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四梯次)19(2)

而学习的次第要专,然后也有一步一步如何去踏,在《三字经》当中告诉我们「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四书完以后再读五经,这是一个次序。而当我们真正能领受四书的教诲

  而学习的次第要专,然后也有一步一步如何去踏,在《三字经》当中告诉我们「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四书完以后再读五经,这是一个次序。而当我们真正能领受四书的教诲,其实整个中国文化的梗概你已经掌握得非常清晰了。你能够把四书的教诲真正去落实在你的家庭、工作、处世当中,您在这个时代已经是可以弘扬中国文化的能力。先不要想说还要看多少东西,先把这些最根本、最纲领的先掌握清晰,因为学习最怕急躁,欲速则不达。

  那我们常常有听到一句话叫「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有没有道理?很有道理。请问我们《弟子规》读了几遍?我们《无量寿经》读几遍了?有一个朋友,老和尚说《无量寿经》要读三千遍,他很认真去读了三千遍,读完以后又去问老和尚,「老和尚,我已经读三千遍了,接下来要怎么样?」老和尚说再读三千遍。三千遍的用意是要让他读诵受持,然后要做,要演出来,就是没有演出来的人才会再问接下来要干嘛?他都没有去转经,把经典的教诲做出来。而在古代六七岁的孩子到私塾去,读很多句子他会有所领会,而我们现在六七岁的孩子读这些经文不只没有所领会,还会不耐烦、不想念,为什么差别那么大?其根本的原因在哪?因为古代六七岁的孩子从小知书达礼,在家里非常有礼貌,又恭敬,又勤劳,心又很清净,内心又很忠厚,这样的存心跟经典的教诲相当的什么?相契,所以当他进入私塾开始读这些经典的时候,心又定下来,很容易就会开智慧了,就会「其义自见」。可是现在的小孩有没有他们这些根基?没有,小时候也不教礼貌,也不教勤俭,自己的行为跟这些经典都背道而驰,再怎么念,念不出意义出来,不要说小孩了,我们现在也是一样。可是很奇怪,当我们的行为真正,比方说你去落实了《弟子规》,落实了三成,落实了五成,你再拿起以前读过的经典,保证你会有一种感觉,体悟不同;再来,连你念那一句佛号你也会觉得不一样,因为你的心已经提升了,心行一如,只要你的行为有落实圣教,你已经跟圣贤的存心接近了。

  而这一个「小学终」,《小学》应该是在家庭教育里面落实的。《小学》是朱熹朱夫子编的一本书,内容就是教孩子如何尊敬长辈、洒扫应对进退的道理,而这个部分都没有学,这一代的孩子根基都比较差,我们就必须再来补这个《小学》。而《小学》是宋朝的书籍,离现在这个时代已经有几百年,将近快千年,其中很多的遣词用句跟现在这个时代已经有差距了,我翻了一下只能懂个六七成,那给现在的孩子那更是看不懂。后来我跟《弟子规》比照了一下,我相当佩服清朝的李毓秀夫子,因为《弟子规》是他编的,他是依据孔老夫子那一句重要的教诲,在学而篇里面「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把圣教的七个大纲领抓出来,然后抓《小学》里面最重要的教诲把它编进去,所有《小学》里面重要的这一些做人处事的方法、态度他都抓出来了,因为有他的智慧我们才得以拿到《弟子规》进而受到利益,好。

  清朝的林则徐先生,他有一段他人生的体会,我个人觉得相当的精辟,林则徐写了一个「十无益」,像第一条是「父母不孝,奉神无益」,「兄弟不合,交友无益。存心不善,风水无益」,你看这些道理都找到根本所在。连父母都不孝,每天拜神有没有用?神也好,圣也好,圣贤的教诲统统是教我们从孝道开始做,你不听神明的教诲怎么可能会保佑你?在家里跟兄弟相处都起了冲突,能把朋友关系处好吗?那是不可能。存心不善,纵使你家里住的是龙穴,最后变成什么?变鼠洞,因为环境会随著人心转。一个整整齐齐的房间被一个肮脏的人住进来,三天就面目全非了,好。

  其中有两条是针对读书的,「行止不端,读书无益」,他的行为跟经上所教不相应,没有什么益处。我们想书给他多读一点毕竟是好事,这不见得,要观察他心态正不正确。「心高气傲,博学无益」,假如这一个学生已经傲慢了,让他读更多的书只会有祸患产生。诸位朋友,民国初年把文言文废掉的人有没有读过文言文?「有。」对啊,他们的才华、他们的学识都是奠基在文言文的基础之上,可是他们却当了刽子手把文言文废了。你说读书好,读书多,有用吗?他们已经因为读了很多书而增长了傲慢,几千年的智慧他可以视若无睹,觉得他自己比他们高,他才敢动这个刀,对啊。我们回想一下历史上真正祸国殃民者有没有读书?读得比你可更多了。你看明朝的大奸臣严嵩有没有读书?「有。」他当了好几届的主考官,把持朝政二十年,皇上那时候崇尚道教要写那些上达天听的词,严嵩写的,文笔好不好?好得不得了。要谨慎,我们的孩子已经长傲慢了,要先缓一下,先调伏傲慢,不要急著一本书接著一本书给他看,到时候你都管不了他。

  在《弟子规》当中有提到「对尊长,勿现能」,但是现在很多的家长都怎么做?孩子会背《弟子规》,一看到人就「来,背《弟子规》给叔叔听,给阿姨听」,到处办活动,把孩子累得半死,还有什么读经会考,会背了几句还可以戴个状元帽,对啊,孩子连落实都还没有开始,你就已经把一大堆的名加在他的头上,苏东坡八风都动了,小孩子他连根都还没长牢,你八风就拼命吹。我有一个晚辈差不多三四岁,有一天她的外婆带著她到我们家来,一进门,她外婆就讲了,「来来来,我们背英文给这些舅舅长辈听」,我爸爸妈妈都在,我们不动声色看她怎么表演。她的外婆就跟她说,「来,苹果怎么讲?」小女孩三四岁,「Apple。」假如是你孙子你觉得怎么样?很高兴。接著又问她雨伞怎么讲?「Umbrella」。问了好几个她都对答如流,突然这个小女孩就反问她外婆一句话,「外婆,书本怎么讲?」叫她外婆念英文,书本怎么讲?她外婆说「我怎么会知道?」小女孩说道「外婆,你怎么这么白痴!」她这句话跟谁学的?第一个,她跟谁学的?第二个,这样的态度对她往后的人格有什么影响?可要看得深远。

  中国的教育最重视的,「禁於未发之谓豫」,要当他还没发作就要懂得去调伏,懂得去转化掉。「禁於未发之谓豫」,叫预防法。当你没有观察到他这些贪瞋痴慢,这一些骄奢淫逸的习气已经形成了,你都没先制止,等他已经习惯了就会变成下一种情况,「发然后禁」,已经养成了,然后你开始用很强烈的手段来制止他,「则捍格而不胜」,这时候你会觉得累得半死,他也很累,而且父子之间、亲人之间常常就开始对立,有一些冲突产生,你看很多家长在教导他一些青少年的子女,情况都是很壮烈的。捍格,好像要跟他打起来,打仗一样,还是压不下来。当他还没发作你就给他调伏好,给他引导好,那可能只需要一分力,等到他已经养成了,你出十分力都未必扭得回来,为人长者要能防微杜渐,要能深谋远虑才行,好。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