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念佛法要(2)

我们选修净土宗的经典只选了三部经,这三部经就是《无量寿经》、《阿弥陀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现在这三部经我们都在讲,此地讲《无量寿经》、《弥陀经》,杭州南路讲堂讲《普贤行愿品》。《弥陀经》我们取的


  我们选修净土宗的经典只选了三部经,这三部经就是《无量寿经》、《阿弥陀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现在这三部经我们都在讲,此地讲《无量寿经》、《弥陀经》,杭州南路讲堂讲《普贤行愿品》。《弥陀经》我们取的注解就是两种,一个《疏钞》,一个《要解》。我们讲堂《疏钞》讲完了讲《要解》,《要解》讲完了再讲《疏钞》,两个注解轮流讲。所以蕅益大师所说的这个话就是佛菩萨自己说的,『信愿持名,为一经要旨』,这些话都是《要解》里面说的。

  所以他把《弥陀经》分做三分,三分就是「信、愿、行」。正宗分里面三分是信愿行,序分里头也是信愿行三分,流通分里头还是信愿行三分,这是蕅益大师的科判。称之为净宗三资粮,净土三资粮,往生净土三个必要的条件,这三个条件缺一个都不能成就。第一个就是要信,要深信,一丝毫的怀疑都没有,一心一意就是求生净土。愿要真正发愿,一定要深知生死轮回之苦,他真的愿才能发得出来。要发真实的大愿,要一心持名,这是《弥陀经》的宗旨。

  净土三经在旨趣上讲,它不一样,是以《无量寿经》最为完备,就是最完整。《无量寿经》就好像是净土概论一样,内容是面面俱到,对於西方净土统统说到了,是最完备的一部经典,所以称为净宗第一经。《弥陀经》说实在话,它是劝修的经典,劝信,劝我们发愿,劝我们持名,它是劝我们修行的一部经典,重点在此地,不是对於西方极乐世界整个具体的说明,整个具体介绍说明是《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的内容是给我们讲理论,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怎麽来的,说理论、说方法、说因果,因果就是九品往生,比《无量寿经》说得详细。《无量寿经》只讲三辈,它那里讲九品,说得更详细。所以它讲因果、讲方法、讲理论,重点在这三方面。所以要想对极乐世界全盘了解,这三经都需要读,才能整个明了。《弥陀经》,尤其是《疏钞》跟《要解》一定要读,否则经文没有办法理解,经文太短了。其实字字都含无量义,我们智慧不开,业障深重,看不出它里面的意思,所以念了以後像念小说、神话一样,不懂得里面什麽意思,所以一定要看注解。

  这一段话蕅益大师说得非常之好,是古来的大德没有说过的。『信愿为慧行』,这是古人没说过的。现在有不少人对净宗有误会,认为念佛修净土宗充其量有一点定而已,一心不乱是定,没有智慧,说学净土的人没有智慧。我们要问一问,智慧有什麽用处?智慧的作用在哪里?实在说,智慧的作用就在辨别真假,有智慧才能辨别,有智慧才能够取舍恰当,他选择最好的。你能够选净土法门净土法门是文殊菩萨选的,普贤菩萨选的,你这个选择居然跟他们一样,怎麽能说没有智慧?没有智慧的人这个法门就当面错过了,那才叫没有智慧,他还得去学智慧,等智慧学到了,他才会选择这个法门,所以他还早,修净土的人现在就已经选到了,这是诸位冷静仔细去想想看谁有智慧。

  这个地方蕅益大师给我们一语道破,你能够相信这个法门,你能够选择这个法门,愿生净土,这是大智慧。所以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跟文殊、普贤是平起平坐,为什麽?因为我们智慧相同。说别的智慧我们比不上他,选择这个法门那我们选的没有两样,你选这个,我也选择这个,我们智慧平等。所以到西方极乐世界,一切跟普贤、跟文殊是平等的。因平等,果当然平等,道理就在此地,所以西方极乐世界是平等世界。你选择信愿行,大家都是这个因去的,所以果报相等,果报相同。这是智慧,是大智慧,可以说是究竟圆满的智慧。因为这个法门是究竟圆满的法门,不是圆满的智慧就选不出这个法门。

  『持名为行行』,无量行门当中这是第一行门。『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所以信愿行非常重要,缺一不可。有信有愿决定往生,所以十念都能往生。十念是平常工作非常忙碌的人,没有时间念佛,怎麽办?持名很重要,不能少,可以少念几句。没有时间多念,少念,早晚课的时间用十念法。十念法是尽一口气叫一念,这一口气不拘多少,每个人气长短不一样。如果家里有佛像,就在佛像面前合掌念佛,尽一口气念四个字、六个字都可以。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一口气叫一念,念十口气,早晚都一样,一次不缺,这就符合一向专念,没有缺过一次课就对了。

  平常有时间多念,那叫散念。早晚是定课,定课不能缺少。散课是多少有无都没有关系,定课是决定不能缺少。养成一个习惯,早晨一起来,念佛,晚上睡觉之前一定念佛。当然佛号念的是愈多愈好,为什麽?念佛的时候就不胡思乱想,所以念佛就是修戒定慧。戒律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心里面念佛,忆佛念佛他就不会想坏事情,诸恶就不做了;佛号是十方一切诸佛如来所赞叹的,善中之善,没有比这个更善的,所以念佛就是众善奉行,你看戒律具足了。诸恶莫作是小乘戒,众善奉行是菩萨戒,统统具足了。念佛心地清净,没有一个杂念,是修定,定有了。这句佛号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字字分明,这是修慧,这就是修的根本智。所以戒定慧三学就用一句佛号圆圆满满都修了,你念的时间愈长,念的佛号愈多,就是你修戒定慧的时间愈多,这个要知道。所以念佛是修戒定慧的,是戒定慧一次完成,不必分开来学。

  『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蕅益大师没有说持名之多少,没有,与多少不相干,与深浅有关系。什麽叫深?深浅都是清净心,就是你心地清净的深度是多少。心愈清净,品位就愈高。所以西方极乐世界四土、三辈、九品从哪里分的?从清净心的程度上分的。其实《无量寿经》真正不可思议,不要说经文了,单看经题,功德就圆满。经题上「无量寿」就是真如本性,就是法身理体;「庄严」就是依正庄严,我们今天讲的美好到了极处。无量寿是体;庄严是相,相是美好到极处;「清净平等觉」是作用(用),体相用统统具足。清净平等觉也就是我们修行的原则。我们修什麽?修清净心,修平等心,修觉心。知道轮回苦是觉,一心一意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大觉,觉而不迷。所以我们念佛修什麽?念佛是修清净心,修平等心,修觉心,这就完全正确。

  『故慧行为前导』,慧在前面领导我们。『行行为正修,如目足并运』,後一句是比喻,把信愿比作眼睛,把持名比喻作两条腿,我看得清楚,我走得没错。没有信愿等於人瞎了眼睛,虽然会走路,走到岔路上自己也不知道。有信有愿,这个人有眼睛,没有腿,看是看到了,没有办法,走不到。由此可知,信愿行这三个条件一定要具足。所以讲席的目的是要教大家对於净宗法门,对於大乘佛法,真正认识,真正理解,有所选择,抉择之後就要认真努力来修学,这一生当中决定成就。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