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研习报告(第五集)(3)

称其名号,本愿如是。】 为什么这句名号这么容易修?这么快速的成就?这是阿弥陀佛本愿功德的加持。所以这个法门叫「二力法门」,一个是自己有信愿之力,阿弥陀佛有本愿接引你的力量,这是二力法门。当然话虽然是这

  称其名号,本愿如是。】

  为什么这句名号这么容易修?这么快速的成就?这是阿弥陀佛本愿功德的加持。所以这个法门叫「二力法门」,一个是自己有信愿之力,阿弥陀佛有本愿接引你的力量,这是二力法门。当然话虽然是这么说,事实也不简单。假如事实也这么简单的话,天下念佛人太多了,为什么那些人不往生?这个疑问多少年来始终困扰著我们,而我们也常常被这些异见异学的人,听听他们的话,我们的信心会动摇了。而这几年我们读诵《无量寿经》,研讨《无量寿经》,在《无量寿经》里面才具体找出这个答案,我们的心定了。

  佛明明白白的告诉我们,听到这个法门能够生欢喜心,发愿求生净土,一心称念阿弥陀佛,这个人不是凡夫,不是普通人。是个什么人?这个人过去生中,无量劫来曾经供养无量无边诸佛如来,这还得了!是他多生多劫的善根福德在今天成熟了,他才能接受。这句话也正好应在《弥陀经》上,《弥陀经》上佛跟我们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善根、福德、因缘少,不行!究竟什么才算是多?标准在哪里?念了《无量寿经》才晓得那个「多」的标准在什么地方。

  经上讲阿闍王子,阿闍王子与五百大长者,佛说他们这些人过去生中,曾经供养四百亿佛。你们想想这个数字,四百亿!他们的善根多不多?不多。因为他们这些人听世尊讲《无量寿经》,心里动了念头,动什么念头?希望自己将来成佛,跟阿弥陀佛一样,动这个念头。至於念阿弥陀佛名号,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念头没动。由此可知,过去生中供养四百亿佛,他还没有想起来要念佛求生西方,善根福德不够。我们今天听到这个经,听得很欢喜,发愿求生净土,你就要明了,你过去生中的善根超过阿闍王子。你要不超过他,你怎么会动个念头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你不可能的!

  所以凡是这一生真正念佛往生的,都是过去善根成熟,现在你只要一发这个心,十方一切诸佛如来都在加持你,临终的时候,阿弥陀佛以本愿功德一定来接引你。所以这是一生成就的法门。我们不把这个事实详详细细搞清楚,我们把这个法门就看得太容易了。其实它真的不容易,比任何一个法门都难!这个修行人,那是多生多劫,我们是看到他今天这个结果,认为很简单,其实不简单。人家是生生世世在修,过去修行我们没见到,看到过去修行,才会点头,应该!不是偶然的事情,这是本愿如此。

  此方人心杂乱,必令专心一境,乃得往生。】

  无量光佛,为什么要教大势至菩萨念佛三昧?实在是因为娑婆世界「人心杂乱」,妄念太多,烦恼习气深厚。所以,一定要专心在一个境界上,你的心容易清净,功夫容易得力。过去倓虚老法师在香港佛七当中有一段开示,这个开示的录音带流传到了美国。我是在大概五年前,在旧金山讲经,甘贵穗居士得到这个带子,她把这个带子送给我,我带回台湾,一口气就听三十遍。因为倓虚老法师的口音是天津的口音,乡音很重。我最初听他的带子只能听到五成,所以反覆不断的听,听了几十遍之后,大概我可以听到九成。这个带子我常常听,我觉得如果真正有善根的人,得到他这个带子,他这一生就能往生,就会死心塌地的念佛。倓老往生已经二十多年,带子辗转传到现在,一次一次的翻录,音质也变了,我是唯恐它不能长久保存,所以交给新加坡做成磁碟,现在这个磁碟已经送到我们这边来了。我还没有听,张居士他听过了,他说音质非常好。我就用磁碟做母带,大量的拷贝流通,提供同修们做参考。里面所讲的都是真人真事,亲眼所见到的,专念这一句阿弥陀佛,也不必念经、也不必念咒,三年能够站著自在往生。

  人家做得到,我为什么做不到?这要自己反省,要自己去检点。人家之所以做得到,没有别的诀窍,就是「专」,就是专心一境他做到了。我们为什么做不到?念佛还打妄想,这就不如人家;还想学这些,还想学那些,佛法里许多法门都想学,许多经论都想研究。还不够,世间还有好多东西也要学,也要研究,那这一生往生没指望,这大错特错,就错在此地。人家为什么能成功?人家是身心世界统统放下,一天到晚就是抓住这一句阿弥陀佛。他心里除了这句阿弥陀佛,他什么都没有,所以他成功了。说实实在在,我常常听,听了非常惭愧,我不如他。

  我昨天晚上还作梦,梦到印光大师请我到灵岩山寺去讲《弥陀经疏钞》,你说糟糕不糟糕!不能专心一境,人家是一心一意就一句阿弥陀佛,这了不起!这是我们必须要提高警觉的。能不能往生,关键确实在此地。我们想想,我们自己善根够不够那个水平,够不够标准,也在这个地方。还三心二意想这个、想那个,这就是善根还是不够。一心一意,一句阿弥陀佛,什么都不想了,他善根真成熟了,他无量劫来善根成熟了。什么都不想,佛法也不想,世法更不想,这样念才叫老实念。也许同学要问:这样老实念,什么事也不能做了。实在讲,什么事都可以做,什么事不要挂在心上,这就对了。佛法不碍世法,这个法门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什么事照做,心里头不牵挂。事情来了就做,做完我也不要去想它,心里只有一句阿弥陀佛,这就完全正确了。再看下面一段经文:

  经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於形影,不相乖异。】

  这是菩萨为我们举个比喻,希望从比喻当中体会念佛的功夫,这个佛要怎么念法。这个比喻实在讲,有理论、有事相。譬如有人,一个专门在忆念,一个是专门忘掉了,这就没有感应。『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这就完全没有感应。要是两个人都忆念,『二忆念深』,两个人彼此都在忆念,这就感应道交。『如是乃至从生至生』,这是一生或者是生生世世,『同於形影』,如影随形,不相远离,这就是得到感应道交。这个比喻,比喻的是什么?小注有说明:

  初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

  比喻两个人,一个人专忆,专忆就是佛。阿弥陀佛念法界一切众生,上至等觉菩萨,下至地狱众生,阿弥陀佛没有一个不念,他统统念到。阿弥陀佛如是忆念众生,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又如何?给诸位说个实实在在的话,一切诸佛跟阿弥陀佛完全相同,也都忆念一切众生。佛总是忆念众生,佛总是希望众生快快成佛,这是佛念众生,没有间断的。所以,明白的人才真正体会到大慈大悲的含义。世间人父母念子女那种慈爱是一世的,来世彼此就不相逢,纵然相逢也不认识。唯独佛菩萨念众生,生生世世。这个恩德,父母不能比!这桩事情知道的人不多。佛对於众生的深恩,唯有修行证果的人知道。一般人你跟他讲,他不相信,他说你是欺骗他的,真话、事实他不能接受。「众生不念佛」,所以没有感应,不是佛不念众生,是众生不肯念佛。这一边有绝缘的地方,把佛的慈悲光明障碍住了。后面的比喻就是两个人互相忆念,这就是比喻: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