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禅与净土(3)

佛在《华严》上告诉我们“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这话是真的一点都不假。现在为什么变成这个样子?佛下面说了,这在《华严经》上讲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这话说清楚了,你为什么


  佛在《华严》上告诉我们“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这话是真的一点都不假。现在为什么变成这个样子?佛下面说了,这在《华严经》上讲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这话说清楚了,你为什么变成这个样子?你有妄想、你有分别、你有执着。所以只要有妄想分别执着,这就叫凡夫;你能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了,那你叫佛。所以佛在哪里?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也就是说一切众生本来没有妄想分别执着。那妄想分别执着从哪来的?这是大问题,佛是很清楚、很明白的告诉我们,可是我们不懂,听不懂。佛说一念不觉而有无明,我们马上就会问,几时一念不觉?为什么会一念不觉?我们的问题马上来了。你们诸位同学有没有这个问题?这个问题不但现在人有,释迦牟尼佛在世就有了,楞严会上富楼那尊者就问过这个问题,释迦牟尼佛也详细的解答,很长的一篇经文,《楞严经》有十卷在第四卷,你们去看看、去研究。《楞严经》的注解非常丰富,有一百多家注解,看你能不能看得懂,看了之后会不会觉悟。

  要是祖师答覆?祖师跟佛不一样,佛的答覆对一般中下根性的人,祖师答覆对上上根人,中下根性的人他就不理会了。那对上上根人怎么答覆?答在问处。这听起来很玄。我问你,你说我回答就是你的问题。什么时候一念不觉?就这个时候,你起这个疑问就是一念不觉。祖师不说出来,就说一句答在问处,你自己去悟。那真正上根人一听这话,马上开悟。这是实话,这不是假话,什么时候迷的?就是现在迷的。那又说无始无明,无始无明是几时开始的?人家已经讲得很清楚,无始,没有开始,你怎么还找开始?找开始,你是愈迷愈深,迷上加迷!你怎么能开得了悟?无明没开始,就是现前的一念,无始无明跟一念不觉是一个意思,所以凡夫跟佛的差别就是一念之间。这经上说得好,一念觉悟凡夫成佛,一念迷,念念迷,这叫凡夫。

  那你就想到释迦牟尼佛出家、修行、证果,目的何在?就是要把事实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他真搞清楚、真搞明白了,很难得他三十岁的时候搞明白。搞明白之后就教学,一生从事于教学的工作,四十九年没中断过。你看他的一生没有做过法会,所有这些宗教活动他从来没有过,他的活动就是教学,跟同学们在一起研究讨论,为大众解答疑惑,他的活动就是这些,四十九年没有中止过。从他一生所作所为我们就了解,要用现在的话来说,他是职业教师,一生教学;用现代的话来说,他是个多元文化社会教育家,我们讲社会教育。他的身分是一个多元文化社会教育的义务工作者,他教学不收费,完全是义务的。他生活很简单,日中一食,树下一宿,无忧无虑,无牵无挂,真得大自在。

  学生也不少。常随弟子,就是不离开老师的,老师走到哪里就跟到哪里,一千二百五十五人,常随弟子。这经典一开端都有记载,常随弟子有记载,不是常随弟子就不记载。不是常随弟子比常随弟子的人数多。讲经教学四十九年,没有建过道场,这一点都是给我们后世人做榜样,除了四事供养之外,一概不接受,四种供养。这四种供养第一个饮食,出去托钵的时候人家供养一点菜饭,这个接受。没有选择,给什么吃什么,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没有妄想。第二个是衣服,衣服只有三衣,只有三件,多的不接受。第三种是卧具,卧具实在讲就是一块布,睡觉的时候铺在地上。盖,那三件衣服晚上就当被盖。好在印度这个地方是热带,他有这三衣,底下有个垫子就够了。第四种是生病的时候接受医药供养,除这个之外一概不接受。没有金钱的供养,所以他们没烦恼,钱多了有烦恼,没有钱没烦恼;有房子有烦恼,没有房子没烦恼,所以他树下一宿,一生没有建道场,可是他的生活很活泼。

