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生如果不能认真修学,这一生还是得不到结果,充其量你会得一点三界六道有漏福报而已,这是肯定会得到,要想在这一生了生死出三界就不可能。如果我们冷静去观察、细心去观察,念佛往生的人,这些人在世好像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成就,没有值得人赞叹的地方,好像非常平凡,非常庸俗,那是我们的观察不够细腻。他走了之后所示现的瑞相,我们从这个瑞相里警觉过来,仔细再去想想他一生的行持,你会发现他行持确实与一般众生不一样。像孔老夫子所具备的五种德行,这是弟子们公认的,「温、良、恭、俭、让」,你用这五个字去观察他有没有?你会发现,这是庸俗之人,平常没有值得人看,这五个字他是真具足。佛法里面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你看他有没有?他真做到了,所以他能往生作佛。我们自己觉得比他高明太多了,我们还要搞六道轮回。 再仔细观察这些人的用心,「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也具足了。我们不要去观察别人,你去看谛闲法师讲的锅漏匠徒弟,我们今天写的这二十个字他统统具足。他不认识字,没念过书,一般人根本就瞧不起他,他就一句佛号老老实实念到底,听老师的话依教奉行,老师教他「念累了休息,休息好了赶紧接著念」,就教他「南无阿弥陀佛」六字,他念了三、四年,他真成功了。所以你想想,他是真诚心去念,依教奉行,孝顺心、尊敬心具足,谦虚卑下他做到了,他没有值得骄傲的地方。心地清净,万缘放下,清净、平等做到了;一心老实念佛,真智慧,正觉。世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全放下,这是智慧,一句佛号念到底是慈悲,做出榜样,表演出来给你看,这多么感动人,所以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全做到了。我们讲的二十个字,锅漏匠全具足,所以他能站著往生。往生之后还站了三天,等他师父来替他办后事。你要仔细想想:他凭什么?他统统做到了。孔老夫子的「温、良、恭、俭、让」,一个字都不缺。如果你仔细看清楚、看明白,这个人是大圣大贤,哪里是普通人?反过来看,在这个世间显赫一时的风云人物,世间人之所赞叹,佛菩萨不赞叹,为什么?你仔细观察,他这一生当中造多少的罪业。前几天你们有一位同学,拿了一张从大陆报纸上一个新闻给我看,说袁世凯、李鸿章,清末民初有六个知名的人士,现在都堕在猪身,堕畜生道,那不是当时的风云人物吗?社会大众所景仰、羡慕、赞叹的吗?现在变成猪了。锅漏匠那种人物,诸佛如来赞叹。这都是说明一桩事情,要真干,你才会有真成就。 诸佛如来的教学,我们要能体会,他只是教导而绝不勉强一个人,你做也好,不做也好,所以佛菩萨的心永远清净。不是说你做了,他就欢喜,不做了,他就生烦恼,这样佛菩萨就变成凡人了。佛菩萨永远是佛菩萨,高明在此地。他教你,学不学是你的事情,成不成就是你的事情,与我不相干,自己永远住在清净平等觉,《楞严经》讲的「自住三摩地」,不会受外面境界动摇。你能够依教奉行,修行证果,好!你不能够依教奉行,违背如来教法,将来堕三途恶道,佛菩萨也没有动心,也都随你去。这个道理我们要清楚、要明白。 佛菩萨对待一切众生,完全是自性的流露,绝对没有感情。情是虚妄的,性德是真实智慧,这个道理我们要懂得,我们在这个世间处事待人接物,你才永远保持清净平等觉。而在一切境界当中,实在讲也能提升自己的清净平等觉,也就是《华严经》末后五十三参讲的「历事炼心」。炼什么心?就是炼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心,你在一切境缘当中去锻炼。善缘、顺境里面没有贪爱之心,没有贪恋之心,增长智慧;逆境、恶缘之中没有瞋恚心,也增长智慧。五十三参里面都是诸佛如来,但是所现的身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有善有恶、有逆有顺,这就是教导我们,在我们这一生生活当中,我们从早到晚,从年初到年尾,我们所接触的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总离不开善恶、逆顺,看他们怎样在这个境界成就自己真实智慧,把自己的烦恼习气淘汰干净,这种种示现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反过来说,我们过去生中生生世世由於没有认真学习,所以才不能成就。这一生当中我们觉悟明白了,觉悟什么?觉悟应当照学,应当照做,我们这一生才有出头的日子,才有出头的指望。这个出头是出十法界,出六道小成就,一定要出十法界,凭藉念佛的法门,决定能出十法界。 念佛要想顺利往生,必须不再受这些境缘的干扰,这比什么都重要。不受干扰,不受诱惑,你一定对世出世间一切法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是佛经讲的「梦幻泡影」、「一切不可得」,这个要牢牢的记住,这是事实真相。顺境逆境、善缘恶缘都是虚妄的,都不是真实的,所以才不会为它动摇,不会被它诱惑。在这个境界里面就是锻炼这桩事情,这叫真实功夫,六根在六尘境界里做得了主宰,眼不被色诱惑,耳不被声诱惑,不是叫你不接触,接触当中不受诱惑,这是真功夫。我们初学过程当中,如果接触稍稍还感觉得有诱惑,会动心,我们就远离,这是世尊教给我们的方法,要少接触,不是叫你不接触。接触之后再深入,你的定功、智慧又增长一层,不妨再接触。接触是考验,接触之后,真正能够不动心、不起念,就知道自己功夫成熟了。 如果在境界里面还有妄念生起,这个妄念就是贪瞋痴慢,还有这个念头生起,赶紧再退回来,功夫是这种作法。真正达到纯熟,那就是诸佛如来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境界,那是真正成熟了。成熟之后,才能倒驾慈航,才能够随类化身,随机说法。随类现身,现而无现,说而无说,才得大自在,才证得大圆满,这个境界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法身大士也有但不圆满,法身大士可以说不受六道、十法界的诱惑,所以他有能力到十法界、到六道来现身。不受诱惑才能现身,还受诱惑没有资格现身,到六道来是业报身,他是来受果报,他不是示现的。示现是决定不受诱惑,这才叫再来人。 注解里面有几句话说得很好,我们从第六面倒数第五行最后一句看起。我把这一段念给大家听听,这个地方: 并从本性而发。虽分通别,无不为拔世间苦因果,为与出世乐因果。】 这两句话是总说。不管是通愿、别愿,这两句话很重要。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