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书治要》里的修身智慧 云南省道德大讲堂顾问 蔡礼旭 《群书治要》缘起于唐太宗的爱民之心与自知之明。他遗憾早年从军,读书不多,遂命群臣编撰《群书治要》,以鉴往知来。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欲爱人者先自爱,欲知人者先自知,欲救人者先自救。故“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春秋时期,楚庄王问其臣子詹何:“国家应该怎样治理?”詹何回答说:“我知道怎样修养身心,不知道如何治理国家。”楚庄王说:“我能成为祀奉宗庙社稷的人,希望学到怎样保持它的办法。”詹何回答说:“我没有听说过身心修养好了而国家反而混乱的事,又没有听说过身心烦乱而能把国家治理好的事。所以根本在于自身,不敢用末节来答复。”楚王说:“说得好。” 战国时期,韩文侯问其臣子狐卷子:“父亲贤明,子女就可以依赖吗?”狐卷子回答说:“不可以。”“儿子贤明,父母就可以依赖吗?”“不可以。”“兄长贤明,弟妹就可以依赖吗?”“不可以。”“弟弟贤明,兄长就可以依赖吗?”不可以。”“臣子贤明,君主就可以依赖吗?”“不可以。”文侯立刻变了脸色,怒气冲冲地责问:“我问你五个问题,你都说不可以依赖,这是为什么?”狐卷子解释道:“父亲贤明,没有能超过尧的,而他的儿子丹朱傲慢荒淫,后被流放;儿子贤明,没有超过舜的,而舜的瞎眼父亲与小儿子象合谋杀害舜,后被拘禁;兄长贤明,没有能超过舜的,而他的弟弟象被放逐;弟弟贤明,没有能超过周公的,而他的兄长管叔因叛乱被杀;臣子贤明,没有能超过商汤和周武王的,而其主夏桀和商纣因荒淫残暴,遭到讨伐。所以老是想依赖他人,是不会达到目的的;恃仗他人也是不会长久的。你想使国家得到治理,应该从自身做起。别人有什么可以依赖的呢!” 这些话即使转换到现代语境中,仍具有现实意义。我们要做一番“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事业,首先就要从修身做起。《大学》有言:“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修身的根本,就是要格除物欲,这就要从戒贪做起。 戒贪: 刚会走路的儿子,逼着小鸡叫爸爸 “自成康以来,几且千岁,欲为治者甚众,然而太平不复兴者,何也?以其舍法度而任私意,奢侈行而仁义废也。”(《群书治要·汉书》)自成康盛世以来,想把国、家治好的人很多,但经千年之久,太平盛世却不复出现,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舍弃了法令制度,放纵私欲,奢侈风行而仁义荒废。 奢侈的人重自己的享受,不可能去为别人着想,不可能有仁义之心。胡锦涛同志所说的“常修为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就是为了提防“奢侈行仁义废”。 “夫物速成则疾亡,晚就则善终。朝华之草,夕而零落;松柏之茂,隆寒不衰。是以大雅君子恶速成。”(《群书治要·魏志》)大凡事物发展过快了,反而衰亡也快。缓慢稳健地发展,就能够有比较圆满的结果。早上开花的草到傍晚可能就凋零了,而松柏的茂盛即使在寒冬也不会枯萎。德高才大的君子,是忌讳速成的。 我们看到这个社会,大家都想要快一点达到好的效果,其实已经违反自然的法则了。所谓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事物都有它发展的过程,而且一定要从根本下手,所谓根深蒂固、枝繁叶茂。 现代人容易贪快,就会办一些揠苗助长的事。有一个父亲太着急了,对着他儿子喊:“赶快叫爸爸,叫爸爸,叫爸爸。”儿子可能觉得很有压力,都叫不出来。过一段时间,儿子会走路了,爸爸看到他在庭院里抓起一只鸡,然后对那只鸡说:“叫爸爸,叫爸爸,叫爸爸……” 贪快有诸多坏处,贪名亦是。“人主之大患,莫大乎好名。人主好名,则群臣知所要矣。”(《群书治要·体论》)领导者最大的祸患,没有比好虚名更大的。一旦领导者好名,那么下属就会投其所好、粉饰太平,不会把实际情况说出来。所以团体若想形成凝聚力,领导者首先要肯听真话,肯听第一线同仁的心声,形成“善相劝,德皆建”的氛围。同时也要注意“规过于私室”,团体同仁有不妥的地方,我们私底下要用成就对方的心去劝导。开会也要形成一个氛围,对事不对人,有问题大家都拿出来探讨,因为大家的共同目标就是把这一事业做好。把问题都讲出来了,才能够不断地去改善。如果开会的时候不说,开完会后又到处去讲,就不好了。 贪念是很深的一个习气,需要高度警觉,去观照,进而去调伏它。不怕念起,只怕觉迟。 面对事情、事业应有怎样的态度呢?《群书治要·论语》有言:“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毋欲速,毋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意思是,子夏要去当莒父的县长,向孔子问如何为政。夫子给子夏讲到,从事政治不要要求速成,不要只看到眼前的小利益。操之过急反而适得其反,只看到眼前的小利,就不可能成就大事。 勤俭: 修身的第二个功夫是勤俭,持家持国都要靠勤俭。不要小看这两个字,好多问题只要有这两个字就全部解决了。精神比较懒散,勤劳就可以治疗;能力不足,书山有路勤为径,一个人只要肯下工夫,学问、能力一定可以提升;贪污腐败的问题,就需要俭以养廉来解决。所以我们看到家庭社会的问题,有这两个字就解决了。群书中所提的这些修身的学问,都是现在家庭社会最需要的德行基础。勤劳的人,筋骨通畅身体好;勤劳的人,知道辛苦知感恩;勤劳的人,有责任感。《朱子治家格言》有言:“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指明了孩子从小劳动,就能很清楚自己对家的责任。这是一个人一生能不能修身齐家的重要心态。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