  学生当中有不少是国王、大臣、长者、居士,弟子当中,也有别墅花园,请他老人家去讲经教学,他也答应,他也去住,在那边教学,讲了一个单元、两个单元之后,他就离开了。所以我们晓得他老人家接受是接受使用权,不接受所有权。你说你建一个道场送给他,他不要,产权是你的,我借用,用完了就走了。所以世尊最后入般涅盘,我们讲死了,他死在哪里?他死在野外双树间,他不是死在房子里。这是告诉我们一桩事情,他没有财产,他没有房子,放下放得乾净,这才真正叫得大自在,一丝毫牵挂都没有,他过的是这个生活。这是留给我们后人做榜样,对这个世间没有一丝毫的牵挂,与自性完全相应。

  禅跟净都是修行的方法,而且是重要的方法,在大乘教经典上常说,戒律是佛身,禅是佛心,经是佛的言语,净土是佛的归宿。那我们要想成就,要想契入释迦牟尼佛的境界,我们又不是上上根人,上上根人怎么样?跟你讲叫你放下妄想分别执着,你就放下了。我们在中国只看到一个,惠能大师,那上上根人。他一放下,什么都通了,世出世间法全都通了,确实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他这个能力从哪里来的?是自性里头本来有的,你也有。你只要肯放下,你跟释迦牟尼佛、跟惠能大师没有两样,只要你肯放下,放下就是。你放不下,放不下就是上中下根人,佛对上中下根有方便法来教你。

  一时放下了,这是圆顿大法,所谓顿修顿证,没有阶级的,放下就是。上中下根的人走渐修,像爬楼梯一样,一层一层上去,你也能爬到顶层。那个顿修的、圆顿的,就像我们现在,他坐电梯上去的,这大家就好懂,渐修是爬楼梯上去的,一层一层慢慢爬,也能爬到顶。我们不是圆顿根性,那就爬楼梯,慢慢往上爬。怎么个爬法?放下,慢慢放,你放得多你就爬得高,你放下少就爬得矮,就这么回事情。你不肯放下就留在这个地方,你一步都不能接近。

  佛跟我们讲,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不执着,执着放下了,你证阿罗汉果,阿罗汉的智慧能通达六道,六道里面情形他没有障碍,六道之外他不知道;再能把分别放下,那你就是菩萨;最后能把妄想放下了,那你就成佛。由此可知,明心见性这桩事情,悟入诸法实相,确实与世出世间学术没有关系;你可以学,释迦牟尼佛表演了可以学,你可以不要学,惠能大师表演不学,与这个没有关系。与什么有关系?与放下有关系,你不能不放下,放下就是。这里头的道理是属于哲学,真的是高深的哲学,讲这些方法手段的确也是高深的科学。净土是佛的受用,就是觉悟人的受用。这个受用我们讲具体一点,幸福美满、事事自在如意的生活。这前面介绍的,我们就介绍到此地。

  后面我写的这几条“禅跟净土”,做个简单的报告。《顿悟入道要门论》里有个问答,问“云何为禅,云何为定”。什么是禅、什么是定?祖师的答覆,妄念不生这是禅,坐见本性是定。“妄念不生”,什么是妄念?妄想是妄念,分别是妄念,执着是妄念,统统是妄念。如果这三种妄念都不生,那是上上禅,成佛了,佛所证得的;如果妄想还有,分别执着没有了,这是菩萨的禅;妄想分别还有,执着没有了,这是阿罗汉的禅,这都叫做佛法,这是佛门里面的禅。如果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没有放下,世间禅定。世间有四禅八定,色界天修四禅证得的,无色界天修四定证得的,合起来叫四禅八定,没有出六道轮回,出不了六道轮回,什么原因?执着没放下。他在禅定这个境界之中,他能把执着控制住,不起作用,叫舍受。如果舍受是一直舍下去,永远能控制,那就叫禅定。所以舍受是有时间性的,定功失掉之后,他的分别执着又起现行、又起作用,这是说禅。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