一代的人生五个、生八个,是不是?一份薪水,闽南话俭肠勒肚,很节俭!妈妈这么刻苦,有时候做一些手工做到半夜,隔天一醒过来又在帮我们准备早餐。母亲很辛劳!请问大家有听过她们喊一声苦吗?没有。可是现在都穿名牌的,吃香的喝辣的,然后一天就喊好几次苦。所以真正的苦不是外面的条件,是人心中的情义、道义退了。有情义、道义,只要想到该做的,他做得心安,他不觉得苦。现在是常想自己,计较来计较去,攀比来攀比去,所以叫苦连天。我们看到这个想起了子路负米,他高兴,让父母能吃到好的东西。后来他到楚国当大臣,俸禄很好,钟鸣鼎食,每天吃得很豪华,他吃不下。他说,不如我百里负米奉养父母那种快乐,现在这个不快乐。所以这个忠诚是从对父母的孝心出来的。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