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文珠法师著:相对集(6)

佛言,生死事大,所以教人正视生死,了解生死,进而谋求超越生死。达到其生也有由来,其逝也有所为;生有利于世,死有益于后。甚至为众生而生,为众生而死,至时,要生则生,要死则死,生死自由,何等优哉悠哉! 人

  佛言,生死事大,所以教人正视生死,了解生死,进而谋求超越生死。达到其生也有由来,其逝也有所为;生有利于世,死有益于后。甚至为众生而生,为众生而死,至时,要生则生,要死则死,生死自由,何等优哉悠哉!
  人究竟生从何来?死复何往?佛说:“生死疲劳,从贪欲起。”芸芸众生,谁能无贪?眼贪好看之色,耳贪好听之声,鼻贪好嗅之香,舌贪好食之味,身贪柔软之触,此外,贪名,贪利,贪财,贪色,贪我个人的享受,贪个人地位高升,势力坚固,声誉日隆……贪无止境,得寸进尺,得陇望蜀,不夺不餍。荀子说:“人不能无欲,欲而不得必争,争必乱。”孟子说:“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民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可见贪欲之为患,岂独是生死根源,亦祸乱的根本,可惜世人每每身为形役,心为物转,在种种物欲诱惑下,而贪而嗔而痴。再由贪嗔痴等不良心理,策动身口而杀、而盗、而淫、而妄语,……出卖高贵人格,丧失圣洁灵魂,驱使人生互相仇视与残杀,驱使识心沦落生死苦海,饱受轮回,此生彼死,此死彼生,正如《楞严经》所说:“生死死生,生生死死,如旋火轮,未有休息。”
  《圆觉经》亦说:“一切众生,从无始来,内有种种恩爱贪欲,故有轮转。”人如果想摆脱生死枷锁,超出六道轮回,就要安贫乐道,寡欲知足,贪欲不生,嗔恚不起,痴心亦眠,而杀盗淫妄等罪恶行为,亦消灭于无形。至时思想纯洁,行为端正,舍邪归正,止恶行善,所谓“知苦断集,慕灭修道”,直至“我生已尽,梵行己立,所作己办,不受后有”,彻底取消生死,超越六道轮回,晋升圣人之域,证真理的生命,登涅槃的彼岸,回复自性清净,不生不灭。届时,生死即涅乐,烦恼即菩提。所谓“迷时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何来生死忧患之有?
  人生至此,已超凡入圣,了生脱死。但分段生死虽了,而变易生死尚存。虽证我空,未证法空;尚须再接再励,不住涅乐,倒驾慈航,再来生死,广修六度,实践四摄,普度众生,务必做到超越人我是非的界限。内不见有能救之我,外不见有被救的众生,自他一体,能所双亡,往返生死六道,利益有情。甚至众生需要其生则生,需要其死则死,像维摩居士那样:“以一切众生病,是故我病,若一切众生得不病者,则我病灭,所以者何?菩萨为众生故,入生死,有生死,则有病,若众生得离病者,则菩萨无复病。”如是的生,如是的死,才是最有意义,最有价值,亦是绝对自由的生死。否则,人无百岁命,常怀千岁忧,结果,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何苦来由!
  十二 、新与旧
  新年匆匆的来,又匆匆的去,而今一切又回复旧观了。回忆一元复始,多少人为万象更新而辛忙,又几许人为送旧迎新而劳碌。其实,新之与旧,乃抽象之符号耳,同一新人,同一新物,同一新年,曾几何时,转眼便成旧人,旧物,旧年。旧从新生,新因旧有,新陈代谢,刹那生灭。旧固消逝,新又何曾停留?如果岁月可停留,我真不愿送旧;如果青春不再来,岁月催人老,又何必迎新?也好,这样,总可以使人警觉,无常迅速,岁月不永。
  由于人贪新厌旧,是以一切都渴望新。所谓:新时代、新社会、新思想、新人物、新家庭、新生活、新幸福,……新的事物不断诞生,旧的东西陆续消逝,而今日之新,又瞬即变成昨日的旧。如果旧的道德遗弃了,新的道德又无从建立,结果:不新不旧,亦新亦旧。最坏的是新旧之间,并非去芜存精,反而去精存芜。年青一代,既不愿接受上一代的生活方式,而又缺乏能力作积极性的改善,于是唯有消极的反抗,愤世嫉俗,颓废不振。尤甚的是放浪形骸,好勇斗狠,危害社会,自甘堕落;所谓新潮,实在可悲!
  我以为:与其盲目的新,母宁理智的旧,何况新之与旧,乃供人运用之符号耳,实无固定的界限。如果要强立新旧的名词,也应该找出新旧的代表,进而研究新旧的短长,便会舍短取长。
  世间事物,最新莫如科学,最旧该是宗教。因为,科学是近代人思想的产品,宗教则自有人类史以来便存在的精神食粮。可惜在科学长足进步,物质日新月异的今天,人皆倾向于科学而忽视宗教,甚至排斥宗教,怀疑宗教与科学互不相容。其实,宗教与科学,同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虽然,前者重于精神,后者偏于物质,但这只是人生一体的两面。人之生活不能缺乏物质,更不能远离精神。而宗教,是开拓人精神领域的利器,科学是推动物质进步的主力;没有科学,势必物质困乏,民生艰苦;没有宗教,人的精神必然空虚苦闷。所以宗教与科学,实为人生存的基本要素,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科学没有宗教是跛子,宗教没有科学是瞎子。”特别是今天,科学愈昌明,人类愈急于需要宗教精神来弥补科学的缺憾。
  佛教,既具有宗教救世的热忱--悲,同时具有科学清晰的头脑--智,但却没有一般宗教的迷信,以及科学的偏激。悲之至极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运用;智之至圆是宇宙基本真理的体证。佛之慈悲,并非科学家在实验室中可能实验的,因为慈悲是超物质的精神作用;如父子之亲,夫妇之爱,道德之美,正义之善,无法拿在显微镜下观察一样。佛之真理,更非科学家可以在科学馆里解剖出来,因为真理是超现象的形而上学,正如解剖一具尸体,无法捉摸其灵魂一样。但真理与慈悲,正是今日人类所急切需要的东西。
  今日人类心灵的空虚,精神的苦闷,思想的混乱,生活的困扰,甚至生命财产的备受威胁,已打破历史纪录。吾人回首沉思,这些不幸,因何不发生于旧社会,而不断出现于新时代?无他,主因是人过于趋向新之科学而遗弃旧的宗教所致。因为科学缺乏宗教修养,尤其是佛教的真理与慈悲,于是在功利主义策划下,竟变为杀人的魔鬼。不但不能造福人类,反而快要毁灭人类。人发明科学,科学反而毁灭人,这何止是新时代的悲剧,抑亦是现代人的耻辱。
  所以当今科学危机,威胁全世界及全人类之际,非推动佛的慈悲,净化科学,以佛的真理来领导科学,使科学走向仁慈与真理的正轨,发动其为人服务的精神不可。否则,将无以拯救人类精神面临崩溃的苦恼,更无以扭转世界面临毁灭的厄运。
  或说:佛教是否太古旧?不!世间事物,不断在变,所以生灭循环,新旧代替。而佛教的真理,随缘不变,不变随缘,不生灭,无去来,何来新旧?如要强立名词,那只有新。因为佛的真理是亘古今而不变,佛的思想是历万劫而恒新。这个新,是超越世间新旧对待的新。试看,二千多年前,佛陀所倡导的自由平等,慈悲博爱,何止适应当时人类的需要,而且适应现代,甚至未来任何时代人性的要求。可以说:佛的思想是永远站在时代的前面。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