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一生修学心得-春节对香港同修开示(2)

人不能生气,你要生气的时候,跟你说你全身的水都变得很坏,不但水变得很坏,你的细胞、你的毛细孔,样样都变得很丑陋。你想想看,生气那个样子,你镜子照照看,那不是很丑陋吗?那是什么?全身每一个细胞都很丑陋


  人不能生气,你要生气的时候,跟你说你全身的水都变得很坏,不但水变得很坏,你的细胞、你的毛细孔,样样都变得很丑陋。你想想看,生气那个样子,你镜子照照看,那不是很丑陋吗?那是什么?全身每一个细胞都很丑陋,这个对于自己身体有严重的伤害。所以新加坡许哲跟我讲过,发脾气,三分钟的发脾气,要三天你的身体才能恢复正常,这有道理,这就说得清楚了。所以人遇到不高兴的事情发脾气,那是天下最笨的大笨蛋,大傻瓜;聪明人、有智慧的人,决不干这个傻事,永远保持着心平气和。

  六道凡夫要想心在顺逆境缘当中能做得了主,那不是容易事情,这要功夫,这是什么功夫?头一个,你要有正确的知识,认识宇宙人生真相。第二个,要能控制你的欲望。人为什么有七情五欲?都发生在欲望上,欲望是六道轮回的根,欲望要不除掉,六道轮回就出不去,就这么个道理,往生也不行,阿弥陀佛拉不动。但是极乐世界往生,它有一个好处,在往生那一剎那,我这一剎那放下了,马上就被拉走,第二剎那妄念想起来,已经到极乐世界了,不要紧。可是你想想看,有几个人有这么幸运?能在临命终时,人家助念的时候,这个时候真的放下,不要多,只要一剎那他就走了,怕的是你这一剎那还是放不下,你就去不了。所以李老师以前常常告诉我们,一万个念佛人,真正能往生的只有两三个,念佛人九千九百九十几个不能往生,什么原因?临终那一念还是放不下。这就是讲带业往生跟其它修行的法门差别在此地,我们不能不知道。

  放下在什么时候?平常就要放下,就不应该对这个世间有任何留恋。真正放下,那个自在,那个快乐你们没有办法知道,我说,说了你也不懂,你没有体验过,这是古人讲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你要真正去干,你才能体会得到。你真正体会到之后,你再也不会去沾惹五欲六尘,为什么?那真苦,你知道放下之乐、放下的自在。胡涂人说:放下不是什么都没有了吗?他不晓得,放下什么都有了,不放下的时候,你所有的是非常非常有限,很可怜。因为你放下之后,你的心跟整个法界虚空合成一体,十方如来他们所修所证的智慧福报,我都受用到,我都能享受,为什么?通了。你没有放下的时候,许许多多界限关卡不通,不通,你所得到的享受,那就是你多生多劫修积的一点福报,而且修积的一点福报,这一生当中又愚痴,用心不善,用心不善你所修积的福报已经打很大的折扣。

  譬如你命里头有一亿的财富,因为用心不善,常常动歪脑筋,想占有别人,起心动念、所作所为损人利己,结果所得到的福报,大概只得到你命里头所有的一半,甚至于一半还不到,你命里头有一亿,你所得到只有五千万,甚至于得到两三千万,自己以为不得了,我很有本事赚这么多,不知道已经打好大的折扣。这种事情我们看到太多太多,世间人愚痴!他要是用善心、用善意,处处能够帮助别人、成就别人,那他命里面的财富还要加利息,还不止这么多。

  所以人不知道用善心,不晓得用善意待人,处处总有控制的念头,有占有的念头,这个很糟糕,你只要有这两个念头,你学佛,恭维你,说得好听一点,你得一点佛法的皮毛,你能不能契入?一分一毫都入不进去,真正佛法殊胜的利益,不但你享受不到,你体会不到,你也认识不到。经,你看不懂,跟你讲你也听不懂,为什么?你有障碍,这个障碍就是我常常讲的,自私自利是障碍,名闻利养是障碍,贪图五欲六尘享受是障碍,贪瞋痴慢是障碍,这些障碍不除掉,那个经义真的是一分一寸你都入不进去。你能把这个东西放下,你就入进去了,入进去之后,这里面的法味,那真叫其乐无穷,你才真正尝到。你尝到这个味之后,天上人间的味道,在你看起来是一点味道都没有,真的是索然无味,你超越了,你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了。都在一念之间!

  我们怎样达到这个境界?没有别的,好学,你要真正肯学。中国大陆有一个地方要造孔夫子的像,要我给他题几个字,我今天下午把它写好了,我写的是《论语》里的几句话,我感觉得非常之深,就是孔老夫子的好学。“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这是讲他曾经一天不吃饭,一晚不睡觉,“以思,无益”,我想,想来想去都没有利益,最后说“不如学也”。孔老夫子对于学,明白了,禅家讲参禅,他参悟了,好学。他学,确确实实有心得,“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时”就是没有间断,从来没间断,“习”就是我们今天讲落实,把他所学的落实在生活上,落实在工作上,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不亦悦乎”,那个悦就是我们佛法里面讲的“法喜充满”,快乐无比,那个结晶好,法喜充满。

  他自己述说他自己修学的成就,这很值得我们做参考。夫子说,“十五岁有志于学”,这是立志学习,好学,“三十而立”,三十岁他就有成就,就有显著学习的成绩,他有目标,他有方向,不会轻易改变,“而立”,他有立足之处。“四十而不惑”,不惑就是不迷惑,我们今天讲的,不会被外面境界所动摇,我们今天讲诱惑,外面这些财色名食睡的诱惑,他有把握不会受外面诱惑,四十岁。“五十而知天命”,天命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因果报应,他知道了,命里有的一定有,命里没有的别强求,乐天知命,一丝毫强求都没有,造善因一定得善果,夫子到五十岁明白这个道理,一切通达了。

  “六十而耳顺”,这个功夫了不起,什么叫耳顺?这个人说这桩事情好,不错,很好!那个人说这个不好,不错,也很好,耳顺了,这是很深的定功。佛门有个公案,道场有两个出家人争论,都是为经教里面东西争论,彼此两个人都不服,甲这个人到老和尚那里去,说我觉得这部经怎样怎样,那个人讲得不对,他讲错了,老和尚听了之后说:“你对”,他很乐意出去了。另外那个人,老和尚说他对的时候,他不服气,到老和尚那里去争论,把他的道理说完之后,老和尚笑笑说:“你也对”。老和尚还有个侍者,他们两个人走了之后,这个侍者问:老和尚,你怎么说他们两个都对?老和尚说:“你也对”。这是耳顺。他能够调解问题,他不会把问题搞复杂,这是智慧。为什么说都对?本来没有问题,怎么会不对?统统对,原理就在此地。“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你的妄想分别执着,给你安慰一下,平了,不就没事了吗?所以他有本事把每个人的心都给你摆平,这叫耳顺,夫子到六十岁才有这个本事。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那就是《华严经》里面讲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是他做学问、读书求学成绩的表现,不学怎么行?人,活到老、学到老,学不了,这在佛法里看得非常明显。你看大乘经上,佛教菩萨发菩提心,这你初学,你开始学,学到什么时候?学三大阿僧祇劫,学才能成得了佛,所以佛家学佛是生生世世,累劫修行,哪里可以中断?哪里可以说不学?不学就不得了,不学就一天到晚随顺烦恼,你随顺烦恼你必定造作恶业。所以大家要想在这一生道业上有一点成就,没有别的,天天要读书。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