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00二年,全球华人在曲阜办了一场读经会,马来西亚、印尼,世界各地好多华人聚集,邀请范仲淹的嫡传子孙来当贵宾。这位范先生上台以后唱了一首歌叫「岳阳楼记」,当他唱到那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内心非常感动,我在想范仲淹在天之灵,他会觉得我这一生没有白走,我这一生的决定没有下错。他的人生价值千古流芳,不难,根源在他那一颗真诚的心时时都能提得起来。 文化的破坏不在於那一些废除文言文的人,孩子的叛逆也不在他们身上,我们追根究柢,孩子的怨气从大人言行不一致开始积累。相同的,一个国家社会以至於整个文化会被破坏摧毁,那一股小怨从哪里开始?几千年的历史当中没有出现这样的浩劫,也根本不可能出现,因为几千年的中国人多么的尊敬他祖宗的教诲,多么渴望能够学习领受,不可能去破坏。而这一场浩劫决不是三天、二天所成就的一个因缘,都是慢慢积累的怨气,到最后如黄河溃堤,一发不可收拾。为什么社会的人群对於文化有这些怨气?看到读书人嘴上讲的是四书五经,行为里面依然名闻利养、自私自利,他们看了内心愈来愈不服气。读书人是圣贤教诲的招牌,所有的社会人士如何对圣贤教诲产生兴趣,以至於去接触?从什么因缘才能来?从我们这些读书人的行持,才能让他产生效法,产生学习的心。假如读书人都言行不一致了,社会大众对於圣贤教诲会愈来愈轻慢,愈来愈误解,而这份误解可能是几十年,甚至於上一二百年所积累出来的。他人没有错,错在我们自己读书人的身上。 当我到海口,我都会有一个习惯,去参观当地有哪一些圣哲人的风范,还有他的遗迹,我会主动去找。读书人真的把经典演出来,绝对可以达到《中庸》里面说的「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都一定可以达到教化一方的效应出来。那我们去参访,去跟这些圣哲人学习,必然能跟当地的人民距离拉得更近。我到福州就去参观林则徐纪念馆,在海口就是参观海瑞墓。我们都听过有一出戏剧叫「海瑞罢官」。明朝末年,政治腐败,但是海瑞依然清廉,公正不阿,他是真正把德行演出来。海瑞每次要到一个地方就任官职,当地很多的恶霸、贪官污吏不等他到,统统赶快溜之大吉,知道海瑞那种刚直必然会为人民谋福利,不会让他们这么嚣张,那一股正气马上就让一个地方整个风气开始转变。虽然在海瑞从政的过程有起起浮浮,但是每次在低潮当中依然不忘为人民谋福利,还是继续提升他的学问,还是随缘随分去解决人民问题,等当政者脑筋比较清楚了,一有机会,继续好好报效国家。 海瑞年纪很大了,还到南京就任工作,后来因为身体太虚弱了,就去世了。中国人非常重视落叶归根,海瑞的遗体就要移回海南岛,在移回的路途当中,所有南京的人民自动穿上丧服给海瑞送行,当时候的场面,历史上记载「如丧考妣」,好像死了父母一样的悲伤。诸位朋友,当读书人都像海瑞一样,都像范仲淹一样,中国文化有没有可能有浩劫?有没有可能?不可能,来拥护支持都来不及了。确确实实,「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家长,因为他对於处事做人这些道理体会、了解的深度、广度不够,假如他能体会到患得患失对一个人生命当中能量的耗损有多大,他就会重视引导孩子不要有患得患失的心态,他一定会把《了凡四训》拿给孩子看,告诉孩子「一饮一啄,莫非前定」,只要你断恶修善,积极的去造福人群,生命绝对可以掌握在自己的手上,能够求什么得什么。当然这个求是要为众人去求,感应会相当的快。家长这一方面的认知不够,甚至於我们自己在教孩子弟子规,在教孩子四书五经,当下你自己相不相信你可以契入这样的境界?诸位朋友,你相信吗?当我们自己都不相信,你相信你的孩子能做到吗?昨天我们讲到「信为道元功德母」,成人的信心不足,他也会觉得这些行为、这些德行,应该对一生影响没有这么严重。他的信心、体认不足,他就不能把这么重要的事摆在第一位,而他的内心确确实实也没有相信他可以做到成圣成贤的境地。 从事教育者一定要打从内心相信「人之初,性本善」,很多老师说我很相信,没有状况的时候都很相信,是不是?真正学生一些很偏颇的行为出来,那一颗信跑到哪里去了?就跑到九霄云外去了。为什么孩子会有这些偏颇的行为出现?《三字经》前面几句话把人生的道理讲得怎么样?明明白白。「苟不教,性乃迁」,那是习性,不是他的本性。如何让习性去除?如何让本性彰显,用什么方法?教学。所以「教之道,贵以专」,又了解要透过教育,而教育要专,因为理智、智慧是从定中才能够开显。你不专,学得很杂,心都散乱,怎么可能会长智慧?我们在念每一句经文有没有感受百千万劫难遭遇?几句话就把人生的纲领都帮你抓好了,我们再不干那真是这么大的福分当面错过。 有一次刚好,我在上师范院校,老师出了好像是十二个题目,让我们同学进行讨论,一个题目四个同学去准备。刚好我是五号,分在第二组,一到四第一组,五到八号第二组,我是五号坐在这里,六号的同学坐在隔壁。老师念了十二个题目,其中有一个题目叫「色即是空,空得了吗?」这个题目一听到,假如没有深入经典,没有接触圣贤的因缘,他有想过这种问题吗?不可能有。所以我就起了一个念头,你要叫人家来听讲经还不见得请得到,现在是他们乖乖坐在底下听,这个机会太难得了,我就跟我旁边这个同学说,待会儿我们一定抽到「色即是空,空得了吗?」我话才讲完,我们老师抽起第二支签,第二组「色即是空,空得了吗?」我的同学嘴巴张得大大的,吓了一跳。确确实实,你的真心是能感,境界是所感。后来那一天我就穿得西装笔挺,打著领带,穿得夏天汗流浃背,给他们谈了这一堂课。 我找了四张照片,第一张照片是我二三个月大的照片,当然你们现在看一定感受不到,我那时候还是白白胖胖的,很可爱。诸位朋友,你看到这一张的时候,你相不相信「人之初,性本善」?天真无邪的眼神,不要怀疑。第二张照片是我差不多五岁左右的照片,那时候刚好跟家里人去佛光山游玩,佛光山沿路都是阿弥陀佛的接引像,都是比这样,结果我那一张照片就是站在一路上佛像的前面比了一个手势,这个手势照下来,这是五岁的状况。再来有一张高中的照片,看起来就愈来愈难了解「人之初,性本善」。你看那个高中生,表情都要装酷,不够酷人家还瞧不起你,对这个人生的态度都误解掉了。最后一张照片,是当时候我也曾经有一段在商业里面做事业,你看到这张照片更不相信了,因为商人的脑袋里面装的是什么?很多都是钱。对你微微笑,对你很有礼貌,动机在哪里?很多课程说你要对顾客微笑,要给他最好的第一印象,这样你生意才做得好,他口袋里的钱才会到你的口袋里来。这样来学礼敬、恭敬,学得好吗?因地不真,果招迂曲。当他上完课,上那个课还挺贵的,要几千块钱。上完课,一去见客户,笑得嘴巴都合不起来,但是皮笑怎么样?客户鸡皮疙瘩掉一地,不真实,不是从内心真诚流露出来。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