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校长,大家下午好。 大家刚刚有没有休息一下?有没有刚刚静坐睡着的?那是太辛苦了。睡着好,人在最疲劳的时候能睡着,休息的效果最好,用西方管理学叫“投资报酬率最高”。而且我们下午上课是最辛苦的,尤其这个时间上课,假如长期疲劳就特别容易累。所以诸位校长,待会真的累了,不要撑,撑了之后一、两个小时都在半梦半醒当中,这样对身体也不好,要睡就痛痛快快地睡。但是我们要有一个默契,待会大家真的太累了,睡的时候要前后点头,你们这样点头,我会越讲越有灵感。千万不要左右晃,这个左右晃我边讲,这个左右晃说“不对不对”,这样我会讲不下去。而且左右晃会撞到旁边的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而且其实人跟人他是会互相影响,随时在影响。大家有没有经验,有一个人打哈欠,奇怪了,突然间两、三个人一起打哈欠。所以一个人提起精神,旁边的人也会觉得振奋。一个人打瞌睡,可能旁边的人也会觉得:嗯,好像我的眼睛提不起来,会互相影响。 有次跟一个同仁,我们从北京到山东去讲课,他开车,我坐在旁边。有一段时间我就特别困,就在那打瞌睡。我醒过来以后,他突然有一个领悟,他说:“我刚刚觉得好困,几乎都快撑不下去了,可是你一醒过来我好像就不困了。”所以他有一个领会就是,刚刚的困是被我拉过去的。结果我一醒过来,他好像就不困了。 所以,其实教育是正己化人,感化他人,而且是随时随地。那天我们听一位老师讲到:她说她的弟媳妇,刚好孩子有天进入家里的书房,小朋友不懂就把很多书拿下来放在桌上,在那翻啊翻啊,很乱。妈妈走进来,看了火就上来了。其实这个教育,要教育小孩不能发脾气,要发脾气就不要教小孩。只要发脾气了,教育孩子或者教育下属,都不会达到好的结果。一发脾气,他只记得我们脾气很大:“哎呀,今天真倒霉被妈妈看到了、被校长看到了。”校长讲了哪些重要的话、道理,一句也没记进去。妈妈火气上来就说了:“翻什么翻,又看不懂,出去出去。”接着妈妈自己一本一本放回去,边放边在那里唠叨。 隔天姑姑刚好在书房看书,拿了两、三本正准备好好来阅读,就看到这个小男孩走进书房:“看什么看,翻什么翻,又看不懂。”这个话就不像是两、三岁的孩子讲出来的话,一听就知道谁讲的?他妈妈讲的。有教育敏感度一听就知道。当然这个时候不能说妈妈错了,在小孩面前要隐恶扬善。接着就把孩子叫过来:“这个书是可以翻的,慢慢地你也会看懂,但是要有规矩,你拿的时候它本来放在哪里的,看完一定要把它放回去。”“读看毕,还原处”,他的生活习惯就是这样养成的。 我们看很多孩子从小没有养成这个“置冠服,有定位”、“读看毕,还原处”。很多东西就乱放,突然要找哪一个重要的作业、还是书籍,找不到翻半天,最后还发脾气,全家都遭殃。有没有?一个好的习惯影响很大,不止全家遭殃了,假如他刚好处理一个重要的事情,结果出状况了,他的公司可能都要遭殃。所以做人做事才是他以后事业成败的关键所在。 同样的一个情景,会教跟不会教差非常地多。所以,今天我们第一线的老师,假如校长能够在这些每天发生的事当中,引导老师应该怎么样去引导小孩,那可能小孩每一天都在增长他的智慧跟做事的能力,这个叫机会教育点。 诸位校长,你们听到这个名词的时候,是在看哪一本书的时候看过“机会教育点”?其实这一句、这一个原理,在几千年前我们的老祖宗在《礼记·学记》当中就有讲到这个教育的理论。叫“当其可之谓时”,叫及时法;“禁于未发之谓预”,这叫预防法。这些重要的教育理论在经典当中本来就有。而我们近代这一、两百年,华人丧失民族自信心,中国人丧失民族自信心,都觉得外国的月亮比较圆。所以这个预防法,我们可以想到三岁看八十,从胎教就开始教,三岁以前就把做人做事的德行给扎根扎好了,七岁看终身。我们老祖宗是拥有五千年教育的智慧、教育的经验、教育的方法,还有教育的效果,代代都出圣贤人。 我们从最近的清朝,清朝出去留学的学生有120多人,是国家公费派他们出去的。而这120多人回来,每个都是各个领域的顶尖人物,这个值得研究。像什么火车的、水利的,都是这一百多个人回来之后成为顶尖。因为他们出去以前,就已经有德行的基础,就有对国家的使命跟忠诚,所以他学什么东西都有源源不绝的动力。可是我们现在这么多到欧美去留学的孩子,回来之后哪一个人成为顶尖?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还是出去以后都不想回国来报效?出去以后染上很多坏的习惯,把父母的钱一包一包,就好像倒在太平洋、大西洋当中,就流掉了?所以这个根源在哪?德行是重点。而现在的教育现况,所有在考试当中成为榜首的人,不管是在台湾、还是在大陆(马来西亚情况我比较不清楚),他只要是考试的榜首,基本上没有一个成为那个行业的顶尖。为什么他的成绩最优秀,他却无法成为顶尖?因为他只是会考试,他不见得会做人。 诸位校长们,你们看看以前考试都考第一名的都是什么情况?下课都不出去,拿着书一直看一直看,这是一种。另外一种是什么?会做人、会生活、也很会读书。这样的人他后来的表现,越高年级,甚至出社会他的表现越突出,因为他有德又有才。可是假如我们不重视德行的话,他成为一个考试的机器,最后他连跟人沟通的能力都不见得具足。 所以从清朝末年这个历史当中给我们启示,历史让人有见识,看事情看得深远。有一本历史书非常有名,叫《资治通鉴》。这一本历史是司马光先生写的,他编的。大家知不知道司马光先生?就是把水缸给打破的那个小朋友。大家注意,他这么小的年纪就这么样冷静、沉着,从哪里来?家庭教育来的。大家都一哄而散,他非常冷静:怎么把这个小朋友救出来?这个是他仁爱心的表现。而他编这一套书花了19年的时间。我们有时候了解古人的一生,佩服得五体投地,为什么?他是宰相,他的工作日理万机,为什么他还能编这样的历史巨作?我们都感觉他们的时间到底怎么挤出来的?其实人真的有心的时候,什么不可能的事情都会在他的生命当中变成可能。因为他有一个源源不绝的动力,就是爱心。假如我们的孩子真有这个爱心,他的一生绝对会有贡献,会幸福。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