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说明三教的起源,最早提倡三教一家,要化解冲突,雍正皇帝特别强调,许多次谈到,不应该再拘泥于自己的门户之见。拘泥于自己门户之见,就产生排斥别人,这是错误。我们佛经里面的重戒,自赞毁他,自己赞叹自己,我好,别人都不如我,这是菩萨戒的重戒,《瑜伽菩萨戒》里头,这一条是重戒。现在真正明了教理、学习教理的人是愈来愈少,所以变成什么?变成自己家里面都毁谤,你说这个糟糕不糟糕!我们中国古人常讲,“家和万事兴”,家不和。犯的什么毛病?自己是对的,别人都不对,这就是自赞毁他,团体里面亦復如是,这是非常悲哀。 所以我们看到许多宗教里面讲世界末日,许多预言讲灾难,我很认真的思惟、观察,真有这个事情。这个事情怎么来的?不和来的,彼此不能够包容!不能包容,彼此不和,就会造成世间的大灾难,天灾人祸,你要讲根本的原因就在这里,所以和太重要了。和从哪里生的?从真诚,内里面是真诚,外面自然是和,所以和是天道,是自然的。儒家所谓是“诚于内,而形于外”,外就是身,自自然然表现在你的身体,表现在你的言行。你不能包容别人,自以为是,这是什么?你里头没有诚意。没有诚意是什么?你的心是假的,妄心、虚伪。我们学佛人对这个了解比较深刻,佛讲六道凡夫用的是妄心,妄心是什么心?妄想、分别、执着,用这个心。这个心里头没有真、没有诚,哪来的和!纵然有和,那个和也是假的,也不是真的,这些问题很严重。 所以,雍正皇帝就非常感叹,后世念孔子书的人拘泥于崇儒的虚名,这样就排斥佛、道,对佛、道有很深的成见,排斥,不能包容,这就造成对立、造成矛盾。三教不能合一,彼此都是自赞毁他,这个有罪!为什么?你造成社会的对立,你制造社会的矛盾,你破坏了社会的安定,你破坏了社会的和平,释迦、孔子、老子没有这个意思。《史记》上有记载,孔子年轻的时候访问周朝,见到了老子,老子比孔子大很多,所以老子赠言给他。老子也是很穷:我没有什么好的礼物给你,我是倚老卖老,我有几句话送给你。这些话,太史公司马迁都记下来,诸位在《史记》里面可以看到。老子说,“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这个人很聪明,观察很敏锐,就是什么事情看得很清楚,最后他遇到灾难,免不了一死。什么原因?“好议人者”,喜欢批评人,聪明深察喜欢批评人,你跟人结了冤仇,必定遭人报復,你后头是死路一条。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暂停,下一点钟我们继续跟诸位报告。 诸位同学,前面讲到,孔夫子年轻的时候访问老子,老子赠之以言,老子说:“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这个人聪明,古人说话语意都非常圆满,你看老子讲聪明,他不讲智慧。智慧跟聪明不一样,有智慧的人不会迷惑,不会做糊涂事,聪明不行,我们世间人常讲聪明反被聪明误,这就是个例子。聪明,看事情看得很深,也看得很清楚,为什么他近于死?喜欢批评别人。如果是有智慧的人,他看得更清楚、更明白,他不会批评人。这就是聪明跟智慧不一样,智慧有德,聪明往往缺德,欠缺德行,喜欢批评人,召来的灾祸。 第二句他说,“博辩广大而危其身者”,博辩就是有辩才,会说话,最后也免不了死,什么原因?“发人之恶者”,喜欢说别人的过失,喜欢说别人的隐私,这个麻烦大了!你跟人家结了深仇大恨,别人就会在旁边等待机会,来报復你。所以古圣先贤,孔、老、释迦都教导我们,在世为人最重要的一桩事情,不要跟别人结怨。我们修行,为什么菩提道上这么难行?障碍太多!