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刚晓法师:话说佛教之一(3)

律是没话说的,就是佛教徒生活、行为的规定和解说,关于这方面的书都叫律典。“律”是释迦牟尼佛在世时订出来的。这些律典实际上的作用是:止恶、行善、利他,可以使我们止恶、行善、利他就可以了。这也是戒律的根

  律是没话说的,就是佛教徒生活、行为的规定和解说,关于这方面的书都叫律典。“律”是释迦牟尼佛在世时订出来的。这些律典实际上的作用是:止恶、行善、利他,可以使我们止恶、行善、利他就可以了。这也是戒律的根本精神。至于说现在常用的戒条,实际都是止恶、行善、利他这种精神的反映。律典的问题实际上也很复杂,你很难在各派中间找出说法一致的,几乎可以说是同一个问题各派有各派的作法。到了中国之后,中国人取了一种很理智的方法:存而不论。就象邓小平的“不争论”一样,搁置!我们不管你别人怎么说,我们中国佛教只取《四分律》的说法,这就有效地避免了争论。但在事实上,现在也有很多的麻烦,比如说穿草鞋,某地有和尚穿草鞋,在到有些地方去的时候,人家就不高兴,说:我们这儿是死了人才穿草鞋的,你穿草鞋到我家不吉利。于是就引起了佛教徒的争论,认认真真地去争论,最后叫我们学校的戒律法师去给作评判。和尚们认认真真地做莫名其妙的事儿的可多了。最好是不争论、搁置。著名的律典有《四分律典》、《五分律典》、《僧祇律典》等。
  “论”是解释经典的著作。“经”是一个理论体系的原典,是历史的陈迹,是一个宝藏,是思想源泉。我们知道,现实是在不断地演化着的,但是“经”却是一成不变的。这就要求在“经”与现实所需之间架起一条通道,以便将你的信仰、教义与现实需要联结起来,这就是“论(疏)”。“论(疏)”就是对“经”的现实化解释。“经”仅仅是提供了一种资源、权威,而不是现成的答案,“论(疏)”则是为现实提供可用的理论、思想工具,是现成的答案,也就是说,“经”与“论(疏)”有着不同的功能。在通常情况下,“经”是教主的言论和行迹,“论(疏)”是论师们阐释并被公众认可的权威教义。注意,对“经”的阐释也不是随意的,而是有一定的规则的。“论(疏)”有两种属性,一种是权威,一种是理论思辩,前者要求人们顺从,后者要求人们思考。这就意味着,宗教都是需要思考的,以便在不断变化的现实与一成不变的“经”之间经常协调,但是,人们的思考得以不危害“经”的权威为前提。著名的论典有《瑜伽师地论》、《大智度论》、《大毗婆沙论》等。
  佛教经、律、论这些书籍放在一块儿就称为大藏经。大藏经有汉文、藏文、巴利文、傣文、满文、蒙文等。我这儿有篇《佛教藏经》,我就按这个给大家介绍一下。汉文大藏经的编纂最早是梁天监十四年(515)一个叫僧绍的和尚主持在华林园中编纂的,到十七年,梁武帝又让宝唱法师给修订了一下,总共收佛书1433部,3741卷。北魏孝武帝在太昌元年至永熙三年间(532~534),让舍人李廓把皇家书籍中的佛书编纂一下,共整理出佛书427部,2053卷。从南北朝起至木板雕印术发明之前,大藏经编纂过不少次,但都是手抄流通的,影响程度有限。最早的大规模雕版刻印藏经是北宋开宝四年(971)高品、张从信在益州雕印大藏经,这是第一部,因为是开宝年间的事儿,所以一般都称之《开宝藏》,共收藏经5048卷。这部大藏经刻好后,仍然不断地进行增补续刻,一发现新译的经典就刻,到北宋末,已经变成了6628卷。辽国不久也刻了一部《契丹藏》。历史上比较著名的大藏经有还有《崇宁藏》、《毗卢藏》、《圆觉藏》、《资福藏》、《碛砂藏》、《洪武南藏》、《永乐南藏》等等。《崇宁藏》是北宋元丰三年(1080)开始刻的,到崇宁三年(1104)刻完,共有580函,1440部,6108卷。《毗卢藏》是北宋政和二年(1112)雕印的,到南宋绍兴二十一年(1151)完成。全藏共有595函,1451部,6132卷。