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阿弥陀经要解(第十集)

阿弥陀经要解,净空法师

阿弥陀经要解  (第十集)  1993/10  美国达拉斯  档名:01-07-10

  「重劝发愿」,「经云,我见是利」。这个「我」是释迦牟尼佛自称,我见是利,「是佛眼所见,究尽明了也」。「是利」,就是指横出五浊恶世,「圆净四土,直至不退位,是为不可思议功德之利」。这句话非常非常的重要,因为这种利益之殊胜,可以说没有方法来想像,也没有任何一个人能说得出来。我们在《金刚经》里面看到,如来是五眼圆明,所见到的可以说是,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国土里面,最殊胜利益之事,所以我们绝不可以等闲视之。一个人要想超越五浊,确确实实不容易,如果不能超越五浊,换句话说,就没有办法超越轮回。不能超越轮回,佛在经上常常给我们讲,绝大多数的时间是在三恶道,尤其是在地狱道。可以说是,不能超越六道轮回的,几乎是有一半的时间在地狱,其余一半是在另外的五道,非常非常的可怕。这是讲六道轮回这么样不容易超越,它能超越,这个利益太大了。

  第二种利益,就是圆净四土。我们一般人修行,要想修到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土,这谈何容易!所以我们自己只要很冷静的反省反省,我们的修行,用一辈子的功夫,能不能修到一个小乘初果须陀洹?换句话说,三界八十八品见惑,你能不能断?这一点都谈不上了,何况其余?实报土,别教是在地上菩萨才能够证得。没想到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下品下生,它就具足了,这我们在前面都说过,这是真正不可思议。诸位一定要明了,正是古大德所讲的,查遍《大藏经》没这个说法。所以,这个法门叫难信的法门,道理就在此地。在无量无边法门里面,有这种殊胜利益的,只有这一门。所以佛说,「我见是利」,见到这个利益,来劝我们。

  一往生,前面讲圆证三不退,这是我在前头也特别跟诸位提起。如果单单讲证三不退,圆教初住菩萨就证三不退了,可是他是不圆,初住菩萨证三不退没错,不敢讲圆证。圆证三不退是谁?等觉菩萨。所以,你愈想这个功德利益愈发不可思议。换句话说,凡圣同居土下品下生的这个人,他在受用上就具足等觉菩萨的受用,这样便宜的事情,到哪里去找?找不到,任何一个法门都找不到。绝对不是禅、密所能够达到的,禅、密要达到这个,不知道要吃多少苦头,要用多少的时间来修证,才能到达这个地位。念佛,这么轻而易举就达到,这是释迦牟尼佛亲口跟我们说的。这要我们很冷静的去想、去比较,然后慎重来选择。

  下面又说,「又是利」,这句话里头含义很多,说「约命终时心不颠倒而言,盖秽土自力修行,生死关头,最难得力,圆瑛法师,归心净土,自号三求堂主人,求福、求慧、求生净土」。圆瑛是我们近代的一位了不起的法师,真正是有修、有学,究竟他证到什么地位,我们不敢讲。他是一生教宗《楞严》,行在弥陀,他自己修行专修净土法门,他研究经,一生是以《楞严经》为主。二十五岁,《楞严经讲义》的序文讲得很清楚,他是二十五岁开始研究《楞严经》,一直到他晚年。他的《楞严经》写完了,好像第二年,大概是第二年他就过世了。近代法师当中,有他这样的成就的,不多。这是就利益讲,临命终时心不颠倒,这一条也非常重要。为什么?只要临命终时心不颠倒,就决定往生,这是大福报!所以,我们一生修福,就希望在这个时候享福,享受临终不颠倒,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往生。

  秽土是讲娑婆世界,讲我们现在这个五浊恶世,专门靠自力来修行很难,太难太难了。自力修行断惑证真,要断见思烦恼,要断尘沙、无明,的的确确不容易,所以在生死关头最难得力。这桩事情,如果我们细心就能够观察到,学佛的,或是出家人,或是在家人,你看他临终时候的现象,有几个人能够安然自在的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走了,能看到几个人?能够很安然的走的,多半还是修净土。修其他宗的,的确很少很少,不是没有,比较少,修净土的比较多。这就不说过去,就是我们现前,我们有机会能够看得到的,这是利益。

  下面说修其他法门的,「无论顽修、狂慧」,顽修是指一般法门,狂慧是指禅宗。「到生死关头,不能得力,全然无用」,这是有历史可以证明。我们在禅宗语录里面可以见到,在这些《高僧传》里面可以见到,生死关头,用不上力,这是个麻烦事情。用不上力,换句话说,还是要轮回,还是要再来,那一再来又有隔阴之迷,功夫当然就间断了,相当不容易成就,无始劫以来,染的恶习气太重太重。「即悟门深远,操履潜确之人」,悟门深远,这是讲修禅,所谓是大彻大悟之人,那就相当不容易。往往在这种人,他神通都现前,可是他遇到这个劫难,往往还是逃不掉,还是要投胎。我们在禅宗,也有许许多多的公案可以能见到。操履潜确,这是指戒律,严持戒律之人。

  下面讲,「傥分毫习气未除,未免随强偏坠」。这个难,难在哪里?习气。大彻大悟之后,习气还在,只要有一丝毫的习气,都要受累赘;换句话说,临命终时那一刹那,往往那个习气作了主,自己作不了主。随强,哪个习气强,跟著那个习气走了。这一点念佛的人也要留意。念佛人有个好处,就是临命终时佛来迎接,有这个胜缘;学其他法门临命终时,佛菩萨不会来的,不会来接引的。可是如果你习气太重了,佛菩萨虽然来了,你还要留恋,你还舍不得走,那就没法子,佛菩萨不会在那里等你。换句话说,习气要平时渐渐的淡薄,要渐渐的淡,要渐渐的去断;当然一下断,那是不容易的事情,那是不可能的,要逐渐逐渐把它淡薄。

  再说得粗浅一点,习气也就是我们一般人所讲的嗜好,这个嗜好、兴趣要转移,要把它转到佛法里面来,要把它转到净土上来。我喜欢听音乐,把这个嗜好转到听佛号,听音乐那是世间六道轮回的事,出不了轮回;听阿弥陀佛佛号,可以能了生死、出三界,往生净土。喜欢画画的,画佛像,画西方净土的变相图。总而言之,就是这个心,念念都在西方,培养这种嗜好。换句话说,我们养成这种气氛,将来这个习气强大了,到临命终时它先堕。堕到哪去?堕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这好事情,绝不堕三恶道,绝不再轮回。这段是祖师给我们比较,各宗各派各法门,与净土法门做一个较量。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