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三梯次)22(2)

什么叫美?是要让人见了以后内心很舒服,觉得对你很恭敬,觉得你看起来很庄严,让人家看了以后很舒服,那叫美。现在什么叫美?穿得那么少,走在外面很危险,我们的穿著引起别人什么念头?不是庄严,不是欢喜,是邪

  什么叫美?是要让人见了以后内心很舒服,觉得对你很恭敬,觉得你看起来很庄严,让人家看了以后很舒服,那叫美。现在什么叫美?穿得那么少,走在外面很危险,我们的穿著引起别人什么念头?不是庄严,不是欢喜,是邪念,是危机!从小教孩子就穿那么少,都在引起他往后人生的危机,家长都没注意。穿衣服也是学问,这个再讲下去实在是太长了。衣服怎么洗?衣服怎么晾?衣服怎么晒?衣服怎么摺?孩子的细心、耐心、惜物的态度,都从生活点滴教起。现在这些统统没教,孩子长大了啥都不懂,啥也不珍惜,然后一下要让他变成「你要懂事一点,气死我了!」怎么变?只有在梦里可以变。要深入中国经典!

  有一部书非常的重要,叫《五种遗规》,这往后我们会印出来,到时候大家再好好来研究。真的,我拿著每一本古书都做希有难逢想,这不是刻意的,这是真实的。《五种遗规》是陈弘谋先生走过了几十个省份,他当大官,爱民如子,像在广西,他短短几年时间,办了一百多所学校。他是康熙时代的大臣,一百多年之后,新的官员去上任,非常的佩服、崇敬,说到陈弘谋先生一百多年前的政策,现在在当地还有很大的影响力,让他去当官的时候觉得非常的轻松,他很佩服陈弘谋先生。

  而陈弘谋先生把他一生看到最宝贵的人生智慧会集成这本《五种遗规》,有「养正遗规」,如何教孩子、有「训俗遗规」,如何移风易俗、有「养女遗规」,如何教一个好的女孩,让她能够当好太太、好妈妈,让她能够相夫教子,让她能够平天下;天下的太平与否,女人决定了大半。一个孩子胎教,六岁以前的教育扎得好,他这一辈子不可能会做出大错事,他这一辈子很有可能成为利益人群的善人,所以女人的教育影响著天下的安危。这样的话我从小到大没听过,这样的话我第一次看到是在《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这样的真知灼见太少人能洞察明白,而陈弘谋先生一清二楚。这《五种遗规》要好好去研究,最重要先把「养正」、「训俗」、还有「养女」先研究好。

  我们明白到「学贵力行」,面对每句经文、每一个经本,我们要有难遭难逢、希有的态度去学习。刚刚我们也提到「礼敬诸佛」,「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是对一切物品的礼敬,你敬它三分它就还你三分,所以李师公的衣服穿了几十年,依然整洁庄严。你对你的胃很有爱心,不要暴饮暴食,它会不会回馈你?它会给你长命百岁,你不恭敬它,它三天两头就给你拉白布条抗议。对!对一切物要恭敬,这是「谨」的精神。「事勿忙,忙多错」,对事的恭敬,「勿畏难,勿轻略」,都是对事、对人的恭敬。

  再来「信」,是对自己言语的恭敬,言语一出要负责任。再来「亲仁」,对什么恭敬?对老师、对善友要恭敬。最后「余力学文」,对自己的学问要恭敬,你力行的态度就是对学问的恭敬;你不偷懒,能「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这都是对学问的恭敬。所以整本《弟子规》在教你「礼敬诸佛」,在教你奉行「普贤十愿」,因为所有立身处世的大根大本都是一样的。《弟子规》是依据孔老夫子的教诲编成,完全掌握住了,在《论语.学而篇》说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都抓到了。

  我到深圳是去年三月十五号,到的当天上了两个多小时的课,一开始底下坐了将近有三、四十个人,我看他们的表情都有一点纳闷「《弟子规》有什么好教的」?因为好多都是老修行,听经也都听了好多年,很多都是我的前辈,听得比我还久。第一堂课,从一开始很纳闷上到最后很惊讶,这些朋友来跟我讲,他说:蔡老师,我还没上《弟子规》以前,觉得我是大乘根性,善根深厚,但是学了《弟子规》以后,觉得我什么都没做好。诸位朋友,是觉得自己善根深厚好?还是觉得自己啥都没做到好?前者状态好还是后者?前者是活得不明不白,后者叫开悟。什么叫开悟?发现自己的过失叫开悟,改正自己的过失叫真修行。这些话语我们要时时放心上,修行才不会偏掉,才不会「学佛三年,佛化云烟」。

  我每次打开师长的教诲,很多书本前面有一篇师长精辟的开示,那一段文章我当作是灌顶法,「升灌顶阶」。就是这一篇,把佛法的本质、把修行的核心、把修学的纲领都跟你讲得一清二楚,你再不领受,那不是当面错过了吗?这些重要的教诲要时时观照才行。隔天三月十六号当地的老师请我帮他们的幼儿园大班学生上一堂《弟子规》,我只好献丑,因为他们教学的经验也都很丰富,但是我们就做个交流。我一走进教室,对著一班的小朋友说「老师今天来给你们上《弟子规》」,所有的小朋友异口同声说「老师,《弟子规》我们都会了,我们都背起来了」。他的认知里面什么叫会?背起来叫会,跟真实学问差距可大了!慎於始,当他认知学问就是背起来,他一生的学问都是花拳绣腿,都是拿来记问之学。

  这些小孩在讲「老师,我们都会背了,我们都学过了」,边讲头都是往上扬,为什么往上扬?这个叫傲慢。你看,那个人都不看你的那个就是傲慢。这样叫傲慢,这样叫什么?这样叫自卑。现在当老师还要有几把刷子,不能被境转,我很严肃的告诉他们:诸位小朋友,我们学《弟子规》、学经典,最重要的目的,要做一个有道德之人。而什么叫有道德之人?中国文字含有人生的智慧,这个叫会意字,右边一个首先的「首」,左边一个「辵」部,这个「辵」字旁含有向前进行的意思,也就是实践的意思。有道德的人就是首先能去实践、能做到,才是真正的读书人,有道德的人。

  很多道理你把它讲清楚,孩子受教的情况会很好,讲完以后我接著就跟他们讲,诸位小朋友,《弟子规》哪一句你做到了?小朋友开始想,「父母呼,应勿缓」,没做到;「父母命,行勿懒」,没做到;「父母教,须敬听」,没做到。你看,马上从傲慢变什么?孩子的习染不严重,很容易扭转,只要你的学问够好,他马上就转过来。不过大人就不一样了,我会了,你哪一句做到了?「父母呼,应勿缓」,没做到,「父母命,行勿懒」,没做到。为什么头低不下来?面子!现在我们台湾面子一斤的行情多少,我这次也带了不少钱来买,因为要成就学问,第一件事首先要把面子卖掉,面子卖不掉提不起「知耻近乎勇」,这个相当重要。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