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一梯次)15(2)

我们来想想,现在的小孩能不能写出李白那一首「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送朋友,「孤帆远影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种友谊写得出来吗?我记得我那次回台南来讲弟子规讲了十天,我的结拜大哥在台中

  我们来想想,现在的小孩能不能写出李白那一首「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送朋友,「孤帆远影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种友谊写得出来吗?我记得我那次回台南来讲弟子规讲了十天,我的结拜大哥在台中知道我回来,特地百忙当中下来看我,还听我讲了一天课,听完之后,我要送他,他坚持要步行到火车站,他说他有一个习惯,到一个地方就喜欢看看这里的风土民情,那我也陪著他差不多走了二十分钟我才往回走,等我目送他一步一步离开我的视线,就感受到相处的这多年之来,这一位兄弟的内心时时都相信我这个小老弟以后一定会有出息,我这个小老弟一定能做出些事情来,他这一份心意我能不能感觉到?可以。我们感念在生命当中时时祝福我们、成就我们的亲友,当他们离去的时候我们都有那一份不舍、那一份珍惜。

  我到澳洲净宗学院去上课,师长真正在澳洲的时间其实并不长,到世界弘法。只要师长在净宗学院,晚上都会讲课,讲完课我们站在教室外等老师走出来,出来以后,师长就往他的寮房走去。有一些同学看师长走过去了,他们就离开了,我在那里都在享受美好的滋味,什么滋味?「过犹待,百步余」。在目送师长离开的这一段时间,我们再回想这几年来多亏了老师的教诲,今天才能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都在勉怀老师的恩德。当然我们这么做就会引来人家好奇的眼光,就会问我,你在干什么?我说我在落实弟子规「过犹待,百步余」。做到弟子规每一句的滋味,确确实实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后来过没几天就有一群人在「过犹待,百步余」。

  在这几年来,尤其在大陆这一年多,我们人生地不熟,处处都是靠朋友,靠这一些当地的人民给我们照顾,纵使他们常常都以老师尊称我,我还是很不敢当,念念都想著没有他们的帮忙我也不可能把事情做得起来。当我们常常讨论到差不多十一点,一起坐计程车回家,那他们一定先送我回去,送到我住的地方之后,他们再陆续依每一个人的路线下车,那时候我很感谢大家,我还是做「过犹待,百步余」。刚好有一次有一个老师在关门的时候没有很注意,她的长裙就落在车门之外在那里拖地,我看到了,一进家门赶快跟她打一通电话,她接起来,我说你的裙子已经露在马路上了。她就赶快把它拉起来,突然会想蔡老师为什么知道?因为「过犹待,百步余」。我们的这一份恭敬之心,他人是很容易感觉得到,「敬人者,人恒敬之」。

  学生在讨论,送到电梯,送到楼梯口,送到看不到的地方,他们都会有很多感受、想法,当大家一起讲出来都可以互相观摩、互相切磋,这是我们结合生活来开解。再来也结合机会教育点,有一个孩子,他快生日了,就一直跟他母亲说要买东买西的,他的妈妈很聪明,打了一通电话给老师,他的老师隔天早上就说道,诸位小朋友,今天老师坐公车来的时候,在公车上看到一个小朋友一直在那里吵,吵说妈,我生日了,你要给我买东西,要带我去吃什么,要买蛋糕。诸位小朋友,这个小朋友这么做对不对?当然大家都说不对。应该怎么做才对?老师有没有教过你们,生产是母亲受难日,就开始复习一下。所有的同学、小朋友就说应该多帮妈妈做家事,要提升德行,不要让父母担心。这个小朋友一听会不会惭愧?当然会,因为其他的小朋友都回答得慷慨激昂,好像他很差劲一样,这就是抓住机会教育点。后来这个孩子没有要东西,还跟他妈妈说,妈妈,我生日送你一个礼物,就是以后我要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善人。这个方法又跟生活、又跟机会、又跟亲师配合,都有用上去,这是机会教育点。

  我刚好把学生的生日搜集了一下,每一个月都有个三四个学生生日,除了把孝道教给他们以外,因为生日也给他们祝福,我就发给每一个学生,比方三个同学生日,我就发三张小纸条,让每一个人来肯定这三位同学,也给他们祝福。我在黑板上写了两行字,「狗眼看人低,慧眼识英雄」,好,那你们现在是能看得到别人的优点,还是看得到别人的缺点?让他们自己写。你看学生会选哪一个?很多学生在那里绞尽脑汁,就是看不到别人一个优点,所以欣赏别人容不容易?没练习还练不出来。有一个妈妈就走过来跟我说,她说我儿子尽看我的缺点,其实这个家长常常去挑老师的毛病,上行下效。在学校当中让见贤思齐成为风气,在家庭当中亦如是,我们也要不吝啬的去肯定小孩,肯定另一半,肯定家人,就互相欣赏。我这么一写完,他们就开始动笔给生日的同学祝福,训练他们去见贤思齐。而当这几十张肯定的纸条传到了这一个同学的手上,对他有没有影响?当他一张一张翻过去,他的自信心不断的在上升,他会希望自己能不辜负同学的肯定。这几十张称赞的纸条会留多久?他会把它拿著放在他的抽屉,时不时就拿起来再怎么样?再翻一下,自我肯定。这个是我们刚好掌握小孩生日的机会,引导同学互相肯定、互相赞叹,这是生活的结合,机会的教育。

  再来,建立共通语言。当弟子规都烂熟於学生还有孩子的心中,常常机会点出来我们就可以把经句提起来。有一个小女孩哭哭啼啼去找她妈妈,她妈妈一看,怎么哭成这样?就问她,你哭什么?她说妈,姐姐骂我。很多家长一听姐姐骂,随口就说,姐姐,你怎么可以乱骂人?有没有这种情况?不能说大的永远是错的,那不对,那就没有道理了,不公平,我们要循著理智、循著道理处理孩子的行为。妈妈不疾不徐问她的小女儿,那姐姐为什么骂你?她说因为我玩她的玩具没有经过她同意,所以姐姐骂我。那是她有错在先。接著妈妈就说了,「用人物」,小女孩说「须明求」,妈妈说「倘不问」,她说「即为偷」,结果她一说完哭得更厉害,然后一边哭一边说妈,我不要当小偷。这个就是什么?共通语言,很好用。

  当孩子拖拖拉拉了,爸爸可以提醒,比方妈妈命令他,他都拖拖拉拉,这时候爸爸可以提醒他,「父母命,行勿懒」。有一个孩子早上叫不醒,叫半天,他妈妈突然想到儿子说他要学弟子规,要好好落实,突然在他的床前就说了「朝起早」,儿子说「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他自己就爬起来。有一个小女孩才四五岁,跟著外公、外婆还有舅舅、婶婶一起吃饭,她就跟她母亲说,妈,我要吃玉米。她的妈妈拿起来扒成两半,正准备要拿给她女儿,突然想到「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怎么可以先给孩子?她就刹车,拿给外公,拿给外婆,拿给舅舅,统统都分完了,最后一块放在她女儿的碗上。她女儿突然跳起来,暴跳如雷,为什么我是最后一块?你看小公主凶不凶?凶。她的妈妈不疾不徐说了,「或饮食,或坐走」,她女儿说「长者先,幼者后」,突然想一想,对,就服气了。建立这个共通语言。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