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忏悔业障,随喜功德,请转法轮(3)

现在灾难这么多,在佛门里面讲,在宗教里面讲,它的认识跟一般凡夫不一样。佛门跟宗教里面讲,灾难是属於业报,自作自受,它是果报,果报有因,因是什么?我们自己做得不好,才遭遇的灾难。为什么真正一忏悔,几次

  现在灾难这么多,在佛门里面讲,在宗教里面讲,它的认识跟一般凡夫不一样。佛门跟宗教里面讲,灾难是属於业报,自作自受,它是果报,果报有因,因是什么?我们自己做得不好,才遭遇的灾难。为什么真正一忏悔,几次痛哭流涕之后,身上病没有了,好了。很多癌症,刘善人报告里面讲得很多,举了很多例子,癌症,非常严重的癌症,医生都讲他大概顶多只能活到一、二个月,遇到他,他给他一说,他真的一想,想到什么?对不起家庭,对不起父母,对不起妻子,对不起儿女。这一反悔、一痛心,几次呕吐,病就好了,再到医院去检查,没有了。医生问他,你吃的是什么药?谁给你治的?这是刘善人治得高明。我在之前还遇到一个大夫,他是祖传秘方,也是这些疑难杂症像癌症这些,他治好很多人。他是祖传的方子,自己在山上采药,采回来之后把它泡,应该是泡在酒里面,药酒,治病的时候是把这个药涂在身上。这个药很厉害,把里面的毒,这里面的毒把它吸到皮肤的表层,用刮痧的方法来刮,刮出来的时候黏黏的,就把里面那些病刮出来了。刘大夫是叫你自己吐出来,他那是把它吸著刮出来,一刮之后你就很轻松,里面这些病毒全部吸出来了。我亲自看他做过这个,这也非常高明。道理是一样的,一个是用药物吸出来刮掉,一个是你从口里吐出来,是一个道理。但是吐出来的,我觉得比刮的还高明。所以你得真心认错,你不认错,你回不了头,你要有勇气,这叫大勇。大勇是什么?大勇是肯对著大众承认自己的过失,发露忏悔,改过自新。哪个人没有过失?要没有过失,你就成圣人,你不是凡夫。所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就是你不是圣贤,哪有没过失的!只是你自己不认真去检讨,不肯忏悔,不承认,处处还自以为是,你的病怎么能好?

  业障,什么叫业?起心动念就是业,分别执著那就是障。我们有没有?六道凡夫个个都有,哪有不造业?念念想著别人,善业,好不好?好。能不能了生死出三界?不能。为什么?因为你还会执著。这是佛经上讲得清楚,只要有执著,六道就出不去,但是你念念都是善业,你在六道里头三善道受报,三善道是人道、阿修罗道、天道。虽然生在三善道,三善道也很容易迷惑,迷惑之后就造业了,他又造恶业,那你福报享完之后,恶业现前,岂不是又要回到三恶道去吗?你什么时候能脱离六道轮回?真想脱离六道轮回,要靠佛法,它真的能帮助你了生死出三界,真能帮助你回归自性,那就圆满成佛了。首先你得要认识,认识在佛法里叫解悟;把业障忏悔尽了,那叫证悟。由此可知,八万四千行门,就是修行的方法,门是门径,法是方法,叫法门,也就是忏悔的方法,修行就是忏悔、就是放下,把自己这些习性全部都放下,业障就忏除了,才能帮助自己提升。业障不但是这一生,我也曾经提到,因为我们从国外得到很多心理医生治疗的资讯,就用深度的催眠,我鼓励一些学佛的同修,信心不足,还有怀疑,可以去找找这些外国心理医生,接受他们的催眠,让催眠当中讲到你过去生中所造的业障。如果你要有这么多的资讯,知道过去世,过去一世、过去二世、过去三世,五、六世,这生生世世造的些什么业你都晓得的话,能帮助你忏悔,能帮助你把五脏六腑里的病毒全部给吐光。

