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四梯次)19(3)

这是学习的次序从《弟子规》开始,再来我们可以学《三字经》、《孝经》,还有《四书》。我在回台湾以前有在讲《三字经》,讲了三四集吧,还在热身当中,回去以后应该会继续来录《三字经》,到时候我们会把它挂到网

  这是学习的次序从《弟子规》开始,再来我们可以学《三字经》、《孝经》,还有《四书》。我在回台湾以前有在讲《三字经》,讲了三四集吧,还在热身当中,回去以后应该会继续来录《三字经》,到时候我们会把它挂到网上去。为什么要讲《三字经》?《三字经》的道理跟《弟子规》其实是相融的,因为你不出点新鲜的,现在的人又觉得没有兴趣了,那我们要恒顺众生讲《三字经》、讲《孝经》,再持续讲四书,不过您真正会学一定要先把《弟子规》怎么样?学透了,真正是解行相应了才好。

  接下来学习还要重视方法,要「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一门是掌握圣教纲领所在的经典,我们现在先从《弟子规》下手,这就是一门。深入,如何深入?要了解以后赶快去做,解行相应,您对於这个经文的道理愈体会愈深刻,深度、广度就不断延伸出来,因为经典确确实实是无量义。而这个解行当中第一个要先信经典,了解以后马上去做,你就会有体证,就能证入。我们真正去行孝了就可以体会到行孝的快乐,就可以体会到圣人为什么教我们行孝的目的在哪,原来行孝当中才能让一个人本性的善良、那种感恩的心散发出来,再从这一份感恩的心去对一切对他有恩之人,心性就无限扩展开来。

  我们举一个《弟子规》的句子来看,深入,「缓揭帘,勿有声」,这一句经文给了我们什么启示?你真正去做,有时候突然在做某一个动作,这个经文就跑出来。我们在「缓揭帘」的时候手脚很轻,为什么要放很轻?因为你在揭帘的时候可能旁边的人在看书,旁边的人在睡觉,你拉得太响了会吵到他的安宁,这个就是时时能替他人著想,时时不让人生烦恼。他连声音都不想去让人生烦恼,请问他会不会做更夸张的动作?那对人就很细腻,就时时能关怀他人。要从行为当中内化成一份存心,那这一句经文你就开无量义了。所以「缓揭帘」。你这种细腻度出来了,你到图书馆去看书,走在走道上你会怎么样?放轻脚步,你连拿出书来在翻书你也不会太大声,因为你有那一份观照,时时不可干扰他人。

  有一天我差不多十一点才回家,走上楼去要打开铁门,突然那个声响很大,啪,我突然就想到「缓揭帘,勿有声」。往后我们比较晚回来,车子,比方接近住的地方,我们骑摩托车,快要到的时候把引擎怎么样?熄掉,熄掉它还会跑一段路,跑进来就不会影响到住家的安宁。以至於你自己开轿车进来,可能在等人,那时候晚上又很晚了,你也应该主动把引擎怎么样?熄掉,不要去干扰到别人。有些孩子考试,考高中、考大学考得不错,中午一点多得到消息了开始放鞭炮,有没有这种事?我们都遇过,放完鞭炮后面还有声响出来,二三个孩子在那里哭,因为那些婴儿才几个月大,一二岁,炮声完了就变哭声了,你看只想自己没想别人,那怎么修仁爱之心?仁爱之心就在生活的一点一滴当中提升,不然道在哪里?我们告诉孩子接待客人,当客人走进门的时候拖鞋要怎么放?怎么放?让客人一走进来马上可以穿进去,请问孩子在做这件事的当中他是什么心?为他人著想,那不是在落实仁爱不然是什么?好,这是「缓揭帘,勿有声」,声音不要干扰到别人。

  后来我自己又有一个体会,你今天在揭帘的时候很粗鲁,很急躁,每一次拉都很用力,本来可以用五年的窗帘最后会只用多久?可能几个月就功成身退了。孩子现在的动作粗不粗鲁?很多日常用品本来都可以用很久的,因为动作粗鲁常常就摔坏了,碰倒了,是因为孩子的心急躁,不温柔,不细腻。我们现在发现孩子过动的情况愈来愈多,有没有?现在是一个班级里面过动儿都好几个。那个过动是一种习惯,他日常生活的举止父母都没有适当的教导,一到人家家里就整个房屋乱跑乱碰,久了之后就习惯,就静不下来,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吃的食物失调,他身体很不舒服就表现在外面,这是身心都受到一种痛苦了,才会产生这种过动的现象,而真实的原因还有赖父母、老师细心去分析,从因上解决。

  对於物品要恭敬、要温柔去对待。突然有一天我在穿衣服,在脱衣服的时候,又想到了「缓揭帘,勿有声」,因为我今天脱衣服很粗鲁,脱起来会听到什么声音?本来一件内衣可以穿五年、穿十年,结果唰,一下子就扯坏掉了,对物就没有恭敬,一切的学问都是从恭敬心中培养出来。这一句经文提升他处处替人著想,这一句经文提醒他处处做事不要慌张,不要粗鲁,要爱惜每一个物品,那你经文的体悟就不一样了。诸位朋友,「事勿忙,忙多错」这一句经文现在每一个人讲一不一样?不一样,它的深度跟广度都有赖於你自己去奉行、去力行,你的体悟就会愈来愈多。

  有一个学生,因为他们老师直接让他们学写字,用硬笔用钢笔来写不用铅笔,诸位朋友,这样有什么好处?这样的好处就是告诉孩子,写下去是擦不掉的,他每一笔都非常谨慎去写。假如是铅笔,写的时候想,写错了还可以怎么样?再擦掉,他就没有这么谨慎了。刚好有一天发现一个孩子,因为钢笔都是老师给他们,一支才十块人民币而已,那有一个孩子摔坏了,摔坏以后隔天妈妈给他买了好多支,而且又是很贵的,从那时候开始,这个孩子一边写字一边玩钢笔,你看五颜六色的钢笔,到底是在写字还是在那里玩钢笔?诸位朋友,现在的孩子有没有这种情况?你看他铅笔盒打开来那个笔都几十支,光是要写字都先打妄想,今天要选哪一支?怎么专注?老师看到这个情况要机会教育,学生错了,家长呢?也错了,都觉得有钱好办事,有钱常常会坏事。

  老师给他们讲了一个故事,在宋朝有一个大书法家叫米芾,米芾要去跟一个秀才学书法,这一位老师的书法写得非常好,老师跟他讲「我的纸很贵,而你跟我学书法就必须要用我的纸」。一张纸要多少?可能要几两银子,这一张纸的钱相当於米芾家里几个月的开销。他非常沮丧回去了,报告了他的父母,他的父母说「这样的老师写得这么好,机会难得,父亲再怎么苦也支持你去学」,这样的家长叫会教。米芾去学书法学了一段时间连一张纸都还没开始写,他都自己常常在地上写,在脑子里挥毫,时时都在那里反思老师的笔法,因为他不敢轻易写这一笔,因为一写下去就很贵。所以当米芾那一笔真正点到那一张纸上,他已经在脑子里不知道重复多少遍,而写下去的每一笔都非常战战兢兢,非常的谨慎仔细,所以米芾的进步是所有学生当中最快的。后来他学到一定的成就了,他的老师就跟他说了,说「我不是要你的钱,是要你谨慎好学的态度,所以你跟我买纸的钱你统统拿回去吧」。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