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中华万姓先祖纪念堂开幕典礼致词(2)

祭祀祖宗的意义是教导人人不忘本,所谓“返本报始”,这是人道的大根大本,是教人诚敬忠信,爱人如己,事死如生。人心厚才能够继孝思,笃人伦,醇风俗,国泰民安。这是我们中华文化复兴光大,普照大千世界,消弭冲


  祭祀祖宗的意义是教导人人不忘本,所谓“返本报始”,这是人道的大根大本,是教人诚敬忠信,爱人如己,事死如生。人心厚才能够继孝思,笃人伦,醇风俗,国泰民安。这是我们中华文化复兴光大,普照大千世界,消弭冲突,安定和平,促进人民安乐,福慧自在的基始。

  我们常讲的《百家姓》,而《百家姓》里面只有四百多个姓氏,现在依据中国科学院袁义达、杜若甫二位先生编着的《中华姓氏大辞典》中,正式列出有一万一千九百六十九个姓氏,以外又补充了一个,今天在此地我们这个纪念堂里面,供奉了一万一千九百七十个姓氏的祖先牌位,将来很可能还要增加一万一千多个,总计大概有两万两千个这么多的姓氏。

  两万多个姓氏,在世界其他国家地区,要是做一次祭典的展览,我们深深相信世人也会尊敬、佩服,这真正是一个大国!这么多不同的族姓团结成为一个国家,不是简单的事情。在世间法里面讲是不可思议,这样大的泱泱大国靠什么团结?我们五千年历史文化不坠,实在讲就是依靠孝道、师道。说到最后,就是儒、释、道这三家学派教化了中国人民。儒教人,明伦,止于至善;佛教人,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转凡为圣;道教人,清静无为。

  “佛”是外来语,意思是智、觉;觉就不迷,智就不愚。有孝悌,有老师,再有圣贤的教育,别人才会觉悟。这三家无不是教人觉悟,教人开智慧。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成就了伟大、神圣、庄严的精神文明,其来有自。今天我们所处的是天下大乱的时代,如何自救救世,根本还是孝道、师道、觉道。我们说“觉”,大家不致于误会,因为“觉”包括世间所有的圣贤教育,包括所有的宗教、所有的学术。孔子、老子、庄子都是觉者,耶稣、穆罕默德也是觉者。纵然将来我们这个地方的纪念堂不存在了,深信这个影响力已经遍满十方,代代有人继续传下去。

  这次祭祖之前,我们举行了佛七法会,以七天念佛功德回向给我们的祖先。今天下午还有隆重的“中峰国师三时系念”的法事,祭典大典的实况,网路现场直播,以后我们会制成光碟向全世界流通。让世人看了之后能有所感动,觉得这是应该要做的。人人能敬祖先、爱父母,天下太平,社会安定,世界和平的根就在此地。

  我们这个纪念堂,平时做为道德教育的场所,我们会礼请老师专门来讲解中国的历史文化,着重德行的教学,以中国历代古圣先贤显着的“伦理道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故事做为教学的内容。前人有从《二十五史》摘录一些道德因果感应故事,编成《历史感应统记》,这些内容都非常活泼,大家也喜欢听。还有最近我们重印的《德育课本》,现在社会上非常缺乏道德教育的教材,我们要抓紧时节因缘,从事社会教学,就像补习班一样,但是我们不收费,而且赠送教材、书本。

  佛陀教育是师道,宗教教育也是师道,师道必须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没有孝道就没有师道了,当然也没有佛道可言。孝道、师道、佛道在世间断绝了,那么这个世间灾难必然随之而来,这就是世间宗教所说的世界末日。因此,凡是我们佛弟子,都应当大力的提倡孝道,希望全球华人居住的所在,都有“先祖纪念堂”的建立。由一国一族纪念祖先,然后我们来推动全世界人民纪念祖先。如是大行孝道,而后必定有圣贤师道之出现,化恶为善、化迷为悟、化凡为圣的学术生焉。世间最大的福善,无过于此。

  所以我在平常讲经的时候也提到,孔老夫子因祸得福。如果夫子当年周游列国,有人聘请他做一个宰相,诸侯的宰相,他的成就不过像周公、管仲一样。他没想到诸侯不用他,回到老家去教学。回到老家的时候,他老人家已经六十八岁了,他七十三岁走的,实际上他只教了五年。五年之后被人称为“万世师表”,孔子作梦也没想到,所以我说他老人家因祸得福。这是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产生这个力量是无比的、不可思议的。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中华民族万姓先祖纪念堂”的成立,旨在教我们国民,人人得以追往古,继孝思,以至情内固民心,外结侨情,暨为十数亿同胞孝心之归依。使其恩泽所及,上至万姓祖宗,下及其万代子孙。佛说其功德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这是我们深深相信而不会怀疑的。

  孝慈为中华文化精神的大根大本,亦为大乘佛法的根基。孝如果没有了,那么儒、佛、道也就没有了,中国文化也可以说荡然无存。孝道如此的重要,我们希望天下有识之士,共同认真努力来推动,这样真善美慧的人生必然能够光照寰宇。最后,让我衷心的祝福诸位新年吉祥如意,佛法讲的光寿无量。谢谢大家!

  主持人:再一次感谢老法师的慈悲开示,谢谢!今天我们还非常荣幸的邀请了几位来自中国北京的几位着名的国学大师和哲学教授,来为我们做精采的演讲。首先要为我们演讲的是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汤一介教授。由于汤教授身体不适,临时返京,所以我们有请蓝洁女士代为宣读讲演稿。

  汤教授:贺“中华民族万姓先祖纪念堂”落成。我中华民族之同胞皆为炎黄子孙,虽有万姓,实为一家。今香港佛陀教育协会建中华民族万姓纪念堂,藉以流传中华文化孝道之根本。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孝道实为中华民族道德之基础。《郭店楚简·性自命出》中说:“道始于情,情生于性。”人道是由感情开始建立的。孔子弟子樊迟问“仁”,孔子回答说:“爱人。”这种爱人的思想、感情从何而有?《中庸》引孔子的话说:“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仁爱的思想、感情是人自身所具有的,而爱自己的亲人最根本。但是仁爱的精神不能停止于此,《郭店楚简·语丛一》中说:“亲而笃之,爱也;爱父其继爱人,仁也。”非常爱自己的亲人,这只是“爱”;爱自己的父亲,再扩大到爱别人,这才叫做“仁”。“孝之放,爱天下之民”,对自己父母的孝顺要放大到爱天下的百姓。这就是说要由“亲亲”扩大到“仁民”,要推己及人,要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才叫做仁。

  要做到推己及人并不容易,必须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忠恕之道做为为人的准则。朱熹《四书集注》谓“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如果把仁推广到社会,这就是孔子说的“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其由人乎哉。”

  在对克己复礼的解释上,人们往往把“克己”和“复礼”解释为两个平行的方面,我认为这不是克己复礼好的解释。所谓克己复礼是说只有在克己的基础上的复礼,才叫做仁。朱熹对“克己复礼为仁”的解释,说:“克,胜也。己,谓身之私欲也。复,反也。礼者,天理之节文也。”这就是要克制自己的私欲,以便使之自己的行为合乎礼仪制度的规范。“仁”是人自身内在的品德,“爱”生于性。“礼”是规范人的行为的外在的制度,它的作用是为了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睦相处。“礼之用,和为贵”,要人遵守礼仪制度必须是自觉的,出于内在的爱人之心,才符合“仁”的要求。所以,孔子说:“为仁由己,而由人乎。”这种出于内在的爱人之心的基础,由何而来?就是由对父母的孝心发展出来的。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