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士兵烧了将军的鬓发,会有什么后果……(3)

假如坏脾气像一棵毒树,每天在毒害我们,我们是每天摘两片叶子或者摘一枝树枝,还是直接从根部把它砍断?我们若能立定心愿:“从今天开始,任何人都不可以让我生气。”当下就会发现“日日是好日,人人是好人”。 《

假如坏脾气像一棵毒树,每天在毒害我们,我们是每天摘两片叶子或者摘一枝树枝,还是直接从根部把它砍断?我们若能立定心愿:“从今天开始,任何人都不可以让我生气。”当下就会发现“日日是好日,人人是好人”。

《易经》有言:“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夫妻同心,他们讲出来的话都会让人觉得芬芳。在一次课程中,主持人访谈一对很恩爱的夫妻。先生说,他最大的福气就是娶了他的太太,而太太也觉得自己最幸运的事就是嫁给她先生。先生就谈到,有时他会替太太感到委屈。“我太太被我母亲误会了,还跪下去给母亲道歉。我当时就觉得她太委屈了。”太太接话:“不委屈,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婆婆是我们家的宝啊,她若气坏身体了,是我们家最大的损失,我只想着怎么让我婆婆的火气赶快降下来。所以赶紧跪下来道歉。”

心中无我者,就不会有委屈。

长远来看,当婆婆搞清楚事情原委后,会反应道:“我错怪媳妇了,她还跪下来给我道歉,这种媳妇儿去哪找啊?”婆婆跟媳妇自然就变成母女了,谁都不吃亏。而太太忍辱的功夫越高,谁会最佩服她呢?当然是孩子。

我没见我母亲发过脾气,但是我知道母亲承受了很多的委屈,可是我们打从心里感激母亲,佩服母亲。所以人不要争一时,要争整个家庭的和谐,要争给孩子最好的德行榜样。事实上,忍住脾气,最受益的就是自己,身体不会受损,德行会不断地提升。所谓观德于忍,一个人的德行能不能不断提升,看他忍辱的工夫。  

六忍:
楚庄王因包容救了自己一条命

既然忍能够调伏坏脾气,那怎么忍呢?刘余莉教授总结了“六忍”——慈忍、力忍、忘忍、反忍、观忍、喜忍。

一、慈忍:忘了自己,只想着对方。比如儿媳受冤枉后,还在婆婆面前下跪。

二、力忍:快发脾气了,赶快压!压不住导致火山爆发怎么办?压不住,马上离开现场,“我要上个厕所”。

三、忘忍:度量大,宰相肚里能撑船。所谓“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德不广不能使人来,量不宏不能使人安。”一个人的事业能够做多大,绝对跟他的度量成正比。度量很小,人家跟你相处压力就会很大,就留不住人了。

古时有个大臣叫刘宽,非常宽宏大量,家里的人没有见过他生气。有一天,刘宽的太太交待婢女,把肉羹汤故意撒到刘宽的朝服上试探他。婢女照做了,刘宽马上站起来,第一反应不是呵斥,而是问:“有没有烫到你的手?”

古人周文灿度量也大。一天,寄居在周文灿家的哥哥喝醉了,回来不分青红皂白就打他。邻居看了抱不平。周文灿却拦住了大家:“你们不要离间我兄弟的感情,不能说我哥哥不好。”由此,我们可以看得到文灿的修养。请问,文灿吃不吃亏呢?想一想,这个剧情继续发展下去,当他的哥哥酒醒得知此事,能不被弟弟的德行所感动吗?所以家不是讲道理的地方,而是谈包容、谈情义的地方。家里谈理气死你,谈情义就互相疼爱。

度量,在治国中也至关重要。楚庄王宴请群臣时,突然一阵风把所有的蜡烛给吹熄了。有一个臣子可能喝多了,就拉了楚庄王妃子的衣服。妃子也非等闲之辈,马上就把此人的帽带给拉下来了,然后让楚庄王赶快把灯点亮:“谁没有帽带,谁就是拉我的衣襟的人。”楚庄王却对着群臣说:“今天假如没有痛快喝酒把帽带给扯断的,就不够尽兴。”话音刚落,群臣都把帽带扯断了,其乐融融。

在一次征战中,楚庄王危急时,有一个人护着他杀出重围。楚庄王很感动,就说:“寡人没给你什么奖赏,为何拼死救我?”此人答道:“多年以前,那个帽带被扯掉的人就是我。”楚庄王因包容救了自己一条命,让楚国反败为胜。

宋朝名将韩琦度量大。有一天他正在写东西,旁边拿蜡烛的士兵有一点分神,不小心烧到了他的鬓发。韩琦顺手就把火给扑掉,头也没抬,继续写字,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了一会儿,他回过头来一看,刚才那个士兵已经被换走了。韩琦便找来主管长官问:“你怎么把他换走了?”对方说:“因为他烧到了你的鬓发。”韩琦说:“他已经知道如何不烧到我的鬓发了,赶紧把他调回来。”

这里面含有一种很深的“人情练达”和“设身处地”。这个士兵假如不能回来了,可能会被打军棍,但是将军一包容,这事就过去了。而且我相信,这个士兵对将军一定是一生效忠。

宋朝的寇准对贤宰相王旦多有批评。皇帝都听不下去了,就对王旦说:“寇准打你的小报告。”试想,当官辛苦,当宰相日理万机更辛苦。当你很辛苦的时候,人家没有肯定,还给你挑一大堆毛病,你生不生气?但王旦却说:“皇上,我当宰相这么久,做不好的地方一定很多,寇准爱国,才会批评我。”这一段话传到文武百官那里,寇准也会感动。后来寇准跑到王旦面前说:“你推荐我当宰相吧。”

当宰相很辛劳,寇准主动承担,不是为了享受。王旦给寇准回了一句话:“宰相哪有自己要来的?”寇准觉得很没面子就走了。

王旦病重时却向皇帝推荐任用寇准为相。皇帝同意了。我们可以推想一下,寇准得知此事的内心状态,想必他对王旦人格会深深佩服,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寇准为国家服务一辈子。最后说了一句“好了,我该走了”,就躺在草坪上断气了。

宰相有这样的胸怀、度量,难怪宋朝的文人都这么有气节。《格言》有言:“以慎重之行利生,则道风日远。”若是念念想着要给一方百姓带来德风,那么,言行举动便都会很谨慎。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