《圆觉藏》大约是北宋末年雕印的,到南宋绍兴二年刻完,全藏共548函,1435部,5480卷。《资福藏》雕印的年月不清楚,在南宋淳熙二年(1175)完成。全藏共有599函,1459部,5940卷。《赵城藏》大概是在金皇统九年(1149)雕刻的,在金大定十三年(1173)刻印完毕。在金末元初时被战火毁了一部分,元太宗窝阔台八年(1236),耶律楚材主持补雕缺损经版。共收有6900卷典籍。《碛砂藏》大约是南宋宝庆至绍定年间雕刻的,端平元年(1234)编定并刻出了目录,但宝祐六年(1258)以后,因为南宋朝不保夕,所以刻印大藏经的事儿就停顿了,这一停就是30年。到元大德元年(1297)又继续雕刻,到至治二年(1322)完成,共591函,1532部,6362卷。《普宁藏》是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开始刻印的,至元二十七年完成,共559函,1430部,6004卷。后来又补充了一些,成了6010卷。元代还刻过《弘法藏》,但都没见过,一般认为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至二十四年编定的《至元法宝勘同总录》就是这部《弘法藏》的目录,共收经1644部,7182卷。《洪武南藏》是明代刻造的3个官版中最初版本,又叫《初刻南藏》。明洪武五年(1372)开始刻,到洪武三十一年刻完。全藏共678函,7000多卷。《永乐南藏》是永乐年间刻印的,全藏共636函,6331卷。《永乐北藏》是永乐十九年(1421)在北京雕印,正统五年(1440)完成。全藏共有636函,1621部,6361卷;《武林藏》是1982年才发现有这部藏经的,现存只有17卷。《万历藏》,这是私刻本,明万历十七年至清顺治十四年(1657)刻印的。原藏在广西全州金山寺,后移藏于山西宁武县延庆寺,1979年被县文化馆拿走了。这部大藏经现在还比较完整,因为是私版,所以以前没有记载过,全藏共678函,收经1659部,6234卷。现存660函,1563部,5997卷。《嘉兴藏》,这部藏经也是私刻本,又称《径山藏》。万历十七年在山西五台山开始雕印,但五台山太冷了,到万历二十年的时候,就到浙江余杭的径山继续雕印。到清康熙十五年(1676)完工,由嘉兴楞严寺集中经版刷印流通。这部藏经分正藏、续藏和又续藏三个部分。正藏210函,续藏95函,又续藏47函,康熙十六年以后,抽去续藏5函、又续藏4函。计正藏210函,续藏90函,又续藏43函,共收经2090部,12600卷。《龙藏》是雍正十三年开始雕刻,乾隆三年(1738)完成,全藏724函,1669部,7168卷。《频伽藏》是民国初年的私版铅印本,全藏共收经1916部,8416卷。还有一个《普慧藏》,可惜没有编完。我介绍的这藏经情况,其实大家查一下网就知道了,我是照人家来的。
  《高丽藏》也是很著名的大藏经,它是朝鲜半岛在高丽王朝时编印的,中间修订过好多次,现有639函,收经1522部,6558卷。日本的大藏经也不少。有《弘安藏》、《天海藏》、《弘教藏》、《黄檗藏》、《卍正藏经》、《卍续藏经》、《大正藏》等。流行最广的是《大正藏》和《卍续藏经》。《大正藏》是日本大正13年(1924)高楠顺次郎和渡边海旭组织大正一切经刊行会编的,由小野玄妙等人负责,1934年印行。全藏有3部分:正藏55册,续藏30册,别卷15册(内图像12册,总目录3册),共100册。总共收了3493部,13520卷。我们杭州佛学院有好几种藏经,常用的《大正藏》、《卍正藏经》、《卍续藏经》、《中华大藏经》、《龙藏》、《洪武南藏》、《频伽藏》、《敦煌藏》等,当然《卍正藏经》、《中华大藏经》、《龙藏》、《洪武南藏》、《频伽藏》、《敦煌藏》等几乎是用不着的。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