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道源老法师纪念文集(二)(3)

二、辩才无碍 人人都知道我们戒和尚讲经辩才无碍,说法第一。他的口才,究竟是天赋的呢?还是学习成就的呢?据戒和尚说:天赋的成份固然有,但主要的还是要培养磨练。戒和尚曾经讲述他修学口才的一段往事。 在屏东

  二、辩才无碍
  人人都知道我们戒和尚讲经辩才无碍,说法第一。他的口才,究竟是天赋的呢?还是学习成就的呢?据戒和尚说:天赋的成份固然有,但主要的还是要培养磨练。戒和尚曾经讲述他修学口才的一段往事。
  在屏东讲经圆满,我和戒和尚等人同车北返,在火车上,源公讲了许多前缘往事,俱都是对后学有教育启发性的,其中有一段是他自己年轻时修学口才的事。 源公年轻时,住在北平某寺,除了与同参共修之外,还时常往天桥跑。北平的天桥一带,是江湖术士杂集之地:说书的、说相声的,卖唱的,耍把戏的......应有尽有,五方杂处非常热闹,源公跑这种地方,并不是去赶热闹,寻刺激。他是去听说书说相声的,研究他们的口才诀窍语言技巧,旁人不知  源公跑天桥的用意,所以也有人不赞成他常跑这种地方, 源公因为已跑出了心得,当然不会理会别人的闲话。
  有一天,有十来位同参在一起斗嘴, 源公说出了自己跑天桥的用意和心得,同参们当然不会信服。于是兴起了一场论战。 源公说:你们每人一张嘴,我用手捏住半张嘴,只用半张嘴,由你们出题目辩论,如果你们能取胜,以后我一切完全听你们的。辩论结果,大家一致服输。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何况江湖术士,人人都有其特长,不然何能凭一张嘴,走遍天下?不过,要想学他们的特长,也得先俱备智慧的抉择能力和定力,否则,随著他们的情节转了,一点益处也得不到。——道公最后警惕说。
  三、大座讲经
  人人都晓得  源公辩才无碍、说法第一,却少人晓得戒和尚梵呗唱念也是第一流的。
  民国五十一年,海会寺第一次依制结夏,期间戒和尚拟给我们讲戒及法华经,要用大座仪式,但大家对于大座仪式不太熟悉,也有人主张不用大座来扩充讲听时间,戒和尚闻悉有人有这样想法,乃开示大众说:
  ×                ×                ×
  大座仪式实应予以保存不可废弃。须知古德制定大座仪式,深有用意,今人心浮性燥,往往信口批评,认为繁琐,说时代不伺了,工商业发达,工作繁忙,时间紧张了,讲经就讲经好了,何必浪费许多时间......?种种的批评,不知断丧多少优良传统。
  古德制订大座讲经有多种意义:
  一、一切经法,都以般若为究竟。般若为诸佛之母,一切众生,唯依般若而得成佛。讲经,就是讲般若。但众生根性种种不一,为摄受各种程度众生,乃有浅深权实种种程度的经典,无非以种种方便,以开启众生的般若慧为旨归。般若慧对于学佛最为重要,所以学佛的人,应恭敬尊重一切经法。释尊在因地时,会为求半偈而不惜舍弃身命,就是尊重经法。释尊曾提示我们:尊重经法,要如事父母,如诸天之事奉帝释,不可轻忽。我们要听经闻法,岂可不恭敬尊重?但恭敬尊重心,并非生来本俱,而是今生前世,经依一定的环境、教养、薰陶、培育才有的。
  仪轨,是一种礼节,是一种境界,有向善的薰染作用,恭敬、虔诚、尊重,藉仪轨才能表达,同时也能感染培养他人的敬重心。
  二、佛教的仪规,多是古德精心制订的,且都是次第条理规范井然,庄严隆重繁简适中,合情合理恰到好处。如大座讲经仪式,即可严肃道场威仪,安定听讲者的身心,表达对法的尊敬,启发后学者的虔诚,意义极为深长。
  三、佛法义理深广幽微,心不安静岂能领会深入?常人妄心炽然,心浮气燥,如何听得入微?平复燥妄,莫如仪轨,经过一番礼诵唱念,梵呗悠扬的薰陶,浮燥之气极易消褪。
  四、佛法不是空浮的理论,必须行解并进,才容易悟入。善根深厚的人,解行一致,正听经时,就能即义起观、会归自性。所以佛陀说法,座下即时证果者很多;末世众生根薄,讲者固不及佛陀,听者也不如佛世。故于未讲之前,先导之以仪轨,求三宝加被;解行并进,令心归正位,讲的人称性发挥,听的人亦能全心领会,渐趋于悟境。
  五、佛教古称‘象教’,修持多不离仪轨。仪轨乃古德依据修持心得及众生根性而订立,故仪规自身即是修持法门,同时又是很好的接引方便,极为契机的宏法方式。
  六、有人认为工商业时代,人人忙碌,大座仪式浪费时间,不如废弃,省些时间多讲些经。殊不知人生一直都在忙,不是工商业发达后才忙的。人如果不肯忙里偷闲,永远不会有修行的时间。而今既然要听经,就该把心放下,不要挂虑时间,才能安心听讲。
  七、如有特殊情况,时间的确有限,恐怕经讲不完,可以采行从权的办法,只在开经及圆满之日用大座仪式,其余的日子从简。总之,大座仪式应予以保持,不宜完全废弃不用。
  八、佛教仪轨,多有梵呗配合,梵呗实为仪轨中一重要部份。对于唱念,不可轻忽,应求其正确熟习;板眼要足够、准确,唱腔要抑扬顿挫字正腔圆,用气要丰厚沉稳,练习要纯熟,才能彰显梵呗的功德。钟声偈第二、四两句末尾引声,都应该是三个半湾子,现在一般的都没有唱够,显得韵味不足,应予注意。道源唱不好,但是我可以教给你们唱。”
  ×                ×                ×
  戒和尚说罢,就唱给我们听,然后又教我们习唱。老腔老板,沉稳厚重,梵味十足,耐听极了。
  四、为佛传供
  昔年在大陆北方,曾参加过为佛传供的仪式,未见过为老和尚圆寂传供,此因我当时年轻,见闻不广,不足为怪,但到台湾后,曾见过许多次为老和尚圆寂传供,却未闻过为佛菩萨传供之事,心中不免有些奇怪。
  我参加佛前传供,是民国二十几年的事。开封的河南佛学社曾举办过一次佛前传供大典,我是被拉去参加演奏‘十供养偈’,敲打一种用十面小锣编组成的法器,名称似乎是叫‘云锣’,每面小锣各有一音,共为十个音,敲法是跟著曲谱、每拍敲两下,用直板一路不停的敲下去,没有快慢,也没有休止。曲调轮回著一直奏,云锣也一直的敲,直到传供的一段结束为止。另外还有风琴、蝴蝶琴......等多种乐器、以及铃、鼓、铛、铪、木鱼、大磐等法器配合,于传供进行时演奏,非常悠扬动听,气氛庄严虔敬而感人。因为当时的印象非常深刻,其曲调至今都还记得,但其词,只记得头一句:‘香花普遍刹尘多’及中间一句:‘要知赵老茶滋味’两句,其余的则已完全忘记了。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