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文言文—开启智慧宝藏的钥匙(第一集)(2)

立志,我们就想到孔子的一段教诲,「不知命,无以为君子」。我们学习古圣先贤的教诲,我们的目标就像《弟子规》说的,「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我们的目标就是要成圣成贤。当然,一看到「圣贤」两个字


  立志,我们就想到孔子的一段教诲,「不知命,无以为君子」。我们学习古圣先贤的教诲,我们的目标就像《弟子规》说的,「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我们的目标就是要成圣成贤。当然,一看到「圣贤」两个字,我们不要觉得它很遥远。什么是圣贤人?做什么像什么,在家是个孝子,是个好先生,是个好太太,是个好父亲,是个好母亲;在外是个好领导,是个好下属,是个好公民。他做老师一定是一个好老师,做医生一定是一个宅心仁厚的医生,他在各行各业都是慈悲为怀,给那个行业做出表率来,这是圣贤。所以圣贤不是遥不可及的,是我们每一个人当下真心的去敦伦尽分,达到圆满就是圣人。当然学圣人以前,在儒家的标准先学君子,君子再提升是贤人,贤人再提升就变圣人。就好像世间读书,你先读大学,再提升读研究所,再提升就是最高的学位,就是博士学位。那我们最低的标准,学君子。

  不知道大家对君子这两个字熟不熟悉?熟悉。我们以前小时候说要做翩翩君子,温文儒雅的君子。我记得那时候读《论语》,君子跟小人的句子特别多,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印象?「君子喻於义,小人喻於利」;「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很多这样的句子,可能几十条都有。那些君子的句子,都是指导我们,君子是怎么立身处世的。我那个时候念了不少句,可是心态不对,经文很难受益,心态错了,愈读愈堕落。所以你看心是根本,一个人有成就那一定是他心态对,绝对不是成就以后再来改变心态,不可能。就好像一个人事业要成功,他一定要谦卑,绝对没有人说成功了以后再来学谦卑,那不可能。他只要不谦卑了,他不可能成功,他走到一半,自以为是,就出状况了。

  所以相同的,我们学习经典,假如心态不对,也很难得利益,甚至会愈学愈后退。比方我那个时候学的时候,我念到「君子」,我就会想君子、君子,就想到自己;我一念「小人」,小人、小人,这种心态就绝对错误,第一个念到君子就想到自己,这叫傲慢,这叫错估自己的境界,觉得自己挺好,其实错了;念小人就想起别人,那都把别人的过失放在心上了。这个师长常说的,最傻的人就是把这些垃圾都放在自己纯净纯善的心中。这样傻不傻?很傻。我们要不要继续傻下去?不要。好,今天我们准备了一台垃圾车,就把我们这些错误的态度统统倒掉,不要再带回去了。这叫学贵力行,懂得道理了,当下去做;明白了,就把习气放下,当下自己就得利了。所以这个心态不对,读了这些句子反而增加了自己的傲慢,都看人家的过失。心态转过来,念君子的时候就想到别人,对,那个人做到了,这个人做到了。念到「君子喻於义」,我们就脑子里都呈现别人的榜样,这叫「见人善,即思齐」。念到「小人喻於利」,马上对照自己,这每一句是讲我的,不是讲别人的,一看,自己确实还有私心,还有自私自利在,赶紧随著读这一句话,把这个习气调伏掉。所以一开始学习的心境非常重要。

  我们今天来谈如何以很好的态度来学习。我们刚刚讲到,首先第一个学贵立志。而君子他立志,君子他知他这一生应该有什么样的使命、什么样的天命。人知道他这一生有什么使命、有什么目标,他走的每一步很有方向,很踏实。大家有没有感觉,现在的年轻人都不知道他这一生要干什么?好像每一天就把二十四小时给混过去,用玩乐把它给挥霍掉。不能怪年轻人,他从小就没有被引导要有使命。比方说,我们几千年来每一个人他在大的家族里面成长,每个人从小就觉得我要光宗耀祖、光耀门楣,他从小就很有方向、很有目标。他要去达到这样的目标,他会鞭策自己好好读书、好好提升,以后有了学问,才能做更大的事、更有意义的事。现在家庭缺乏对孩子这样的引导,反而都溺爱孩子,他就没有志气,他就没有使命感。

  像我父亲那个时代的,家里比较贫穷,从小读书都不用人家催的,就期许自己好好读书,以后可以奉养父母,可以照顾兄弟姐妹,而他们也确实是做到了。所谓「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人有志向,又很坚定有恒心,都能够达到他人生的目标。所以古代君子知道他家族的命运跟他有关,他得要努力,他得要做好的榜样,他才对得起祖先。那这个家族再扩大就是整个社会。我们自己面对现在国家社会的命运,我们明不明白?这个国家社会以后会怎么样,大家可以预料得到吗?读了经,我们从经可以推一个人的命,也可以推整个社会国家未来的命运。今年就特别明显,各地都传来水灾、旱灾,尤其地震,次数好像六级以上差不多十次左右了,这可能在近代以来从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所以我们明理了,知道这些灾难主要是因为人心不善,所以在《尚书》当中,都把这些道理给我们点得非常透彻,「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所以风调雨顺还是灾难频传的根本原因,是人心善与不善招感来的。这很难得,最起码我们从经典当中我们这一生不会糊里糊涂,不会只是在那里担忧受怕,我们懂得了这些道理,我们可以从自己做起,我们可以扭转干坤,我们可以力挽狂澜。诸位学长,这些名词你们都是考试的时候才用是吧?你不觉得这些成语在我们这个时代是再贴切不过了嘛。甚至於我们不做了,会怎么样?那地球没救了,「覆巢之下无完卵」。大家希不希望你的孩子遇到的是更惨的灾难?你们没反应,你们还有没有良心?连对自己的孩子、孙子都提不起关心,那这大慈大悲怎么修?所以摆在我们眼前,我们有一分道义要去扭转整个人心的颓废。「见义不为,无勇也」,看到了就是我们的责任!

  我记得有一次见到一位女校长,她的学校,她是管初中。孩子在初中的年龄是最不好带的,高中算大一点,小学年龄还小,就是这个要大不大要小不小的年龄特别难带。我们在座有没有初中的老师?初中的老师真的是菩萨道,孩子都不好管教。结果她的学校一个中辍生都没有,那个年龄很多孩子都不来读书,在外面流连忘返,她跟老师们很有爱心,把那些孩子都找回来,教他们一些特别的技能,把一些做人的道理告诉他,没关系,你不要考高中都没关系,但是你一定要接受这些道理,学一些能力。校长、老师用心,孩子可以感觉得到。其实那些所谓的不听话的孩子,他其实只是缺乏爱而已!真正感觉到家庭、老师的爱,哪有人希望自暴自弃、自甘堕落?所以这个女校长不简单,她是真正有孔子教诲的精神。我们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尽心尽力,这个校长尽心尽力;恕,宽恕、体谅。这个「恕」字,上面一个如,下面一个心,设身处地如其心去感受他的心,这叫恕道,感同身受。这个校长会想,这个孩子现在很痛苦,我们再不好好教他,他以后的人生不堪设想。这是为这个孩子的人生著想,恕道。再来,为他的父母著想。因为这个校长也是人家的母亲,她可以想到,当孩子都在外面接触不好的人事物,他的父母每天在家提心吊胆,我们都是为人父母的人,她能体恤人家父母的心情。再来,为社会著想。这些孩子不导到一些做人处事的道理上来,那现在污染这么严重,一下堕落下去,以后可能是社会的隐忧。所以这个校长很认真,所有的孩子她都用爱心把他找回来。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