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三皈五戒大意

五戒,净空法师
三皈五戒  (共一集)  1988/5/2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16-02-01

  诸位同修,今天是我们佛七法会圆满,大家求受三皈五戒。三皈五戒是学佛之入门,因此我们在受三皈五戒的时候,必须要把皈戒的大义了解,然后我们才知道应该怎样去做。

  传授皈戒的仪规,我们是遵照弘一大师《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篇》新辑的方法,这个方法是世尊当年在世为在家二众所使用的,与我们现在一般寺院里面仪规不相同。一般寺院所采取的仪规是祖师大德们编辑的,不是世尊当年所使用的方法。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用的仪规,非常的简单隆重。今天把这个受戒法印给诸位,可见得这个受戒法是在佛面前宣读这个誓词,我们自己发愿受持三皈五戒,誓词在佛菩萨面前要念三遍,跟我们平常受三皈依的方法完全相同。

  今天我们主要的要说明的是五戒,因为三皈说明,过去已经说过,就不再重复。五戒的开导,我们采取印光大师这一段开示,这一段收在《佛学救劫篇》里面,修持的这一篇。这个文印发给诸位了,诸位自己可以去研究、去看,我把这个大义告诉各位。

  发心求受皈戒,这是我们开始觉悟了。觉悟什么?觉悟到我们无始劫以来生死不断,这个非常之苦。我们现在生活在台湾,可以说台湾今天的环境,如果没有污染,没有交通秩序的混乱,没有一切的动乱,台湾今天是地球上的天堂,大家实在说是身在福中不知福。诸位如果到全世界去旅游参观一下,你就晓得没有一个地方能比得上台湾,我们真正是要珍重、要自爱。在全世界,佛法是台湾最为兴盛。我们在台湾过的日子,自己感受得到,都觉得很苦,其他地区更不必说了。再讲到三途恶道,那就是更为痛苦。这是印祖在这里开示说:

  【悲哉众生。从无始来。轮回六道。流转四生。无救无归。无依无脱。】

  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六道就是苦海,三途尤其是凄惨,我们不能够脱离六道就决定不能避免三途。实在说在六道里面,三途是我们的老家,在三途的时间是最长,能到人天那是短暂的时间,并不是很长,这是我们一定要知道的、要觉悟的。怎样脱离三途六道?可以说除了佛法以外,没有第二个法门。

  佛法的修学,首先修三皈,三皈是佛法修行最重要的纲领。我们学佛学什么?就是学的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这称为三宝。三宝有自性三宝、有一体三宝、有别相三宝、有住持三宝,所以这些名相的意义我们也要清楚。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自性三宝,这是我们真正皈依处。自性的佛宝就是觉悟,自性觉,佛是觉的意思。皈依佛,皈是回来,是回头,依是依靠。我们从迷惑颠倒回过头来,依靠自性觉,这个叫做皈依佛。皈依法,法是自性里面的正知正见,也就是《法华》上所说的佛知佛见,佛知佛见是自性里面本来具足的。我们从一切邪知邪见回过头来,依自性正知正见,这个叫皈依法。皈依僧,僧是清净的意思,六根清净一尘不染。我们从一切染污回过头来,依自性清净心,这个叫皈依僧。僧还有一个意义,和合的意义。我们那里挂了一个牌子,「住如来家,修六和敬」,僧团一定要遵守这六个戒条,这六个戒条都做到了,这个道场就是真正的僧团,十方诸佛护念,一切龙天拥护,护法神拥护。如果做不到,这个道场就不是正法的道场,与佛菩萨不可能有感应。所以现在这个道场,实在说外道占多数,外道的道场势力超过佛教的道场,原因在什么地方?我们自己没有能够真正的把佛的戒条、教训做到,所以这个过失还是在我们自己身上,我们要晓得的。

  住持三宝也是非常重要,它的功德在哪里?时常提醒我们皈依自性三宝,如果没有住持三宝,我们往往把这个事情忘了。住持的佛宝,现在佛不在世,现在只有佛像,不管是塑的佛像,或者是彩画的佛像,我们见到佛像就要把它当作真佛一样来看待,要起恭敬心,要起报恩心。见到佛像,我们就想到自性佛宝。住持的法宝就是经典,佛为我们所说的一切经典,见到经典要想到我们要皈依自性法宝。住持的僧宝就是出家人。我们对出家人不要分别、不要执著。用平等心去看出家人,用清净心去看出家人。看到出家人就想到我自己要六根清净一尘不染,这样就功德无量无边。这是皈依三宝的意义简单的说明。

  皈依之后,要受五戒,五戒是佛法里面的根本大戒。你看十戒里面包括有五戒,比丘戒里面也包括有五戒,比丘尼戒前面还是有五戒,在家、出家的菩萨戒前面还是五戒,由此可知,五戒是修学佛法的根本戒律,必须严格的受持。

  大师在此地给我们说五戒是断恶修善的根源。戒与善不相同,所以五戒的功德超过十善。十善是福报,果报是在人天,修得再好,它的果报在人天。五戒就不相同了,五戒的果报是能成佛作祖,所以它的功德确实是不一样的。因为十善是世间这些天神善神护持,持戒的人就不一样了,是诸佛护念,菩萨拥护,所以效果是不相同的。

  我们在经典里面常常读到,一切诸佛都是希望我们早一天脱离轮回,希望我们早一天圆成佛道,因此世尊才为我们说出第一顿教法门的《阿弥陀经》,就是净土法门,使我们不费时间、不费气力,很快的就能够往生成佛,这是世尊对我们无比的恩德,我们也永远无法报答。真正说到报佛恩,唯有求生上品,唯有将这个法门普遍的弘扬,这才能报佛恩於万一,所以大家对於三皈五戒要切实的奉行。

  佛在《观经》里面告诉我们,没有修学净土法门之前,首先必须具备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第一条里面就有十善业,修十善业,第二条里面就是三皈五戒,可见得三皈五戒非常的重要。第三条里面叫我们要发菩提心,要深信因果。诸佛所说的一切法,实在说「事理因果」这四个字就包括尽了。

  五戒,我想诸位都知道,第一条是不杀生,第二条是不偷盗,第三条是不邪淫,第四条是不妄语,第五条是不饮酒。我们逐条来讨论。诸位翻开一0八面,倒数第三行。第一讲不杀生:

  【好生恶死。物我同然。我既爱生。物岂愿死。由是思之。生可杀乎。】

  众生能杀吗?我们自己不愿意被人杀,众生也是一条命,它也不愿意别人杀它,而是人杀众生,它没有能力反抗。我们吃众生肉,它是不是甘心情愿来给我们吃?如果真的甘心情愿,譬如你杀鸡,我今天吃你了,「鸡来,我杀你」,那只鸡就很乖乖的就来了,它也不会跑,也不会跳,这是它甘心情愿。为什么你杀它,它知道,它乱飞,到处跑?希望逃命。由此可知,它不甘心、不情愿,而是它没有力量跟你搏斗。被你杀了,被你吃了,它这个怨恨永远记在心里,怨恨永远不会消灭,换句话说,一有机会,它决定要报复。佛在经上给我们说了,我们今天吃它半斤,将来要还它八两,这一点都不会错的。想到我们今天杀它来吃,将来是我们被人家杀来吃,你要真正知道这个因果,你自然就不敢吃一切众生肉,你就不敢杀生。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