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佛说清净心经讲记(4)

何等七法。一择法觉支。二念觉支。三精进觉支。四喜觉支。五轻安觉支。六定觉支。七舍觉支。如是七法。应当修习。 ‘修’是‘修学’;‘习’是‘实习’。是在日常 生活 当中所必须修习的。这是三十七道品里面的七菩

何等七法。一择法觉支。二念觉支。三精进觉支。四喜觉支。五轻安觉支。六定觉支。七舍觉支。如是七法。应当修习。

‘修’是‘修学’;‘习’是‘实习’。是在日常生活当中所必须修习的。这是三十七道品里面的七菩提分,也叫七觉支。在此地,不是同三十七道品连起来讲的,所以,它的意思就非常的圆满、广大。

第一、‘择法’:‘择’是‘选择’;‘法’是‘法门’。我们学佛,首先要晓得学佛的目标。如果是为了身心健康、家庭美满为目标,那就要选择能够达到这个目标的法门。但是,这些法门里面,必须要注意,选择正法才能达到,选择邪法就达不到。特别是在末法时期,《楞严经》上说得好,我们这个时代‘邪师说法,如恒河沙’。现在的人,学佛多半是以发财、求平安为目标。于是,就有很多法师、大德们,乘机教导发财的法门,结果发财变成破财,并没有发财。这真正是颠倒。世法常说:‘破财消灾。’而今,是破了财,也消不了灾。所以说选择法门的邪、正,要特别注意。

学佛的人,通常是求自己的功德利益,而目标更远大的,想要来生生天,不愿享人间福报,要享天福,那就要专修生天的法门。天有二十八层,每一层天都有它的修学方法。还有眼光更远大一点的人,会想到纵然生到非想非非想天,也是出不了轮回。天福享尽,还要轮回、还要堕落。于是,要求出三界的法门。凡是一切大乘经典,都是教我们超越三界,了生死的法门。虽然法门决定平等,都可以达到同样目标和效果的。但是,我们的根性不相同,假如法门不对根性,对于我们修学有困难,在这一生当中,就不见得有成就。因此,就要选择法门。这是一生当中,修行成败关键的所在,就看选择的法门恰当与否?适不适合自己修学?如果要求生西方净土,那就选择净土法门。在今日之下,每一个法门都有邪正、都有真假(有的得一半的利益,有的得圆满利益),这是要注意的,要懂得这些方法。

第二、‘念’:是指用功的时候,要懂得调理身心。每个人身心的状况都不一样,要是遇到一个高明的老师,就好像大夫给病人诊断病情,知道要用什么方法来调养身心,可使我们得到真正健康、强壮,修学才有本钱。假使我们没有一个好的身体,要想念佛,一天一夜就没精神,谈修行就办不到。严格来讲,修行要靠年轻,年轻人有体力、有精神,是真正有本钱的时候;年岁大了体力衰,比起年轻人总是差一些。因此,我们要珍惜光阴。

夏莲居老居士(从五种原译本会集《无量寿经》)的传人,黄念祖老居士,时时提示后学:‘今天,真正修行,“同修贵精,不贵多”。’我们要想真正有成就,必须要牢记这句话。

第三、‘精进’:在这里,特别提醒同修们要把这三个字看清楚。‘精’是‘精纯’,纯而不杂;‘进’是‘进步’,进而不退。我们一般学佛的人,天天在求进步。但是,大家都不是真正的‘精进’,而是‘杂进’。因为,学的东西很多、很杂,所以说是杂进。因此,功夫不得力,白白浪费了光阴,很可惜!不懂得佛对我们所讲的道理l——‘精进’两个字,是成功的秘诀。诸位同修必须要记住的,世出世间法的成就,都在‘专精’。我们看西方那些大科学家,一生当中也是专攻一科,所以他能够突破,有发明、有发现;要是他学的很杂又很多的话,决定没有很高的成就。能够成为一代的权威,无一不是专攻一个科目的。

我们修学佛法,经论很多,选择定了之后,就要懂得一门深入。在我们中国历史上,一些有成就的大师们,像清凉大师,一生就专弘《华严经》。他讲《华严经》,一生讲了五十遍。过去我讲过《华严经》,讲了十几年,只讲一半。这要依钟点来说,一部八十卷的《华严经》,要讲三千个小时。如果每天讲八个小时,一年可以讲一部圆满。从前讲经,确实是每天讲八个小时。在寺院里讲经上课,上午四个小时,下午四个小时,一年一部,五十年就是五十部。清凉大师长寿,活了一百多岁,这大概就是‘专弘’的功德吧!

清凉大师的学生宗密大师,是跟清凉大师学《华严经》的。但是,他自己不晓得那一部经契合自己的根性,就到大藏经面前去拈□,求佛菩萨给他指引,结果他抽到《圆觉经》,他就一生在《圆觉经》上下功夫,将《华严经》用在《圆觉经》上发挥。他为《圆觉经》写了五种注解:《圆觉经大疏》、《略疏》、《大疏之钞》、《略疏之钞》...,一直到今天一千多年,后人讲《圆觉经》的注解,都是采用宗密大师的注解,真正是权威。这就是‘专精’,唯有这样才有成就。

又像莲池大师到了晚年,就是一部《弥陀经》,一句‘阿弥陀佛’;而且是念四个字,不念六个字。《竹窗随笔》上有一段记载,有人问莲池大师:‘你教别人念佛,如何教法?’他说:‘我教人念“南无阿弥陀佛”。’‘你自己又是怎么念的呢?’‘我自己念“阿弥陀佛”四个字。’别人问他什么原因?他说:‘别人未必真的有心在这一生当中求生净土,所以加上“南无”,客气一点。“南无”是印度话,翻成中文意思是归依、礼敬,这是客气话。而我自己发愿这一生决定往生,所有一切客气话都不必要用。《弥陀经》上说‘执持名号’,‘名号’就是四个字。因此,我们晓得莲池大师愈到晚年愈精进,所以他才有那样殊胜的成就。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