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 -- 清净的莲花 [ 开启“智慧”, 播“善”种 ] 1.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朵清净的莲花, 都有无量的智慧 -- 把良知、良能启发出来, 则福慧果报无量! 2. 佛陀在人间, 无非是要教导众生自觉有与他同等的这份智慧, 也要教导众生与佛有同样的自性, 都能进修慈悲与智慧。 3. 学佛必须要遵守佛陀教育我们的三个原则: 戒、定、慧。 戒是生活行动的宗旨, 用来教戒我们的心不做坏事; 行为不发生差错, 心就有定力, 精神就会统一; 如此就能产生智慧。 4. 心有定力, 智慧自然产生。 人生常为外境所影响, 即是定力不够, 学佛即是要定。 “定”用现代语讲, 就是庄敬自强。
1. 有智慧的人, 所带走的是觉误了之后的有情。 2. 聪明的人不一定具有智慧, 但是智慧一定包括聪明; 聪明只是一种计量利弊得失的能力, 贪婪诡诈也是聪明的象徵。 3. 聪明的人得失心重, 有智慧的人则勇于舍得。 4. 同样一个“得”字, 有“舍得”, 也有“得失”两种完全不同的界心境。 有智慧的人就能够舍, 能“舍”也就能“得”, 能得无限的快乐; 不能“舍”就会有“失”, 失去了心境的安宁。 1. 不经一事, 不长一智, 智慧是从人与事之间磨练出来的, 若逃避现实, 离开人与事, 便无从产生智慧。 2. 能付出爱心就是福, 能消除烦恼就是慧。 3. 智慧与烦恼好像手心与手背。其实两者都在同一只手上, 但手背无法拿东西, 若反过掌来用手心, 则双手万能。 4. 善是利益, 恶是损害。 一念之非即种恶因, 一念之是即得善果。 1. 心田要多播善的种子, 多一粒善的种子, 就可减少一支杂草。 土地不耕种, 则必杂草丛生; 所以行善要日日行、时时行, 不断去行, 那怕是举手投足也要存有一分善念。 2. 做好事并不是为求名, 也不是为求功德; 抱著“尽本分”的心去做好事, 才是真的好事、才是至诚无私的善事。 3. 善字的意思是适度、刚刚好。 不偏不倚、不极端、爱的不会太过份, 也不会产生怨恨心; 在人与人之间没有不平等的分别心; 对自己所爱的人, 能以智慧断除占有的感情, 对自己不爱的或不投缘的人, 能尽量善解, 以好的心念去对待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