  所以讲到修行就离不开忏悔,佛法里面无论是诵经、拜忏、礼佛,甚至念佛,念完都做一个回向,回向就是属於忏悔,不能不认真。我们今天最具体的,用《感应篇》,虽然是道教的,在佛门里面,祖师大德用它来帮助忏悔,很多。特别是明清两代,读书人之间盛行「功过格」,佛门也不例外。你看看,了凡先生遇到云谷禅师,云谷禅师送他一本功过格,那个功过格不是佛经上的,就是《感应篇》,里面的条目就是《感应篇》。用它来帮助你忏悔业障,很有效果。它不是从印度传来的,是我们中国本土的,我们翻开来是特别亲切,一条一条的,回过头来问自己有没有犯?这叫真修行。所以我们现前一定要记住,现前特别是什么?身体不好,毛病很多,年纪轻轻的已经一身病了,唯有真正忏悔,你的病痛可以化解了。彻底忏悔,你的生死可以了了。

  佛法里修行,可以说从初发心到如来地,修什么?忏悔而已,所有的法门都可以说之为忏悔法门。特别要想到孝亲尊师,净业三福,世尊特别提出这两条,父母之恩报不尽,老师之恩亦如是,要晓得佛菩萨是老师。你看我们佛弟子,自称为弟子,弟子是学生,我们称释迦牟尼佛「本师」,本师是什么?根本的老师,建立佛教在这个世间第一个老师,建立佛教的老师,我们称本师。所以我们跟佛的关系是师生关系,这个关系是属於伦理,总得要搞清楚,跟一般宗教不一样,我们跟佛、跟菩萨是师生关系。要是跟菩萨讲的,实际上我们跟菩萨是同学的关系,因为他是佛的学生,我也是佛的学生,他是前届的学生,我是后来的学生,所以我们跟菩萨是前后同学。菩萨修得不错,修得很好了,他可以教我,所以我们对菩萨,甚至於对祖师大德,都以老师之礼来奉事,关系搞清楚了。同一个本师,前后不同,关系非常亲密。菩萨教我们的,祖师教我们的,就跟世尊教导我们的没有两样,我们得依教奉行。佛在戒律里面跟我们讲到三聚净戒,前面跟诸位说过,这个意思就是说,佛虽然住世四十九年,讲经说法还是有限,还是很多东西没有提到,所以指导我们一个总的原则,凡是对自己有利益的,佛没有说到,要好好的学;对自己有害的,佛没有说到,你也得要放下,不能说佛没有说,我就可以放逸了,那错了。譬如,这是我们一般常常讲的,佛戒律里没有说抽烟是犯戒,那好了,你就去抽烟了,可是抽烟对身体怎么?对身体决定有害处,没有好处,这个就属於摄善法戒里面,这不善,你就应该要把它断绝。第三种是饶益有情戒,这个事情是对众生有利益的,对大众有利益,你一定要做。所以要通权达变,要有善巧。戒律不是死的,它有开遮持犯,在某一种状况之下灵活的运用,这个不能不知道。

  下面第五「随喜功德」,对治什么?对治我们非常重要的一个烦恼,这个烦恼也是很多人都有,嫉妒。我们看别人好,心里总觉得很难受,严重一点的,想办法障碍他,想办法破坏他,嫉妒。这个是专门对付嫉妒心的。佛教我们不嫉妒别人,要懂得随喜。随喜的功德,跟那个造作功德的人是一样大。他修的那么大功德,我这一随喜,他的功德我都得到了,你说这个便宜多大。如果你要是嫉妒他、障碍他,你造的罪业可大了。在这种境界里头,何必要造罪业?为什么不成就自己的功德?真正修随喜,这个人,特别是我们不喜欢的人,或者是我们的冤亲债主,跟我们是对立的人,但是他做出这一桩事情是有利於社会的,要不要去帮助他?要,全心全力去帮助他,这叫随喜。没有力量,没有大力量,小的力量去帮助他,尽心尽力。这一点力量都没有,欢喜赞叹,给他宣扬,希望社会大众成就他,这是好事。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