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一梯次)9(2)

我跟我母亲提到人生的考题不一样,我的考题在这一道,你的考题要反思了。我们都不是这一生才闻到圣教,一闻到佛号,欢喜得不得了,代表以前早就修过了,我妈妈一听,说对对对,你说得很有道理。我接著又问她,既然

  我跟我母亲提到人生的考题不一样,我的考题在这一道,你的考题要反思了。我们都不是这一生才闻到圣教,一闻到佛号,欢喜得不得了,代表以前早就修过了,我妈妈一听,说对对对,你说得很有道理。我接著又问她,既然我们不是这一辈子才听到,那为什么我们还在这里混?还在这里打转,一定有东西把我们的脚拉住了。妈,你最放不下的是什么?是什么?这个时候就不能把答案讲出来,要点到为止。这个点到为止能拿捏好,那个效应特别大,而且撞击执著,你不要说毕其功於一役,一次就要撞开来,这个不算道法自然,要循序渐进。这一段话是在我到海口以前跟我母亲谈的。

  到了海口过了四个多月回来,一进家门我马上跟我母亲说,妈,你修得真好,我母亲有一点搞不清楚状况,我接著跟她说,这四个多月来,我在那里做事完全不挂碍,代表你都没有烦恼我的事,我才能做得一帆风顺,因为母子连心。我妈妈听完笑得很开心,笑完以后对她有什么影响?人家称赞都称赞完了,我能不能再重蹈覆辙?不行。所以有时候称赞要称赞到点上。确确实实在我这一年多来,我的母亲对我相当支持,也很放心。

  世间的事绝对都是可以利益每个人,可以事事无碍,只是我们有没有理解到这个事实真相。诸位朋友,你相信你现在所处的境界是最好的境界吗?有人在摇头。当你真正相信:我现在所处的境界就是让我成就学问最好的起点,你有这样的心境,你才能理解到事事无碍的真相,你也才能心转境界,假如你不体认到这一点,很难不有患得患失之心,看到别人,你起了分别、起了比较,心就无法平息安住。我们的人生状态有比阿闍世王差吗?有没有?有比大舜差吗?有没有?有没有说我比大舜还惨?我比阿闍世王杀父害母还惨?没有吧。那我们既然境界比大舜还好,没比他差,但是大舜在这么惨的境界却能够当生成为圣人,障碍不在外在哪里?在内心有分别、有执著。假如我们明白到事实真相,生命当中所有的亲友都是来告知我们,我们还有哪里不足要磨掉,这磨掉了,习性放下了,才能成就道德学问,才能作圣作贤、成佛作祖,我们有这样的心境,每一个人都是老师、都是佛菩萨。当你有这样的心态,看一切人皆是菩萨,诸位朋友,你是谁?这个时候也点到为止就好。

  从这里我们就想到苏东坡先生那一个故事,他跟佛印是好朋友,有一天坐在蒲团上觉得自己身心轻安,境界很好,提笔写了一首诗,「稽首天外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诸位朋友,我们有没有在生活当中突然觉得境界真好,还在那里想要把时光留住,念了几天佛真清净,赶快保持不要出去见人了。写完以后也兴高采烈把这首诗送给他的好友,佛印禅师。因为两个人住的地方不一样,必须他的下人把这首诗送到禅寺去,而且过程还必须经过一条江。佛印看完以后马上给他回了一个字,「屁」,拿回去苏东坡一看,气得半死,本来从云层当中怎么样?直接摔到地上,很不高兴,气冲冲就往禅寺走,等走到了门口,看到有一对对联写著「八风吹不动,一屁打过江」,也没进门,生起什么?有生起惭愧吗?可能他心里想「你给我记住」。我们假如降服不了瞋恨心,那绝对不在道中,每天都在三恶道中想著怎么报这个冤仇。

