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面还有一条,“至心求于无上菩提得牛王睫相”,真诚到极处只求无上菩提,什么都不求,生生世世断恶修善,改邪归正,就为这么一桩事情,这是菩提大道。今天时间到了,好,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现在我们看第三十一,“眉间白毫相”,佛眉间白毫,我们很熟悉,白毫放光,赞佛偈里头每天我们都唱到,所以这个印象特别深刻。白毫相是什么因缘而感得的?注解里面跟我们说,“因见众生修三学而称扬赞叹,遂感此妙相”。三学就是戒定慧,非常难得,众生要认真修三学,佛菩萨就知道他善根渐渐成熟了。如果得到善缘,殊胜的善缘,善缘佛菩萨一定帮助他。帮助的方式没有一定,就是加持,有显加、有冥加,善巧方便不可思议。 所以佛菩萨加持修学戒定慧三学的,而称扬赞叹,称扬赞叹是鼓励有善根还没有缘发起的,要接触这个缘,他善根就发现,没有善根的,给他种善根。所以这种鼓励赞扬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鼓励赞扬常常也是佛菩萨冥冥当中来加持。自己对这个人好像并不很熟悉,也不热心的往来,可是就喜欢赞扬,这个都有佛加持。做坏事情、做杀盗淫,也有人赞扬,现在恐怕比赞扬修三学的人更多,那是谁赞扬?魔在赞扬,魔王波旬在赞扬,我们要知道。佛是护持正法,魔是希望把正法毁坏,都有很大的能量,神通变化。所以,我们要遵守普贤愿王的原则,“礼敬诸佛、称赞如来”,看到别人行善,与性德相应的要赞叹,与性德不相应的不提,隐恶扬善。一生能够遵守,必定有不思议的感应。 戒定慧是一切菩萨修行成佛最高的指导原则,没有一个是例外的。我们看到近代中国、外国,许多学佛的人,在家、出家,一生都没办法成就,原因在哪里?没有遵守这个原则,特别是戒学。戒、定都不要,就要智慧,这智慧怎么能成功?所以他那个修的他不是智慧,是常识,把学佛就变成佛学,变成一种世间学术。过去讲,变成哲学,一般大学,在台湾哲学系里面都有佛经这个课程。那个行,讲得天花乱坠,那个里头不需要戒、不需要定。禅宗讲故事、讲公案,讲了大家笑嘻嘻的,哈哈大笑,实际上连禅边都没有摸著,所谓口头禅而已。 下面再一个解释,“于无量世,宣说正法,实法不虚,得白毫光相”,这生生世世宣说正法。宣说正法自己一定证得正法,自己不证得,拿著释迦牟尼佛的经典还是隔一层,为什么?听说的。孔子有批评,说“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也”,听说的是记问,读多、听多了我记得。问就是什么?不是自己悟的,是向别人请教,别人说的,我们再引用,是他的,不是我的。我们在宗门、教下看到古代许多大善知识,学人向他请教,往往他不直接答覆,拐弯抹角教你自己悟入,那个方法高明。为什么不给你说清楚?说清楚,把你的悟门堵死了,给你讲解,你以为就是这样的,不再深入去体悟。所以不说,诱导你去觉悟、去体会,这是另一种最高的教学方法。可是这种方法,如果不是这样的根机没用处,诸佛菩萨、祖师大德无不是应机说法,不是这个根机,说了没用,说了一点好处都没有。实法就是明心见性,实法就是性德。下面说“于无量世,不诳一切诸众生故,得眉间毫相”。生生世世绝不欺骗众生,换句话说,要以真诚心待人接物,这个能得眉间毫相。 末后一句,“赞叹他人所有功德,得白毫相”,与白毫相的作用有关系。佛放光,从白毫放的光,缘分最多,就是欢喜赞叹别人功德。决定要学隐恶扬善,别人有过失绝不能提,他的事情,与我不相干。