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无量寿经菁华(第十三集)(4)

在一般,修到第八定就不能再突破,第八定看到什么境界?好像我们中国古人讲的混沌,「混沌初开,干坤始奠」,我们中国人有这种讲法,以为那就是宇宙的源头,宇宙就从那来的。这个说法,释迦牟尼佛还不满意,肯定他


  在一般,修到第八定就不能再突破,第八定看到什么境界?好像我们中国古人讲的混沌,「混沌初开,干坤始奠」,我们中国人有这种讲法,以为那就是宇宙的源头,宇宙就从那来的。这个说法,释迦牟尼佛还不满意,肯定他有疑问,为什么?我们如果入这个境界,我有疑问,至少我还要想了解三桩事情。六道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会有六道?六道之外还有没有世界?我至少会有这三个问题。这三个疑问,当时印度宗教跟学术都不能解答。所以释迦牟尼佛学了十二年,十九岁开始去学,到三十岁,孔夫子也说「三十而立」,孔子十五岁有志於学,三十而立。释迦牟尼佛三十岁大彻大悟,怎么悟的?他入更深的禅定。禅定的功夫,实在讲也是没有止境的,绝对不是只有八个阶段。阿罗汉是第九个禅定,比八定高一个阶级,他就脱离六道轮回了。佛入得更深,就是中国禅宗所说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一见性所有的疑问全都解答了。这个时候他就出来教学,那一年三十岁,教了四十九年,他过世是七十九岁,我们中国人讲虚岁,讲八十岁,教学四十九年。经上讲,讲经三百余会,那个三百余会就是我们现在人讲的办班,办班三百多次,教学四十九年。

  这样我们才真正恍然大悟,明白释迦牟尼佛是个什么人?职业教师。佛经里面所讲的佛陀、菩萨、罗汉,就像我们现在学校的学位,博士、硕士、学士,它是学位的名称。最高的学位是佛陀,其次的是菩萨,最低的是阿罗汉,阿罗汉他超越六道轮回了,这是阿罗汉;超越十法界是佛陀,菩萨在十法界,在十法界里面,成佛超越十法界了,我们这才搞清楚。所以佛经上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他本来是佛,迷了才出现十法界、出现六道轮回;迷得轻的,四圣法界,迷得重的,六道轮回。六道跟十法界不是真的,佛经上常常把它比喻在作梦,十法界是作梦,六道是梦中之梦。什么时候你梦醒了,六道没有了,四圣法界现前,你从梦中梦醒过来了,你还在作梦。再一次梦醒,真醒过来,十法界没有了,什么境界现前?诸佛菩萨的实报庄严土现前。实是真实的,说明十法界、六道是假的,不是真实的,真实的才现前,真的身体、真的我出现了。十法界、六道里头没有我,所以讲常乐我净完全是一种幻觉,没有,无我;可是到实报庄严土就有真的,常乐我净四净德是真的,不是假的,为什么?有真我。「我」,在佛法里面的定义很多,主要有两个,我是主宰的意思,第二个是自在的意思。我们想想,现在我们把身体当作我,这身体能做主宰吗?如果要能做主宰,我头一个就希望年年十八,行不行?不老、不衰、不病、不死,那才做得了主宰。做不了,没法子,任何人做不到,岁月不饶人,你一天一天的衰老,你做不了主。第二个,你得不到自在,你不能自在,不能够随心所欲,做不到。可是在实报土里面的我,就都做到了,明心见性,那个我真的是主宰,无量寿!那个世界里头没有变化,不思议的境界。