  有一天跟佛印禅师一起打坐,他就问禅师说:你看我坐这个样,看起来像什么?禅师对他说:你看起来就像一尊佛一样,很清净庄严。苏东坡心里想,佛是最高了,这次我赢定了,就问佛印说:那你觉得我看你像什么?佛印禅师长得胖胖的,就跟苏东坡说:那你觉得我看起来像什么?苏东坡说:你看起来像一堆粪,像牛粪一样,因为胖胖的。苏东坡很得意,我是佛,他是粪,赢了,当然喜形於色。回到家里,妹妹一看,觉得心里一定有发生什么事,就问他到底什么事那么高兴?苏东坡把经过告诉他妹妹,他妹妹摇摇头说:哥哥,你这一次真是输到底了,输得太惨了。怎么会输?他妹妹说了,人家是心里有佛,见人是佛,大哥你是心里有粪,见人是粪。从这个故事当中我们也要清楚明白自己在哪里,心里面看到的都是贪瞋痴,那就是我们自己在这个境界;心里处处看人都是善人、都是菩萨,你就是善人、菩萨。万法由心生,诸位朋友,这一句宇宙人生的真相什么时候用上?什么时候拿起来观照?听老和尚讲课的时候才用是吗?真有道理,师长讲得真对,离开萤光幕用不上了,这样就不得受用,这样也无法提升境界,也无法契入一真法界。

  有一只小狗跑进了一个房间,这个房间四面都是镜子,它一进去马上看到四面都是小狗,它下意识就开始对著镜子上的小狗狂吠,它怕人家瞧不起它,欺负它,它就很凶,先下手为强。它叫得愈厉害,四面镜子的狗愈怎么样?愈凶狠,它又愈不甘势弱继续嘶吼、继续狂叫,叫了一段时间,声音没有了,它因为使劲的狂吠,暴怒会怎么样?伤肝,到最后累死了。从这个故事我们也要了解,我们所处的人事境缘就好比我们心的反射,就好比你在照镜子一样,你对著镜子笑,镜子里面的人对著你也微笑。人际关系就好比这面镜子对你的回应,你时时摆著一张哭泣的脸,当然镜子对著你也是在哭泣。从这里我们要省思,我们现在生活当中是笑脸多还是哭的脸多?假如是哭的脸多,要马上警觉,「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一切法从心想生」。确确实实这一些能够让我们契入真实的学问的教诲,都要能够如颜渊的态度一样,「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闻到一句好的教诲,「服膺」就是放在心上时时拿起来力行、拿起来观照,好。

  我们刚刚是从讲话要能点到为止,要「视思明」,观察对方接受的程度。也要相信得道者多助,相助的力量必然会随著因缘的发展而出现,我们要有信心。这一位老师她后来回去教了,教得很成功,现在还有专科请她去讲课。有一次她坐车回家讲课,回来跟两个路人,两个男士,一起搭车从文昌坐回海口,一路上她不忘宣扬文化、不忘广结善缘,因为看到这两位男士都已经是为人父的年龄,就开始跟他讲如何教育孩子。家长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只是他苦无方法,你真正把它讲明白了,谁不欢喜?听完,这两位父亲很高兴,她又马上从她的背包里面拿出了两本什么?《弟子规》。诸位朋友,人与人缘分难逢,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能够有一面相识都是得来不易,我们要珍惜每一份因缘。你跟他讲到让他能接受,假如不马上把方法给他,过两个礼拜之后,这些教诲又怎么样?烟消云散。体认到缘分不易,我们就会去惜缘,会去掌握缘分。我的车上就时时都有《了凡四训》,时时都有《认识佛教》,有好几种书,为什么要有好几种书?因为每一个人的家庭状况还有他对正法的认知程度不一样,要因材施教,因他的需要我们送不同的书,让他去接受、去领会。坐到海口了,每一个人是十五块人民币,正当这位老师要把钱拿出来,两位父亲马上阻拦,怎么可以再让你出钱?我们两个出就好。人心很善良。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