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传统文化与建构和谐社会3

传统文化与建构和谐社会,幸福人生讲座

幸福人生讲座—传统文化与建构和谐社会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三集)  2005/4  中国地质大学  档名:52-143-03

  大家晚上好!诸位同学,凤凰要飞了,凤凰是谁?中国人,是不是你?是。首先哪一只凤凰要先飞?我们自己要先飞。所以中国文化说的「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根本」,修谁的身?修自己。当我们每个中国人都从自我的修身开始提升的时候,那将可以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君子务本」,根本就一定要从自己做起。我们要了解整个中国文化为什么会退丧下来的根源在哪?在知行不合一。假如在这一、二百年所有的读书人都知行合一,中国文化会不会败丧下来?支持都来不及,所谓「桃李不语,下自成蹊」,还有可能来破坏吗?

  我每到一个地方会去看当地的人文,因为当地有一位圣哲人出现,都将可以教化一方。所以我到海口去的时候就去参访当地有位圣哲叫海瑞,明朝的一位忠臣,我们一定都听过海瑞怎么样?罢官。那当时我走进去的时候,看到哪一句话?我们当老师都有一个坏习惯都会考试,你们第二节没专心听,哪一句话?来,掌声鼓励!很认真听,「粉身碎骨全不顾,只留清白在人间」。海瑞用他的一生演出了什么德行?廉洁有守,为国为民的德行。

  所以弘扬文化是用说的还是怎么样?做更重要。假如只有说而没有做,不只对文化没有贡献,还会让他人瞧不起文化。现在对中国文化认知清楚的人多不多?不多!假如现在我们开始学习,结果回到家里也不孝顺父母,这样不只没有弘扬文化还毁了文化。你爸爸妈妈会说:学中国文化学成这样,学《弟子规》学成这样。那就麻烦,不只无功,还有过失。

  诸位同学,你这个礼拜早上有跟爸爸妈妈说早上好的举手?好,孔夫子说举一隅要以三隅反,「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我们要举一反三,问候父母是一个孝心,一个恭敬心。那在学校里面,谁是我们的父母?老师,你们没听过一句话吗?孺子可教也。所以我们这一份恭敬心可以对我们的师长,有跟老师说:老师,早上好,昨天睡得好吗?有没有?你看都没有。假如有很多同学都这么问,我们一定可以发现地质大学的老师那一天走路都是用飞的,心情太愉快了。对一切长辈我们都可以把这一份孝敬之心提上来。所以真能力行一定可以提升自己,一定可以感化别人。

  所以海瑞一生为国为民,他要到的地方还没就任,当地所有的贪官污吏,还有地方这些社会比较霸道的人,统统都先撤离了。因为他们知道海瑞来,他们绝对没有生存的空间,自己就走了。所有的人民都非常爱戴他。当然,他的一生也宦海沈浮,有时候也被领导者误解,但是他丝毫不减效国之心,后来也都被朝廷大大的启用。他最后一任是在南京当官,结果在任内就去世了。因为中国人重视的是落叶归根,所以他死后就要把他的灵柩运回海南来。当要离开南京的时候,万人空巷,所有的人民都穿著孝服帮他送终,如丧考妣,就像死了自己的父母一样。当我们每个读书人、每个知识分子都真正把圣贤的教诲做出来,这是真正弘扬中国文化。所以学贵力行,学问贵在能够身体力行。

  在唐朝时候有个读书人叫白居易,他晚年学佛。那「佛」是什么?中国字我们看一下,他晚年学佛,这是形声字,我们六书造字是含有人生的智慧在里面,左边一个「人」,右边一个「弗」,所以佛是什么?佛是人修出来的叫佛,在印度话叫佛陀耶。用中国可以理解的文字解释,这个佛的意思就叫觉悟的人;再白话一点,叫明白人,当一个明白人。我们来看一下,学习、学习,这个学就是学什么?就是学觉悟。「读书志在圣贤」,圣贤是什么?就是明白人。圣贤人不是供得高高的叫圣贤人,圣贤人是在当儿子的时候知道如何当一个孝子;在当先生的时候,如何当一个好先生他明白;在当父亲的时候,他知道如何教育好他的孩子,这叫圣贤人。

  我们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非常有包容性,所以在这几千年来各种宗教文化一进入中国都融合成一体。在清朝时候,曾经儒道释三教也发生一些冲突、一些批评,互相批评。那时候的皇帝雍正写了一篇「上谕」就提到这三教「理同出於一原,道并行而不悖」,这三教的教化统统是同一个根源。哪个根源?「人之初,性本善」的根源。所以诸位同学,中国没有宗教,中国所谈的教都是教育,一家之言。这个「宗教」的名词是外国传过来的。在中国的宗教是什么意思?宗是指禅宗,教是指教下,都是修学教育的学科、法门。所以中国人重视的是教化的工作。所以读书人在这三教的薰陶之下,不断提升自己的学问。

  所以白居易他就上了高山去请教鸟窠禅师,那是当代的一个高僧。诸位同学,为什么很多读书人都要上山去请教高僧?这都有原由的。因为古代的高僧要出家,这些出家人要出家必须先考试,而这个考试的难度跟科举差不多,所以他必须考过了这个试,国家发给他一个证书,你们都不知道?对!发给他一个证书,然后他拿著这个证书可以到各地的佛寺去住,他有这个资格。他只要考过了,他出家可以所有的佛寺都应该给他住,所谓「十方来十方去」,十方道场,都有这个规定。出家人的道德学问特别高,所以当地的一些官员都会去跟他们切磋。

  这个规定现在有没有?没有。谁把它废除的?清朝有个皇帝特别喜欢佛法,叫顺治皇帝,他好几次都出家,后来好像也出家了。他就觉得出家很好,所以希望所有的人,只要有愿意的就让他来出家。他的心好不好?好,那好心会不会做错事?所以要有智慧,不是当下你觉得好就好,你还要看到它往后的影响。智慧是可以高瞻远瞩。他的用心很好,所以好,谁都可以出家,阿猫跟阿狗也可以出家,整个弘扬佛学的素质马上怎么样?快速下降。所以很多人一接触到出家人都说:你是不是有哪里想不开?你还是不是受到什么刺激才出家?这个我们要对文化了解。

  出家人是一个行业、是一个职业,他们是搞教育的。他把头剃掉只是告诉你,他是代佛陀说法。我们了解一下,西方的佛陀一生做什么事?他四十九年都教书,是一个彻彻底底的教育者,社会教育工作者。出家的人是干跟佛陀一样的教育工作,所以那是行业。我们要尊重他的行业,他的价值。所以你看一个好心却把佛门的素质整个都当下来,这叫正中偏。所以这个善你要会判断,不然会以善心行恶事,这叫正中偏。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