  佛证得了,普贤菩萨证得了,他们希望我们也能够证得,那是什么?佛家常说的「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原来佛教教学的宗旨,一般讲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个话讲得没错,离什么样的苦,得什么样的乐,你想像不到。离六道轮回的苦,离四圣法界变易生死的苦,这事很少人知道。得什么乐?得究竟圆满的乐,为什么?因为你本来享有究竟圆满的乐。这不是佛给你的,也不是你修得的,你本来是的,你现在迷失了自性,去作恶梦去了;现在没有别的,从恶梦当中把你唤醒,把你叫回来,佛法教学的宗旨、目的在此地。可是这桩事情,佛菩萨虽然很慈悲,大慈大悲,苦口婆心的来教我们,可惜怎么?我们不相信,我们不能接受,我们只安於现前,这梦中不错,梦里头有苦有乐受的,他以为是真的,不知道自己在作梦。佛在古时候教学,确实古人比我们老实,有这个耐心来听佛讲经,有这个善根能够领悟佛陀讲的这些道理,依照这些道理去修行。修行是什么?修行实际上就是放下,放下妄想、放下分别、放下执著,这是真正的禅定。有了定功,佛所讲的这个境界逐步就现前,从这个地方建立信心、建立弘愿。要成就自己回归自性,回归自性就是四弘誓愿里面「佛道无上誓愿成」,要修养德行、成就学问,那是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见性之后统统恢复了。有智慧、有德能、有无量的神通方便,才有能力像佛一样,随类应身去帮助那些还在迷惑颠倒的众生。像古佛帮助我们一样,我今天成佛了,也要发心去帮助众生,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应该给他讲什么法门就讲什么法门,他接触到、他看到、他听到,能生欢喜心,能认真的学习,他就成就了。

  佛菩萨出现在这个世间,从什么地方表演开始?从礼敬,这个诸位要知道,从礼敬诸佛。再说诸佛,诸佛有过去佛,释迦牟尼佛在佛经上给我们介绍,过去千佛、过去万佛,经典里面有《万佛名经》,就是佛的名字,有《千佛名经》,这都过去的。有现在佛,释迦牟尼佛给我们介绍的,现在还住世,不在我们这个世界,他方世界,他给我们介绍了很多。特别是《华严经》,给我们讲十方世界,每一方都有佛在那里教化众生。未来佛,未来佛在哪里?一切众生皆是未来佛。所以佛对众生不敢轻慢,为什么?他知道你将来一定作佛,他对你用什么礼节?用对佛的礼节来对你,这是佛。我们见佛都是恭恭敬敬的顶礼三拜,释迦牟尼佛见到我们没有看到他顶礼三拜,好像释迦牟尼佛没做到。不是的,那是形式,诸位要知道,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释迦牟尼佛要对你顶礼三拜,就把你吓跑掉了,你还敢跟他学吗?你什么样的根性,他用什么样的态度来对你,那是表现在外面;内心对你的恭敬,跟对一切诸佛如来的恭敬没有两样,重实质不重形式。形式有差别,众生根性不一样,这叫善巧方便不相同,内里面那个真诚恭敬心是平等的、是一样的。所以决定是平等恭敬、礼敬,这个我们必须要知道。

  大乘经教里常讲,「一切有情众生皆有佛性」,这里头著重「佛」字,佛什么意思?佛是觉悟的意思,佛是智慧的意思。换句话说,一切众生自性里头本具有圆满的智慧,本能有圆满的大觉,这不是从外头来的。而现在呢?现在他迷失了,怎么迷的?他起心动念,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起心动念就迷了,那叫无明;本来明,现在不明了。因无明,他就起分别,分别是第二重的迷惑;因分别,他就有执著,执著是第三个迷惑。所以六道里面迷得太深了,那是无明、分别、执著统统有,这是六道,智慧、觉悟完全丧失掉,没有智慧就是愚痴,没有觉悟就迷惑颠倒。这样的心态,所以他对於自己、对於环境,他想错了,他看错了,当然他就说错了、做错了。这些错误让他感得的是苦报,这个苦报是什么?苦报就是六道,六道是果,果从哪里来的?是从他造作因上来的。这个因果里面又有善恶,断恶修善的人,诸位要知道,断一切恶、修一切善,他的分别执著没断,果报在哪里?还在六道,出不了六道;要造作种种不善的业,那就是下三道,六道里面下三道,畜生、饿鬼、地狱。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