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无量寿经菁华[1996年](第一集)(3)

最近我们印了一部《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这部经是《大宝积经》第二十五会(唐译的《无量寿经》是《大宝积经》里第五会),这部经里面所说的全是我们现前在家、出家学佛人的毛病,佛在三千年前就把我们的毛病一桩

  最近我们印了一部《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这部经是《大宝积经》第二十五会(唐译的《无量寿经》是《大宝积经》里第五会),这部经里面所说的全是我们现前在家、出家学佛人的毛病,佛在三千年前就把我们的毛病一桩一桩讲得清清楚楚,说明你的修学一生不能成就,不但不能成就,这些毛病如果犯了不能够悔改,将来还要堕地狱。这部经我要找个时间详细讲一遍给诸位同修做参考,非常重要。经里面有一段讲财布施,佛举了一个例子,造七宝塔,一般人称这功德很大,造七宝塔供佛,也就是现在讲的建道场。佛说了,即使你造的七宝塔遍满三千大千世界,我见了也不喜欢,这个人不是恭敬我,也不是供养我。最后又说了,如果有一个人在大乘经里面以四句偈,受持、读诵、为人演说,这个人是真正恭敬我,真正供养我。可见得佛这些话常常说,哪一部经里头都有,我们不可以轻易的看过。

  所以当年梁武帝在世的时候,梁武帝喜欢建道场,他以他的地位,以国家的财力,寺院建了四百八十座,那都很有规模的。建四百八十座的寺院(我们今天讲道场),度僧十多万人,这劝人出家,他供养,度僧十几万人。刚好遇到达摩祖师到中国来,达摩跟梁武帝见了面,梁武帝夸耀他的功德,你看我建了多少道场,度了几十万人出家,我的功德大不大?达摩祖师说了老实话,并无功德。这一盆凉水浇下来,梁武帝就很不高兴,不护持达摩祖师,达摩祖师这没法子,跑到少林寺面壁去了。如果达摩祖师说,你的功德很大,那达摩祖师是国师了,那全心全力护持了。达摩祖师说老实话得罪梁武帝。这就是修财供养,不知道法供养。

  我们再想一想本经里面讲的世饶王,这是阿弥陀佛的前生,他闻经说法,跟梁武帝的态度不一样,他舍弃王位,发心出家修道,想作佛。他的志向大,不但想作佛,而且他作佛要超过一切诸佛,他果然满愿了,以后成佛就是阿弥陀佛。梁武帝跟世饶王不能相比。我们要学世饶王,不能学梁武帝。诸位细细在这个里面去揣摩,世饶王修法供养,梁武帝修财供养。梁武帝劝那么多人出家,度那么多人,自己不肯出家,你们想想看,他这个世间功名富贵没放下。大概听说佛门里面修福报,将来的时候是舍一得万报,他大概是看在这个生意很好做,这个利润很大,拼命盖庙拼命搞这个,殊不知错了,大错特错。我们要认识清楚,知道自己修学应该走哪一条路。

  法供养里面,菩萨在「行愿品」给我们举了七条,无论是财供是法供,实在讲是无量无边,为了说法方便起见把它归纳为七条。第一条,「如说修行」,这一条最重要,意思是佛教我们怎么做,我们就老老实实做;佛教我们不可以做,我们决定不要做,这就叫「如说修行供养」。也许同修问题就来了,佛在这部经上叫我们应当要做,在那部经上又叫我们不可以做,我们到底是做还是不做?这个问题你们会常常发现,为什么佛说经这个说法?

  我最早年学佛的时候,大概那个时候刚刚接触佛法,还没有皈依,我认识一位台大很有名的教授,严一平先生。我那个时候正在接触佛法,看佛经,他跟我讲他念过《金刚经》,他说「释迦牟尼佛头脑不太清楚」,我听了很奇怪,「为什么?」「《金刚经》像两桶水,倒过来倒过去。」大学教授!读《金刚经》,正是佛在《华严》上所说的「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世间聪明智慧的人不能解佛所说义。

  实在讲,佛不但无有定法可说,这是我们学佛的人首先要了解的,不但没有定法,佛实在讲无有法可说,所以佛说他一生没有说过一句法,谁要说佛说法,那谤佛,这在《金刚经》上都有明文。佛之说法是对治众生的毛病,破众生执著而已。遇到这个人,这个人执著有,佛就讲空,讲空是破你有的执著。你这个有的执著放下了,目的达到了,你心得到清净了。遇到另外一个人执著空,佛就跟他讲有,有破空。你不要说佛对这个人说有,对那个人说空,我到底是执空还是执有?正如同大夫一样,大夫给众人治病开的处方是看你得什么病给你用什么处方,你药吃了病就好了,病好了处方也不要了,药也没有了,所以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佛法都不能执著,然后你才晓得怎样读经,怎样修学。

  这就说明我们修学,在一切经里面只能选一部经,那就没有冲突了。依照一部经如说修行,没有一个不成就的。你要搞个两部、三部经,问题来了,你的疑惑就生起来了,佛在这部经上这么说,那部经上那么说,那到底怎么办?自古以来犯这个毛病的不知道有多少人,还自以为很能干,广学多闻,学了满肚子佛法,释迦牟尼佛一生没说一句佛法,不知道他哪里来的一肚子佛法,这一肚子佛法把他害死了。这是我们必须要知道的,如说修行。

  在一切经里面,我们到底选哪一部经对自己合适?古时候高僧大德实在讲有很多是证果的再来人,他能观机,他一看你,知道你前世,知道你多生多劫的事情,所以替你选择一个法门,你就很有受用。就好像那个大夫很高明,一观察你,晓得你病从什么地方得的,真的是药到病除。现在出家人都是凡夫僧,没有这个本事,自己都度不了还能度别人吗?你要请他给你选经典,他随便乱给你选,不一定契机,他不负责任,所以这个麻烦就大了。幸好世尊非常慈悲,知道我们现前佛门的状况,他在世的时候就替我们选择好了。《大集经》上世尊讲「正法时期,戒律成就」,正法时候依照戒律如说修行,你就能证果,这一点都不错。「像法时期,禅定成就」,像法是去佛灭度一千年以后,众生的烦恼习气已经愈来愈重了,持戒已经得不到利益,修定还行。「末法时期」就是释迦牟尼佛灭度两千年以后,正是我们现在这个时代,「净土成就」。在这个时代我们修净土法门,选择《无量寿经》,那就是遵守释迦牟尼佛的选择,这是佛为我们选择的。净土现在有五部经、一部论,这六样随便依一样都能成功,都可以保证你一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能搞乱了,不能搞杂了,搞乱搞杂了,麻烦就大。或者我一生专依《无量寿经》,或者专依《弥陀经》,都可以,一部经就能成就。

  学佛同修当中也有不少人怀疑,看到我们只受持一部经,遇到这些人,你们修净土一部经就行吗?听了他的话,他们都学很多,我只学一部大概我不如人,再多学几部,多学几部就完了,就杂了,乱了。所以你要有信心,一部经就成功。愈是高的法门,愈是妙的法门,愈简单容易。凡是搞得太杂太麻烦的那都是佛的方便说,为什么?有一些人喜欢麻烦,放不下的,还让他慢慢来。真正善根深厚、聪明伶俐的,佛教他最高的法门,就是最简单的法门,他很容易就成就。所以如说修行,选择《无量寿经》好,《无量寿经》非常圆满,古人把它看作小本的《华严经》。特别是我们节录下来,这里总共有六十段经文,我们把这六十条都做到了,那你是真正阿弥陀佛的弟子,决定往生西方。这一条是为自己,「如说修行」。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