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圣空法师著:清世宗与佛教(1)(6)

此中以《御选语录》、《经海一滴》、《雍正御录宗镜大纲》以及《拣魔辨异录》等诸书,是有关雍正佛学方面的著作,与本论文有较多相关之处。尤其《拣魔辨异录》是雍正亲笔所作,在此书里,雍正对自己的禅宗思想以及

  此中以《御选语录》、《经海一滴》、《雍正御录宗镜大纲》以及《拣魔辨异录》等诸书,是有关雍正佛学方面的著作,与本论文有较多相关之处。尤其《拣魔辨异录》是雍正亲笔所作,在此书里,雍正对自己的禅宗思想以及悟境方面有最直接的表达。此外,雍正为《御选语录》作了相当多的序言,而《拣魔辨异录》中也附录他所颁发的相关上谕,这都是最直接的史料。
  由于清朝统治者最恶僧侣“好干世法”,恐其假藉与皇帝的关系之名,干预政务或沽名钓誉。继位后的雍正更不许亲近的僧侣将其“当年藩邸之旧?私记作留,违者重治其罪”[45][45]。宫中亦隐瞒雍正与僧侣密相往来之事,禅师蒙召见后均不留任何纪录。因此,清代档案保存虽多,却不是每件事情都有完整记载,有些问题很重要,却因种种缘故,并没有关于它的档案。因此,部分史料的阙漏与其局限性是难免的,不能指望档案提供一切历史资料。所幸,仍可从佛门史料窥知一二,如《卍续藏》中的《五宗原》、《辟妄救略说》,以及明版《嘉兴藏》中的《北游集》、《三峰藏和尚语录》,或其他禅师的传记也可提供某些方面的史料。
  特别说明的是,清史方面的研究论著,不但提供笔者许多宝贵的文献资料,更有助于笔者对清朝历史与人物思想方面的掌握,对于论文的进行,大有助益。此外,尚有许多近人专书与期刊、论文与许多相关资料,如后【征引暨参考书目】所附。
  第四节  主要名词定义与本文架构
  一、主要名词定义
  ?“清朝前期”与“清朝初期”
  明史与清史重叠的部分,时间较长。谈清史,要从清太祖努尔哈赤时期说起,他统一女真诸部,满洲崛起。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建立金国,年号天命,在位十一年(1616-1626年)。太宗皇太极继承汗位后,改明年为天聪元年(1627年)。天聪十年(1636年)五月,改国号为大清,年号崇德。若不把清朝及其前身“后金”在关外的那些岁月算在内的话,从顺治元年(1644年)顺治帝入关登基算起,到宣统三年(1911年),宣统皇帝溥仪被迫退位为止,清王朝统治中国则长达268年。
  若以现今史学家将近三百年的清史分为的两个时期:以道光二十年(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为分水岭,战争爆发以前为清史的前期;战争爆发以后为清史的后期来看,本论文的领域属于清史前期的范围。但本文再将研究范围锁定到雍正朝为止,而满洲在关外阶段,就整个历史上只是明代史的一部份,却是满清的崛起时期,对满洲的入关以及清代前期对XZang佛教的统治政策等等,有重大的影响。故而本文以“清初时期”来包含满洲在关外的建国时期到雍正年间为止。[46][46]
  ?“清初三朝”与“清初三帝”
  一般称“清初三帝”,是指康熙、雍正、乾隆三帝。虽然顺治为满清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但他六岁登基,由多尔衮摄政七年,而二十四就崩于天花;再者,有些史学家认为南明永历帝于康熙元年被杀,明朝(南明)始亡,因此未将顺治视为清初三帝之一。而“盛清三朝”,无庸置疑指的是盛清时期的康熙、雍正、乾隆三帝。但一般清史书中的“清初三朝”,却是指关外时期的努尔哈赤(太祖朝)、皇太极(太宗朝)、顺治(世祖朝)等清初三朝时期的帝王。[47][47] 为了避免混淆,本论文以“清初诸帝”的字义,将顺治帝包含在内;而附录中的“清初三朝”,则是指后金到大清时期的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等三朝帝王。
  ?“XZang佛教”与“藏传佛教”、“喇嘛教”
  有关“XZang佛教”与“藏传佛教”、“喇嘛教”,以及“中国佛教”与“汉传佛教”的用词,本文一律采用“XZang佛教”与“中国佛教”的字义。但文中若引用他人资料时,为忠于原著,有时会出现“藏传佛教”、“喇嘛教”或“汉传佛教”的字眼,故无法全文统一。
  ?“年号”与“名讳”的问题
  在本篇论文中,一律以年号称清初诸帝,如顺治、康熙、雍正等;只有努尔哈赤与皇太极这两位满州时期的开国帝王,是以名讳称之。因为用年号──天命(努尔哈赤)、天聪或崇德(皇太极),一般比较陌生;而用庙号──太祖、太宗,则会造成“年号”与“庙号”不统一的情形,容易混乱;再者,大多数的清史书籍普遍以名讳称呼努尔哈赤与皇太极,故本文亦从之。
  二、论文整体架构说明
  本论以清世宗雍正与佛教的关系为主轴,除了主要的佛学思想与佛教政策外,并处理雍正与清朝佛教间的几个问题,共分为六章十九节,以及六篇具有补充说明的附录。
  本文一开始先从清初政治与佛教间的关系谈起,了解清初帝王的佛教政策,以及与佛教的互动关系,并从中剖析佛教在清朝的兴衰与发展概况,以便掌握佛教自明末以来,发展至雍正年间的整个历史进程。从而进入本论文的研究核心──探讨雍正与佛教的关系及其佛学思想与佛教政策。以下说明各章节大意及其关联性。
  第一章  “绪论”。有四小节,首先简述论题所涉时代背景,并说明促使本文的研究动机与问题意识,继而叙述研究方法、范围与资料,并概略介绍本文所引用之历史文献、档案资料等相关史料的运用,以及略述近代学者对此一主题的研究成果。最后,是区别一些主要名词的定义与论文整体架构说明。
  第二章  “清初政治与佛教”。这一章节是清朝佛教历史背景概述的部分,主要探讨清朝政治与佛教的关系。旨在说明──在雍正朝以前,清朝皇室与佛教的关系及其对佛教的观感。因此,第一节叙述清朝前期,清廷的宗教策略特点。第二节则分述清初诸帝与佛教的关系,分二个小节探讨──首先,探讨清朝皇室内信仰佛教的情形、继而以政治角度来了解清初诸帝佛教政策的形成,以及帝王对佛教的观感。此章节的铺排主要探讨清朝入关前后,清帝对佛教的信仰程度及其佛教政策的形成与演变,以便勾勒出清朝皇室对佛教真正的观感,并彰显雍正所接触到的清初佛教概况。
  第三章  “雍正与佛教的关系”。首先,在第一节〈雍正生平简介〉,可以对雍正的秉性才能与人格特质有一概略认识,并著重在他的养成教育方面,重视雍正在传统教育下的学术训练背景,有助于了解雍正的思想及行为模式。第二节〈学佛动机与历程〉,这部分可以了解雍正信仰佛教的动机、过程,以及佛教理念的酝酿与佛教思想特点,尤其是雍正自述经由章嘉国师印证“开悟”的经过。如此有助于剖析日后雍正撰写《御选语录》与《拣魔辨异录》的动机,以及雍正的佛学造诣层次。而在第三节〈清初禅宗概况〉中,探讨的是禅宗的发展与流弊情形,以及清初佛教特质给予雍正的影响。以上章节的铺排,可以呈现雍正长达三十三年与佛教互动的生涯,以及了解其日后批判禅门流弊的种种源由。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