我要说别人过失,就变成自己在造口业,亏吃大了;把别人不善的事情放在自己心上,我们的心被染污了。许许多多人不知道这个道理,不记别人的功德、善行,专记别人过失。别人过失未必是真的,我们是凡夫,没有慧眼、没有法眼,见不到,见的是表面,不知道那个人的存心。如果那个人存心非常善良,用这种不正常的手段他能够觉悟对方,那是好事,不是坏事。“丹霞烧佛”,把佛像烧了,他能叫老方丈开悟,这都是非常的举动,不是凡夫能做的。知道老方丈到将悟未悟这个关口,一点他就通了。冬天烤火,把木头佛像拿来烧,有人向老方丈报告,丹霞把佛像搬去烧了取暖。这老和尚就呆了,赶紧跑过来看,看到他还在烧:你怎么可以拿佛像来烧?他跟老和尚说:我在这里烧舍利。木头佛像哪有舍利?那再搬几尊来也无妨。这一句话,老和尚觉悟了!那是什么?那是帮助一个人成佛,这非常手段,这叫善巧方便。我们哪里会知道?在一般说,恶意毁坏佛像等于出佛身血,无间地狱罪。他烧佛像没有罪业,还有功德,帮助人成佛,帮助人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所以像丹霞用心没人知道,他也无须要给人说破。末后这个意思是教我们学普贤菩萨赞叹如来,一切众生跟佛实在讲没有两样,只是一个迷、一个觉。 我们看最后,三十二“顶肉髻成相”。佛的头顶有肉高起来一块,好像髻一样,头发挽的髻一样,也叫“无见顶相”。《楞严经》上有提到,菩萨想看佛顶,用神通升到高空,结果佛的肉髻放光,看不见。所以叫无见顶相。“谓一切人天二乘菩萨,皆不能见故”,二乘声闻、缘觉,权教菩萨,没有见性的菩萨都见不到。这个相“系由教人受持十善法,自亦受持,而感得之相”。所以,三十二相我们学完了,最后结归在一切善法,一切善法的代表就是十善业道,世出世间无量无边的善法,没有超过十善业道。所以菩萨把十善业道展开,八万四千细行,就是说展开来变成八万四千善法;小乘人展开来三千威仪,这个十条变成三千条的善法。我们就晓得,原来十善每一条都含摄无量无边的善法,一切善法离不开这个十条。 下面还有个注解,“于无量世,头顶礼拜一切圣贤、师长、父母,尊重赞叹,恭敬供养,得无见顶相”。“于无量世,供养师长、诸佛菩萨,顶头礼拜,破骄慢故,得无见顶相”。这一句里头最重要的两句话,是恭敬供养、破骄慢故。恭敬供养是依教修行,不是别的。诸供养中法供养为最,法供养当中第一条就是如教修行,这真供养。破骄慢,骄慢是菩萨最大的障碍,不但出世间法,世间法也不例外。孔子教的是世间法,他教人“傲不可长”。人有没有骄慢?有,人人都有,你要说你没有,你成佛了。什么人没有?明心见性的人没有;没有明心见性,都有。 傲慢的根在哪里?在末那识,末那,四大烦恼常相随。第一个是我见,我见就是我执,执著有个我,执著阿赖耶见分的一分以为那是自己的心。外国的哲学家所说的“我思故我在”,也不错,他知道身不是自己,什么是自己?我能够思想的,这是我。比一般人提升了,但是他还是搞错了,把末那识当作自己。跟著我见的,还有三个根本烦恼常相随。有我见必定就有我爱,我爱是贪;有我慢,我慢是嗔恚;有我痴。你看贪嗔痴,所以称作四大烦恼常相随。什么时候有的?迷失了自性就有。这是四种性德,迷了之后就变成烦恼,这个要知道。迷了自性,产生一个我见,我见是迷法身所形成的果报。我爱,自性里头般若、法身、解脱,这个里面,智慧变成愚痴,解脱是得大自在,有贪、有嗔,自在就没有!所以悟了,转末那成平等性智,平等性智里头有法身、般若、解脱;迷了的时候,就这四种烦恼,我见、我爱、我慢、我痴。全是起心动念在那里变化,这是一切法从心想生。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