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无量寿经菁华(第十五集)

净空法师,无量寿经菁华

主讲人:净空法师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

  普贤大士之德第三是「广修供养」,这个意思说「谓诸佛如来,为最上福田,当起正信,悉以上妙财法等,所谓最胜华鬘、涂香、赀财、众具,及以勤修善根菩提妙法,皆悉无量,以用供养,故云广修供养」。在菩萨,对一般众生叫布施布施有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我们对诸佛如来、对父母师长,就称为供养。布施、供养,事是一样的,那个心不一样,尤其是普贤菩萨的心,前面跟诸位讲过。记住,普贤菩萨德号的含义,德周法界这叫普,调柔善顺曰贤,用这样的心来广修供养,这是普贤行。普贤行是平等心,上对诸佛如来,下对一切众生,不叫布施,都叫供养。由此可知,为什么大乘经里面说,菩萨不修普贤行就不能够圆成佛道,这个意思我们就明白了。菩萨还是有分别,用布施、供养那就是分别,普贤没有分别。

  为什么要修布施、修供养?佛门有一句话说「福慧双修」,有所谓「法轮未转食轮先」。我们看世间法,再想到出世间法,如果没有福就不能成就,所以人不能没有福报。诸佛如来他们的福报是圆满的,所以经上称它作最上福田。没福,没福我们得种福,修福就是种福,这就好比五谷杂粮,我们勤於耕种,这才能有收成,耕种是因,收获是果。不但佛在经上教导我们,世间圣贤也是这样教导我们。说到福报,第一个是财富,财富从哪里来的?从大乘经里面讲,是自性里头本来有的,惠能大师明心见性,性是什么样子他说了五句话。第一句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第二句话说「本不生灭」,自性没有生灭,自性是清净的,永远不会染污,不生不灭。第三句说「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这句话就是佛在《华严经》上所说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所以众生跟佛是平等的,是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具足的德,具足的智慧,头一个是智慧,无量智慧,第二个德是能力,我们今天讲能力、德能,第三个是讲相好,相好里面就讲的财富、寿命,寿命也算是德,无量寿是德,相好庄严是福报。经上形容报身如来,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不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我们地球上的人,相貌最好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

  智慧、德相我们虽然有,我们迷失了自性,所以性德本来具足的,我们现在享受不到。自性没有生灭,我们现在这个身体有生老病死,真的有六道轮回,有十法界依正庄严,这都不是自性的。什么时候我们能够脱离六道、脱离十法界就见性了,那个时候跟惠能大师所证得的就相等,也可以说完全是一样的。能大师所证得的跟十方一切诸佛是平等的,明心见性才平等,迷失心性就不平等。性具的不能起作用,那怎么办?那就要靠修德,好比你家里有亿万财产,是在你家里,你享受不尽,你现在流落到这个地方,举目无亲,你连吃饭都成问题,那怎么办?他得去打工,你不打工,你没饭吃。落在十法界、落在六道里面,就是你离开家园,你不打工就不行,这个打工叫修德。你要修智慧、你要修财富、你要修健康长寿,得修这些。佛教你修,怎么个修法?布施、供养,学布施、供养。财布施得财富,财供养就得大财富,为什么?你的心真诚,你所得的财富比布施的要大,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你得真干才行,不干不行。所以佛在经教里面,无论大乘、小乘,可以说是时时刻刻提醒我们、劝导我们福慧双修。只修福不修慧,行不行?不是不行,果报不一样。如果专修福不修慧,没智慧。佛在经上有个比喻说,大象挂璎珞,大象是畜生,过去生中修福没有修慧,现在投胎在畜生道,这个大象是国王乘坐的,所以满身的珠宝披在身上,福报,它有福,跟我们人一样,戴的一些珠宝璎珞,大象也戴珠宝璎珞,那个价值比你戴的还要名贵,国王的。这是什么?前世修福不修慧,得这个果报。要是专修慧不修福,佛也有一个比喻,阿罗汉,他证得阿罗汉,他修慧,证阿罗汉果,到外面去托钵没有人供养,托个空钵。这两个比喻很值得我们反省。所以佛教给我们福慧双修,你见性那就不说了,为什么?性德流露,没有见性一定得福慧双修,非常重要。你看它排列的顺序,「礼敬诸佛,称赞如来」,接著是「广修供养」,你就晓得重要性了。

  福田,我们种福,种福要找福田,要找最上福田,最上福田是诸佛如来。诸佛如来还要我们去布施供养吗?不要了。为什么我们还要找诸佛如来?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我们有没有办法去庄严它?有。用什么方法?发菩提心,修戒定慧,就能庄严诸佛如来实报土。我们没有看见,真发心、真修行,释迦牟尼佛为我们介绍西方极乐世界,我们这个地方发菩提心,真正念佛,极乐世界七宝莲池里面就一朵莲花长出来,那个莲花就是我们将来往生之处,这个莲花也庄严了七宝池,也庄严了阿弥陀佛的国土,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才知道供养诸佛如来的真实义。我们今天很不幸落在六道轮回里面,诸佛如来慈悲,慈悲到极处,一个众生都不舍弃,佛氏门中。示现在六道,示现在人间,我们要帮助佛接引众生,帮助佛教化众生,帮助佛普度众生,这是不是无上福田?是,真的是无上福田,你要有慧眼,你要有善根。今天佛法在这个世间,我们看得很清楚,这个世间人用什么眼光来看佛法?都带著怀疑的眼光,见到佛法,是宗教、是迷信,一般人,尤其是知识分子,不敢接近,这是现代。我们要怎样才是真正的供养诸佛如来?《还源观》上给我们讲的四德,我们要是做到了,那就是真正的供养诸佛如来,你就修了无上的福田。

  这个四德,第一条「随缘妙用」,第二条「威仪有则」,第三条「柔和质直」,第四条「代众生苦」,得真修。这四条里头最难的是第一条,第一条什么?你要是不觉悟你做不到,可是大彻大悟那真不是容易事,怎么办?我们想想,世尊当年在世,讲经教学四十九年,为什么?就是为我们,我们对於佛法的真相不知道,对於宇宙人生的真相也不知道,佛是大慈大悲,苦口婆心天天在教导我们,让我们明白,让我们觉悟。这个觉悟虽然不彻底,管用,管什么用?我们知道怎样做人,知道怎样跟佛学习,知道依教奉行,就能够让佛法在这个世界世世代代的传下去,利益无量无边的众生,这是真的广修供养。我们看看释迦佛灭度之后,弟子们把弘法的任务、教学的任务担负起来,在家的弟子,许多国王大臣、长者居士,护法的工作他们承当,弘护一体。佛法传了几千年,我们从历史上看到,有些地方二、三百年,以后就没有了,也有些地方五、六百年,七、八百年,佛法消失了,传到现在,中国历史记载是三千多年,外国人承认的二千五百多年。传到今天,今天还有没有?有,有正法,愈来愈少,佛法变质了。为什么?这里头的因素很多,最重要的,在前一个世纪,我们还不能说前一个世纪,前一个世纪是二十世纪,二十世纪的初期之前,东方人还守著古圣先贤的伦理道德教育。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