环境的障碍还在其次,人事的障碍太大太大。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事障碍?过去生中结的怨!凯西讲的,绝对没有一桩事情是突然的,绝对没有一桩事情是没有原因的。你过去跟人家结的怨,现在碰到了,他不障碍你他障碍谁!无论是大的怨,是小的怨,遇到了总会有报,有果报,真是所谓“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所以我们处事为人,处处要忍让,何必跟人结怨?最没有智慧的人就是喜欢跟人家结怨,喜欢批评别人,喜欢障碍别人,习气! 后面还有两句,“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这两句话要用现在的话说,你为人子,你要孝顺父母,孝顺父母要把自己身体忘掉。处处想到自己的身体,或者是健康舒适,你就不能尽孝道了。这是圣人所讲的无我!孝养父母的时候把自己忘掉,你才能尽全孝,常常想到自己,你那个孝就不圆满。为人臣者对于君主、领导人要尽忠,尽忠也要忘我,这个忠才圆满。头一个念头起来,我自己的利益,你还能尽忠吗?所以,为人子者,心目当中只有父母,没有自己;为人臣者,心目当中只有君王,没有自己,忠臣、孝子!老子用这四句话送孔子,孔子那个时候还年轻,在我想那个时候孔老夫子也不过就三、四十岁,老子大概六、七十岁的样子,看到这年轻人,彼此互相尊重。你看看老子对孔子爱护,孔子对老子尊敬,哪里有矛盾?哪里有自赞毁他? 雍正皇上说,“佛生在西域”,佛生在印度我们晓得,“先孔子数十年”,释迦牟尼佛比孔子要早几十年。假使释迦牟尼佛跟孔子见了面,“倘使释迦孔子,接迹同方,自必交相敬礼”,哪里会有自赞毁他!所以后世这些徒众,根本就违背了老师的意思,标榜自己,轻视别人,实在讲对不起老师。孔子对老子不是这个态度,孔子对释迦也不是这个态度,释迦对孔、老也不是这个态度。你们今天用这种态度,自赞毁他,这么深的门户之见,怎么对得起自己的老师?学儒对不起孔子,学道对不起老子,学佛对不起世尊,雍正的话说得对! 在今天,我们生活空间大了,我们接触的面广了,不仅是儒释道,我们接近全世界许许多多的宗教。我们听了雍正皇帝这番话,就会联想到,释迦牟尼佛如果见到今天全世界所有各个不同宗教的,创教人也好,他的学生、他的弟子也好,我们相信世尊一定非常尊敬。孔老夫子见到世界上所有宗教,我相信孔老夫子会尊敬,你要懂这个道理。我把前面这些话都说明白了,现在我们读他这个上谕,读他这个文,容易懂。 雍正说,他对于三教,儒释道三教确确实实是掌握中国这么大的幅员教导人民的责任,这三教在教。三教的理是一个,教学的方法不一样,“理同出于一原,道并行而不悖”。雍正皇帝是三教的书他都念,三教的东西他都学,他内行,他不外行,所以他说得头头是道。为什么会变成互相毁谤?是人,是三教的徒众,对于教理不能豁然贯通,毛病出在这里。说老实话,不要说对别人的不通,对自己的都没有贯通。学佛的对佛的经论,你通了吗?学儒的,对于六艺、十三经通了吗?通了就没有问题,通了就合于道,道是相同的,道是太和。你看看,太和、中和、保和,都出于《易经》。因为不能贯通,对于自己的东西都不能贯通,于是“人各异心,心各异见”,这两句话讲绝了,现在连我们这种小道场都是如此。不但小道场,我们看看许多家庭一家人,现在我们最常见的小家庭,先生、太太、儿子、女儿四个人,四个人怎么样?四个人四条心,说老实话,谁都不服谁,谁都瞧不起谁,家不成家。道场,你说道场多难,今天哪里有道场!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