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文言文—开启智慧宝藏的钥匙(第三集)(5)

「建书院四十间」,这个功德无量,四十间书院从建到现在,不知道有多少读书人受到利益,这些功德都记在他窦家的阴德上面了。而且「聚书数千卷,延礼文行之儒」,延礼就是非常恭敬隆重的去请到,文行就是,文,有学


  「建书院四十间」,这个功德无量,四十间书院从建到现在,不知道有多少读书人受到利益,这些功德都记在他窦家的阴德上面了。而且「聚书数千卷,延礼文行之儒」,延礼就是非常恭敬隆重的去请到,文行就是,文,有学问,行,有德行的大儒来。「以育四方之俊」,来教育这些有缘的学子成为好的人才。「其贫无供顿者,资给之」,这些读书的孩子贫穷到没有办法吃饭、没有办法安顿的,他都拿钱给他们。所以「赖以成名者」,就因为他的帮助让他们有得吃、有得住、有得读书,而最后成就德行跟功名的人,「前后接踵」,就是形容数量非常多。

  「复梦祖父告曰」,又梦到他的祖父说了。「数年来,上帝以汝有阴德」,因为你有阴德,积累了这么多善行。「名挂天曹」,他在天界已经挂名了。「延寿三纪」,一纪是十二年,他延寿三十六年。「赐五子荣显」,他五个孩子都会很有成就。「福寿而终」,这一点很重要。我们说五福临门,这五福:财富、健康、长寿,还有好德,最后一个叫考善终,翻成白话叫好死。死的时候都没有病痛,睡著就走了,坐著就走了,这个五福里面最重要的一福。「言讫」,他讲完,「复嘱公曰」,他的祖父又嘱咐他。「阴阳之理,大抵不异。善恶之报,或发於现世,或报以来世,或受之子孙。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所以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我们对这个坚信不疑,所以他的祖先说,「此无疑也」,不可以怀疑圣贤人的教诲。

  结果他愈来愈积极,「愈积阴功,以谏议大夫致仕」,致仕,等於是说他当官,最后还当到了谏议大夫这么高的职位。「年八十二」,跟亲友道别,「别亲友」,谈笑风生,BYE-BYE,我要走了。当天坐著就走了。真自在!而他的孩子,「仪、严、侃、偁」,这个字念称,称赞的称的读法,「僖,皆登卿侍」,就是都当到了部长、副部长这种高官的位置。「八孙皆显」,五子八孙都非常的有道德学问,也有富贵。「范文正公书其事於册」,范文正公把他的事迹写下来,记在自己的家道里面,告诉他的子孙,要效法窦禹钧窦公。

  我们看,窦公一生的风范跟他的家道,不只利益他们,后面宋朝的范仲淹还以他为榜样。所以诸位学长,大家也要立榜样,以后的人效法我们家族。所以两百年之后,在我们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你们的子孙会走上台来做一个汇报,「当初两百年前,我的爷爷,我的祖先就是一起研讨古文班,之后发愿要弘传正法,弘传儒释道的教育,我们现在都接受他的教诲,现在家里福报很大,今天还有机会跟大家做汇报」。这个时候,底下的人听到,「哦,原来是两百年前某某公的后代」,马上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所以现在诸位的努力,种下了善种,两百年之后会开花、会结果。

  这是由家族带动了社会的良善,示范了天下为公,讲信修睦,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好样子。我们再看一百一十页,范文正公。真是有志气,人家以窦公为榜样,做得也非常的优秀。「范仲淹,字希文。少孤甚贫」,他两岁父亲就去世了,非常的贫穷。而范公之所以有这么好的德行,其实我们非常感佩他的母亲。两岁被家族抛弃,一点怨言都没有。范公母亲的德行,那是相当的不简单。不只没有怨恨,反而化悲愤为力量,期许自己的孩子,「你以后真有出息了,一定要照顾所有困难的族人跟朋友。」范公也确实做到了。所以母亲的德行,影响了孩子的人格,也影响了这个家族的命运。我们想一想,假如范公的母亲从小就是骂他的族人给范公听,范公还会不会出来?就出不来了。所以诸位女士,现在要骂人以前,要想,一骂出来就完了,下一代的德行就完了,就不骂了;要生气了,那下一代就完了,好,不生气了。这个向范公的母亲学习。

  而且范公很孝顺,非常的用功读书,他希望赶紧接母亲认祖归宗。所以「日食虀粥一角」,这个虀就是把韭菜、姜、蒜把它切碎,跟著这个粥一起吃。一天只吃那个粥煮烂以后,干了,切块,他只吃一角,非常「勤苦读书」。「便以天下为己任」,为什么读书能有这么高的学问?也跟他志向有关,以天下为己任。而且范仲淹的祖上,在汉朝是范滂,范滂的风范就是「以天下为己任」。你看这个家道非常有承传。所以他常常自己诵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个「士」是指读圣贤书的人,有这个胸怀。

  「尝谒相士问云」,这个「尝」是说他曾经,见到了一个算命的人,就问他。「能作宰相否」,我能不能作宰相?宰相那个时代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个相士一听到,可能还没调整过来,「这个人这么狂妄。」相士说,不可。「再问:能作名医否?相士讶之曰」,算命的很惊讶,「何前问之高,而今问之卑也」。你前面说问宰相这么高,怎么现在一下子只问能不能做个医生,名医呢?「曰:惟宰相、名医,可以救人」。这个字应该是「能作名医否」,这个字打错了,名医。这个相士「赞曰」,当下这个算命的感觉到他的心境,非常的佩服他,赞叹他说,「君仁心如此」,就一心为人民著想,「真宰相也」。果然,他以这种心境去读书,大通六经的经义,他都掌握了。所以「举进士第」,考上进士。「为秘阁校理」,秘阁校理可能还管一些重要的经典文物。「博通六经」。我们看,范仲淹先生有这么大的成就,还在於他厚积薄发,积累得很充实。「学者多从质问」,很多读书人都向他请教。「为讲解不倦」,他都尽心尽力为他们解说经典的义理、圣贤的风范。

  从这里我们看,范仲淹先生他是时时,不是他出名以后才选贤与能,不是。他还没有很高的位置,他就时时在选贤与能,这些读书人都是未来国家的栋梁,把学问充分跟他们切磋,让他们以后都能成就道德。所以孟子说,「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一个人能够时时成就别人,让人能成为团体、社会的栋梁,这是真正仁爱。因为成就一个有道德的人,他在团体的贡献会很大,以至於他以后为官,他能利益一方,这是真正爱百姓、爱大众。所以大家以后随时带本簿子,学的东西把它记起来、多复习之外,看到哪些人特别好,为自己的团体举人才,为弘扬传统文化举人才,都把他记下来,以后有机会了,帮助他、推荐他、成就他,这就是仁慈之心。或者是你们现在教的那些小朋友,一看,长得有点像范仲淹的胸怀的,记下来,以后多向我们马来西亚中心推荐。这些人好好培养,放假的时候,给他们办个营队。现在就要培养,不是以后培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好。我们先休息一下,我们从几百年前先回来一下,先喝杯水,待会我们再到宋朝去跟范仲淹学习,谢谢大家。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