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佛法说,众生是成就波罗蜜多的善知识。譬如,没人乞讨,怎么修布施呢?没有怨敌,怎么成就安忍?没有利他,怎么圆满精进度?所以众生有大恩德,是增上缘。逆境的出现,为自己提供了极好的修心机会,非常难得。这样想到众生是助伴,能磨炼自己,长养菩提,利益极大。心里想通了,就能欢欢喜喜地安受。 照这样,有情打我、骂我、阻挠我、诽谤我,全是大加持,消业障、增智慧。安受一次恶骂,就能消去多生业障,岂不大占便宜!不骂的话,还没有消业障的机会。所以,对待同一件事,换一下想法,心态会有这样大的变化。 第四个思惟:思惟怒和不怒的结果。 又闻谤而不怒,虽谗焰薰天,如举火焚空,终将自息;闻谤而怒,虽巧心力辩,如春蚕作茧,自取缠绵;怒不惟无益,且有害也。 如果听到诽谤,心里不计较,即使谗言的火焰薰满天空,也像举火焚烧虚空一样,终究自己会止息下来。(从来谗言不会永住,就让它自生自灭!不必要再加一刹那的分别,何必自寻麻烦呢?)假如听到毁谤,怒不可遏,非要找诽谤者算帐,这是智识短浅的表现。因为自己用尽智巧、竭力争辩,也只落得个茧自缚而已。 这就是两种作法,导致两种结果。前者是自动消失,不必起一念,就自然平息,这是高明。后者缘对境发怒,不但没利益,还有无量的损害。心里想着对方如何不好,身心当下失去平衡,服多少药都不解决问题,这不是伤害自己吗?再思惟嗔心的等流果,频繁的嗔怒会把自己的心串习成损害他人的恶心,这不是整坏自相续吗?后世还要以嗔心下地狱。这不是让自己沉沦吗?从破坏功德的方面思惟,一念嗔心起,百劫的福德资粮毁于一旦,何必这样摧毁自己? 所以,反复思维嗔怒的过患和安忍的利益,一旦道理上明白了,就能遮止嗔心。比如,一个人容易动怒,暂时从事上改一点,可是不久又见他嗔人、骂人,这是事上禁止、根上没有对治到。如果能把道理思惟透,等于釜底抽薪,嗔火就发不起来。 其余种种过恶,皆当据理思之。此理既明,过将自止。 上面举了两个例子,还有很多过失,怎么改呢?一定要如理思维,辨清功德和过失,道理上搞清楚了,过失自然能遮止。 其实,从理上改过,是一个大修法。前面说过“所谓修,就是身有过恶,都应当遣除。”过恶是粗粗细细的颠倒心,修法当中,观察修是很重要的方法,和这里的“从理上改”完全相同。 比如,要遣除耽著今生的颠倒心,就应思惟死亡无常和恶趣苦。认识到今生最终只是一死,死亡迅速,今天到来也不一定,死亡时,现世八法没有任何实益,不仅不能利益来世,反而以它造成漫长、苦难的恶趣。所以,以宝贵的人身追求现世八法,结果是让自己深陷恶趣,这是极不应理的。按这样具体思惟,就能改正执著今生的心理。 然后,要遣除杀生等的十恶业乃至种种恶业,也是先从道理上思惟,辨清什么是恶业、什么是善业,恶业有哪些过患,善业有哪些利益,一一如理观察思惟,就能对恶业深生厌离,即使对小罪也看作如毒一样深生恐惧。这样是从理上改。 修行的次第是:先思惟总的业果道理和特别的业果道理,然后才是“思惟之后,如理地行善、止恶”。这里举的戒杀和戒嗔,不过是观察修当中的两个特例而已。大家应当举一反三,深刻认识到观察修是一种涵盖无量的大修法,能在在处处善巧地运用,就不只是改正一两种过失,方方面面都能扭转以往以错误认识所引起的邪行。 再比如修出离心,要改变耽著轮回的颠倒心,但这不是勉强就能改过来的。有的人一时冲动,口上说我要了生死,用不了几个月,对于轮回仍然和以前一样贪执。这是没有在根上对治到。 如果首先能思惟生死的本性是苦,一旦思惟透了,决定可以把耽著轮回的心改成彻底厌离的心。 总之,大家不要对这些教言生轻视心,应当从中生出智慧来。可以说,道次第从下到上的前行,重点是从理上改。 3、从心而改: 何谓从心而改?过有千端,惟心所造;吾心不动,过安从生? 心是行为的源头,不管什么恶,总归是念头上起的。心不取境不动念,过失也无从产生。相反,执着可爱境起贪,执著不可爱境起嗔,大的过失是从起心动念来的,起心动念又是从著相来的,著相就生起念头,不著相心无妄念,也就没有过失。所以,最彻底是在心上改,来得直接、简要。 学者于好色、好名、好货、好怒、种种诸过,不必逐类寻求;但当一心为善,正念现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 学者对于好色、好名、好货、好怒等的种种过失,不必要一类一类寻求。只要一心正念,邪念染污不上,问题就解决了。 好色、好名、好货、好怒,都是执著的念头,一心正念照着自心,妄念就无力起来。 如太阳当空,魍魉潜消,此精一之真传也。 这就像太阳当空时,鬼魅魍魉隐遁无形。这是精一之真传。 观照的日光不失去,正念现前,妄念无法兴风作浪;正念失去,非理作意一起,无量的过失都会产生。 过由心造,亦由心改,如斩毒树,直断其根,奚必枝枝而伐,叶叶而摘哉? 过失是由心取相而造下的,以心行善而改,就像斩毒树直断其根一样,“根”就是非理作意。《宝性论》说,蕴界处来自烦恼和业,烦恼和业来自非理作意,所以根源是非理作意。止住非理作意,就可以遮除轮回。这是从根截断,不是一枝枝地剪除。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