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舒居士念佛真有功夫,往生是站著走的。我们看《龙舒净土文》前面画的那个像是站著往生的像,他是站著走的,预知时至,没有生病,那是真有功夫,不是假的。虽然他的会集本有缺陷,不完备,但是会集得相当之好,所以明朝莲池大师做《弥陀经疏钞》,做注解的时候,里面引用《无量寿经》引用得很多,他引用的《无量寿经》经文,几乎一半是《大阿弥陀经》的,就是王居士的这部会集本。由此可知,他这个本子虽然不完善,有缺陷,依旧被祖师大德们重视。 到了清朝咸丰年间(咸丰的妃子慈禧太后,大家都知道。提起咸丰,恐怕知道的人不多,提起他太太,名气大,比他的名气大,慈禧太后是他的西太后),有一位魏源居士,也是一位很了不起的人,通宗通教,国学、佛学的造诣都很深,他发了一个心给《无量寿经》重新做个会集本,他是五种本子都看到了。这个本子出来之后,当然比王龙舒的本子好,后面的本子一定是超过前面的,的确比王本好,这个本子我都见过。但是它又美中不足,这是后人对他有个批评,就是取舍不当。原译本真正好的、精彩的句子他漏掉了,最精彩的,不少句子他漏掉了,这是取拾不当。 第二个毛病,他用自己的意思把经文的字改了。当然在他改没过失,改的比原来用的词句好,我们看起来,意思更清楚,文字更美,是改得好。可是改经是很大的忌讳,这个例子不能开,一开了,你改,大家赞叹,将来人家不通的人,看经看不懂,随便的改一改,张三改一改,李四改一改,那以后经传下去就不能看了。所以决定不能改经,虽然改得好,不可以,怕开这个例子,以后这个风气提倡下去可不得了。这是印光大师非常反对的,这个例子不能开。你有意见时,你注在旁边,这是可以的,决定不能改动经中一个字,纵然发现错字,确实是错字,你可以注在旁边,这个字应该是什么字,不能更动它,希望经典原本永远这样保留下去,这样我们才能对得起后人。所以他有这两个缺点,这两个缺点都是大缺点,不是小缺点。因为印光大师严厉的批评这个本子,印祖批评就障碍到它的流通,所以他这个本子的流通量就非常少。 一直到民国初年,民国二十一、二年之间,这就是夏莲居老居士发心给《无量寿经》重新再做一部会集本,把魏老居士的缺点纠正过来。所以夏居士会集的本子是全心全力在做,闭关三年,三年当中完成会集的草本,然后再以七年时间不断的再修订、再更正,十年之后才成为定本,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本子,用了十年的工夫。而这里面最重要的一品,第六品,就是四十八愿,四十八愿会集的时候最为慎重。这一品经用了三个月的时间,而且还有梅光羲老居士,另外还有一位是他的老师,慧明老和尚,等於说第六品是三个人用三个月的时间会集的。慧明老法师在那时候是当代中国佛教的大德,他对於整个佛法几乎都涉及,他通教通襌也通密,真正是位大通家。你们才晓得这个本子会集出来之后,真正成为《无量寿经》最完美的版本。 但是佛法自古以来,这没有例外的,好事多磨,障碍很多,最明显的例子像襌宗六祖惠能大师。惠能在黄梅得法是二十四岁,五祖把衣钵传给他,可是同辈分的师兄弟不服气,要把衣钵抢回来,害得他在猎人队避难十五年,十五年之后,大家把这件事情慢慢的忘了,他才出来,你才晓得佛法的承传、弘扬不容易。同样一个道理,这么好的一个本子出来之后,我们佛门也反对,「居士作的,不是出家大师作的」,总是把它看矮一等,这是很大的错误观念,这个错误观念一直到今天,这是根深蒂固牢不可拔,这个不得了!你看经题上「清净平等」,那平等从哪里来?所以当时批评这个本子的,障碍这个本子流通的,就产生了一个很大的阻力。说实在的话,夏莲居老居士不是普通人,是佛菩萨再来的,诸位想想,龙舒居士、魏源居士是了不起、一流的人物,会集的缺点那么多,而到他手上的时候,一个缺点都找不到,不是世间人能够做到的。 我前些年在美国迈阿密讲经的时候,就是讲「认识佛教」,现在你们这边流通的带子很多,那时候曾宪炜居士没有出家,替我做翻译。来听的外国人不少,这些外国人里面有几位有神通的,曾居士也很喜欢神通,喜欢搞这个东西。我还没有到迈阿密去,他就向这些外国人介绍,那外国人说他知道,他说他看到光,那位外国人也有神通。他就把夏莲居老居士的照片给这位外国人看,叫他看看这个人修持怎么样?这个照片就是印在《无量寿经》注解(黄念祖居士注解)前面的照片。他们看了之后就跟曾居士说,「这个人在世的时候并不很出名,他现在不在世了。这个人的身体是透明的,他不是普通人」,所以他就很奇怪,从照片上怎么能看到身体是透明的?这个理我们明了,为什么透明?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没有了。透明是清净的,身心清净,透明的,这有通的人能看到,不是普通人物!这是曾居士在迈阿密的时候告诉我的。这个道埸十方诸佛放光注照,那是那位外国人告诉我的。他说为什么进入这个道埸大家生欢喜心?佛光照的,这个道埸就无比的殊胜。所以夏老不是凡夫,不是普通人,他是来救度众生的。 传他老人家的法就是黄念祖居士。黄念祖的舅父是梅光羲,黄老是梅光羲的外甥,梅光羲居士是台中李炳南老居士的老师,所以我们跟他的关系还有这么个瓜葛在里头,而梅光羲跟夏莲居是老朋友、老同参,所以我这个承传的确是这一个系列的。李老在台中得到这个本子,因为前面有一篇很长的序文是他老师写的,他当然毫无疑问百分之百的接受这部会集本。民国三十九年,他在台中法华寺讲过一遍,第一次讲,那个时候李老师的年龄比我现在还要轻一点,他还不满七十岁,六十多岁,第一次在法华寺讲。他那个眉注的本子以后我们印出来了,就是那时候讲的,那个时候写的字。以后我到台中亲近他,他老人家把这个本子就交给我,他的注解虽然不多,每一句、每一个段落,他都给我们点出来了,我当时看到就非常欢喜。 离开台中之后到台北,在台北讲经就认识了韩馆长,韩馆长五十岁生日的时候,她先生来找我,要给韩馆长做生日,我说做生日最好讲《无量寿经》、印《无量寿经》,他们喜欢得不得了,我就准备讲这个本子,《无量寿经》经本就印了三千本。我到台中把这件事情向老师报告,老师摇头,「不行,你现在不可以讲这部经,你年岁太轻了」。他说「现在这个经本在台湾有些老法师可能还不赞成,还不能接受,如果他们出来批评,你没有办法来抗衡,你会遭遇到困难」,所以就劝我不要讲。以后我就改讲《楞严经》,所以这部经就放下来,印的三千本本子就到处赠送流通。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