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佛说清净心经》讲记(3)

所以我们能够离开睡眠,现在我们要把睡眠减少,愈少愈好。佛当年在世,这是对出家人说的这部经,出家人的睡眠是四个小时,就是中夜。古印度一天是六个时辰,分为昼三时、夜三时,中夜就是夜晚十点钟到两点钟,这是

  所以我们能够离开睡眠,现在我们要把睡眠减少,愈少愈好。佛当年在世,这是对出家人说的这部经,出家人的睡眠是四个小时,就是中夜。古印度一天是六个时辰,分为昼三时、夜三时,中夜就是夜晚十点钟到两点钟,这是他们睡眠的时间,两点钟起来就做早课,一天只睡眠四个小时。我们现在业障重,西洋人提倡的是八小时,超过八小时就不如法,如果能够减少一、二个小时,我想六小时应该很够了。一分光阴是一分命光,比什么都重要,一定要把握宝贵的光阴,认真的来念佛,来修行。

  第四是『掉悔』,「掉、悔」是两桩事情。掉是掉举,就是心不安,心里面妄想很多,七上八下的念头,有这个现象。通常坐禅的人,这是两大障碍。我们念佛人打佛七,一止静,大家坐在那里,不是心里七上八下,就是打瞌睡,打瞌睡是昏沈,心里定不下来,妄念纷飞,这是掉举,就这两种现象。

  悔是悔过,就是后悔,如果对於过失后悔,这是好事情,假如你做了些好事情也后悔,那就不是好事情,何况佛教给我们不要后悔,为什么?后悔一次,实际上你又造了一次。我们要想消罪业,自己把那个罪业又想一遍,想一遍是意业在造,就又多造一遍,这哪里能消得掉?悔是障碍我们的清净心,心里七上八下,这个也后悔,那个也后悔,你的心怎能得清净?清净心就是禅定,在六波罗蜜里面障碍禅定。

  凡是学佛的同修,无论是初学、是老修,别的事情总没有比要求消业障、消灾免难这个问题看得严重。我有很多业障,我要想尽方法消业障,这个愿望是好的,但往往做的是错误的。你所用的那些方法是消不了业障,有时候还搞错了,不但消不了业障,还增加业障,我们要是追根究柢的问一句,原因何在?愚痴、迷惑,没有找到正法。

  所有一切经法皆是消业障的。如果业障很重,所有一切经法都失效了,消不了,干隆年间慈云灌顶法师说过,一切消不了的罪障,最后只有念阿弥陀佛可以真正消除。这句话在《观无量寿佛经》注解里面讲的,《观经直指》,慈云灌顶法师作的。我们才真正了解这句佛号功德不可思议,知道的人很少。

  这些年来,我讲《无量寿经》,偶尔也看看黄念祖老居士的注解。他的注解很好,他的注解是《无量寿经》大辞典,里面所解释的,可以说是古来中国、外国这些祖师大德们所说的。我看到他引用隋唐时代的高僧大德们对於整个佛法的观察,他的结论说,释迦牟尼佛一生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做个比较,哪一部经是第一?比来比去,大家公认《华严经》第一。《华严经》跟《无量寿经》做个比较,大家承认《无量寿经》第一,这把《华严》比下去了。为什么《无量寿经》是第一?因为《华严经》到最后的圆满是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不能到极乐世界,《华严经》就不圆满;《无量寿经》就是极乐世界,是《华严》的归宿,这才知道这个第一。古人只比到这里。

  我们接著再追,《无量寿经》有四十八品,哪一品第一?第六品第一。第六品是四十八愿,是净土宗根本的依据,是阿弥陀佛自己说的,全经这一品最重要。四十八愿有四十八条,哪一条第一?古德公开承认第十八愿第一。十八愿是什么?十八愿是执持名号。这一比出来才晓得,原来阿弥陀佛这四个字第一。这一下才知道,为什么所有经论消不了的罪,灭不了的障碍,这一句阿弥陀佛能灭、能消,这么个拐弯抹角才把它找到,也把慈云灌顶法师所讲的这句话证实了,他这句话讲得没错。所以真正念佛人,尤其在这个时代,业障深重,不用这个法门,你用什么法门?

  要知道一句阿弥陀佛涵盖无量无边一切法门,宗门、教下、显教、密宗,统统包括在里面。这句佛号是大圆满、大总持的法门,所以它真的有效果。受持的人依照这个方法要死心塌地,决定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那个效果非常快。你用功得力的话,三个月就看到效果,什么效果?面孔不一样了,用现代的话来讲,体质改变了,你的言行、举止、身体、面貌,统统会改变,快的三个月,慢的半年就见效。

  睡眠是可以减少的,不要认为睡眠不够,身体不好。有这个念头,你睡眠不够,身体一定不好。什么原因?一切法从心想生。人为什么老?年岁一年比一年大了,老了,他天天在想老,在念老,他一定会老。天天在想死,在念死,他非死不可。一切法从心想生,心里为什么不想健康?为什么不想清净?诸佛菩萨、天人都不要睡眠,精神那么饱满,我们为什么不想他们?首先我们把这个观念换过来。

  第五是『疑』,就是疑惑,疑惑里面最大的是对於诸佛菩萨的教训怀疑,不能够深信,不能够决定信,这是障碍智慧。所以佛跟我们讲这五样东西,障碍自性大圆满的布施持戒,这第一个(贪欲),第二个(瞋恚)是障碍自性大圆满的慈悲忍辱,睡眠是障碍自性大圆满的精进,掉悔是障碍禅定,疑是障碍智慧。我们要想得到圆满的六波罗蜜,你有这五样东西存在,六波罗蜜是没分,所以佛跟我们讲应当断除,非去掉不可。我们修行从哪里修?就从这个地方修,这是要断的。另外有七个是要我们学习的,要我们修,要我们习。

  何等七法。一择法觉支。二念觉支。三精进觉支。四喜觉支。五轻安觉支。六定觉支。七舍觉支。如是七法应当修习。】

  『修』是修学,『习』是在日常生活当中要把它做到。「习」是实习,叫我们要修习、修学,叫我们要实习,要认真把它做到。这个就是「三十七道品」里面的「七菩提分」,在此地不是跟三十七道品连起来讲的,所以它的意思也就非常的圆满了,非常的广大。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